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胸腔
  • 6篇胸腔镜
  • 6篇切除
  • 4篇单孔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3篇肺叶
  • 3篇肺叶切除
  • 2篇单孔胸腔镜
  • 2篇支气管
  • 2篇食管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气管
  • 2篇切除术
  • 2篇全胸腔镜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非小细胞

机构

  • 1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黄麟
  • 10篇陈椿
  • 7篇朱勇
  • 6篇郑斌
  • 6篇郑炜
  • 4篇吴维栋
  • 4篇郭朝晖
  • 4篇郑斌
  • 2篇徐国兵
  • 2篇张树亮
  • 2篇陈昊
  • 1篇邱罕凡
  • 1篇梁明强

传媒

  • 6篇中华胸部外科...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建立气管异位移植慢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后的病理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
2020年
目的探讨大鼠建立气管异位移植慢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后的病理变化及不同阶段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4只清洁级SD大鼠,其中SPF级近交系Brown Norway(BN)大鼠6只,Lewis大鼠18只,随机选取12只Lewis大鼠纳入对照组,将剩余的6只Lewis大鼠与6只BN大鼠纳入观察组。观察组BN大鼠提供气管,Lewis大鼠接受气管;对照组的12只Lewis大鼠既是供体也是受体。比较两组大鼠的软骨损伤率、淋巴细胞计数、大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以及IL-17水平。结果移植术后,观察组大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移植后第7天的软骨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移植后第14、28天的软骨损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移植第7、14、28天后的淋巴细胞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移植后第7、14天的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移植后第28天的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大鼠异位气管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提示异位气管移植后,大鼠的IL-17水平升高,有关IL-17导致的闭塞性炎性反应机制还应继续试验与研究。
吴维栋黄麟吴炜焊朱勇
关键词:动物模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白细胞介素-17
“四分法”支气管吻合技术在全胸腔镜袖状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尽管过去袖状肺叶切除被认为是胸腔镜微创手术的禁忌症之一,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心有能力在传统多孔胸腔镜甚至单孔胸腔镜下开展袖状肺叶切除甚至双袖状切除等高难度术式,因此全胸腔镜袖状肺叶切除术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由...
陈昊黄麟徐国兵郑斌郑炜朱勇郭朝晖陈椿
关键词: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
微创外科综合治疗食管破裂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手术综合治疗食管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例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胸部X线、胸部CT、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确诊。除2例行内科对症处理外,1例行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及消化道重建术,7例行胸腔镜下Ⅰ期修补术,术后均综合引流及内科对症处理。平均手术时间(255.6±19.4)min,术中出血量(100.6±15.5)ml,引流时间(27.5±5.6)d,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43.7±4.2)d。结果1例行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及消化道重建术患者痊愈出院;7例行胸腔镜下Ⅰ期修补术患者中,痊愈5例,1例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死亡,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仔细评估患者病情后行微创外科综合治疗食管破裂是可行的,甚至针对晚期行Ⅰ期修补的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黄麟郑斌陈椿郑炜朱勇郭朝晖
关键词:食管破裂微创消化道重建术修补术
不同性别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治疗过程中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 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一科成功完成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依据纳入标准及分组标准,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按照1∶1比例获得男性组与女性组病例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肿瘤病理学特征及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男性组与女性组病例在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合并症发生率、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清扫淋巴结阳性个数、术后肿瘤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及接受辅助治疗比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组术中出血量与男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男性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女性组( P <0.05),男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30%)显著高于女性组(9.43%)( P< 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组1年无病生存率优于男性组( P< 0.05),1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组与女性组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于接受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加或不加辅助治疗,女性在生存期方面的获益程度均可能优于男性。
黄麟郑斌吴维栋陈椿陈茂辉许锦鑫
关键词:性别鳞癌根治性切除
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
2019年
近几十年来,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迅速上升,新技术的出现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手段,但因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数据,所以尚未被定为标准的治疗方式。因此,外科手术仍是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可是,随着其他治疗方式逐渐向外科治疗发起挑战,这势必推动外科治疗各方面的发展和改变,实现Ⅰ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微创化、精准化外科治疗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黄麟郑斌吴维栋陈椿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计算机断层成像电视胸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快速康复外科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超声刀分离段间平面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探讨在单孔胸腔镜下单纯应用超声刀进行段间平面处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总结手术技巧并观察预后。方法 2016年10—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在单孔胸腔镜下连续施行5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术中均全程应用超声刀进行段间平面的分离。对术中、术后情况及近期预后等相关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无中转开胸,无二次手术;其中右上肺后段(RS2)切除2例,右下肺后基底段(RS10)切除1例,左上肺固有段(LS1+2)切除1例,左下肺背段(LS6)切除1例。用中位数表示相关参数:手术时间80.0 min,术中出血量30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3 d,术后住院时间4 d,术后胸液总量260.0 mL,术后VAS疼痛评分3分。术后1例患者出现持续漏气,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术后随访23~25个月,无失访病例。所有患者至随访终点均存活,且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 以超声刀分离段间平面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这一分离方法能够保证剩余肺段组织的几何形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肺功能。但其远期治疗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对照研究及随访进行论证。
陈昊黄麟郑斌徐国兵郑炜陈椿
关键词:胸腔镜超声刀
小儿胸腺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及文献回顾
2015年
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管源性良性病变,以淋巴管增生为主要特征,多发生在幼儿时期。直接发生于胸部的淋巴管瘤占所有淋巴管瘤的1%,而其中多发于胸腺。所有胸腺肿瘤中0.7%~4.5%为淋巴管瘤。胸腺海绵状淋巴管瘤属于前纵隔淋巴管瘤,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表现,查体无阳性体征,诊断主要还是通过X线胸片、胸部CT或胸部MRI这类影像学检查,易与常见的上纵隔淋巴管瘤、胸腺瘤、畸胎瘤、血管瘤等相互混淆。
黄麟郑斌陈椿邱罕凡
关键词:小儿胸腺海绵状淋巴管瘤
探究单孔胸腔镜应用于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叶、肺段及两者对比分析被引量:37
2018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长期位于癌症之首。I期、II期和部分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为两类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 VATS)在胸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也逐渐被国内外专家所认识和接受。随着社会高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这类患者成为NSCLC诊疗的难点。本研究探讨并分析SP VATS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在治疗高龄NSCL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行SP VATS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的417例患者资料。其中高龄患者139例(肺叶切除124例vs肺段切除15例),非高龄患者278例(肺叶切除248例vs肺段切除30例)。分别比较高龄与非高龄患者行SPVATS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及高龄患者行肺叶、肺段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及术后短期恢复情况。结果 SP VATS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的比较组中,除在术前合并症患病率上,高龄患者均高于非高龄患者(P<0.05),在其余比较项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的高龄患者比较中,可发现淋巴结清扫站数[(7.61±0.21)组vs(5.60±0.35)组]及数目[(20.39±0.97)枚vs(15.40±2.6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术前合并症患病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的高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术后房颤和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上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3.18±1.32)天vs(5.04±1.30)天]、胸管放置时间[(7.00±1.31)天vs(5.00±0.74)天]及总住院费用[(70.06±5.23)千元vs(61.20±5.22)千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黄麟郑斌陈椿郑炜朱勇郭朝晖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高龄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
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及亚肺叶切除手术的扶镜技巧被引量:6
2019年
为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及亚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的作用以及扶镜技巧,总结了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完成的119例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及亚肺叶切除术患者资料。于第4或第5肋间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做长约2~4 cm的单切口完成肺叶及亚肺叶的解剖性切除,恶性肿瘤行淋巴结采样或清扫。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无术中改为三孔或中转开胸的病例。手术时间(117.88±57.82)min,术中出血量(60.76±61.54 )ml;术后住院时间(4.76±4.70)天;住院总费用(55 946.78±12 533.34)元。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及亚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作用大,具有单孔的特性,需要熟知单孔的特性、手术步骤,了解术者操作习惯,实时调节镜头焦距和角度,以配合术者进行手术。
张树亮黄广垒陈椿郑斌郑炜黄麟梁明强
关键词:肺叶切除手术全胸腔镜单孔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
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118例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叶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对118例术前疑诊或诊断为Ⅰ~Ⅱ期的周围型肺癌(T1N0M0~T3N0M0)或良性病变的患者在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后,于腋前线第5肋间作长约4cm的切口为操作孔,未用器械撑开肋骨,同一切口置入胸腔镜,行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结果118例患者均经肋间入路成功完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或小切口辅助切除,无手术死亡。其中23例左肺上叶切除,11例左肺下叶切除,49例右肺上叶切除,12例右肺中叶切除,23例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时间(224.8±6.3)min,术中出血量(93.2±5.8)ml,无术中输血。术后并发肺炎9例,漏气1例,肺气肿1例,乳糜胸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而好转。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黄麟郑斌陈椿郑炜朱勇郭朝晖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