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远期胸壁单发肋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发生远期胸壁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7例(男12例,女5例)原发恶性肿瘤根治6~124个月后发生的远期胸壁单发转移瘤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原发肺癌5例,原发乳腺癌8例,原发筛窦癌1例,原发前列腺癌2例,原发甲状腺癌1例。结果 17例胸壁转移瘤患者均获得完整手术切除,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0.5、1、2及5年,局部无复发病例。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胸壁单发肋骨转移瘤疗效确切。
- 徐平刘巧囡
- 关键词:转移瘤胸壁外科治疗
- 非小细胞肺癌VEGF-C和VEGFR-3表达对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意义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VEGF受体3(VEGFR-3)表达对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77.4%,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7.33,P<0.05)。VEGFR-3阳性表达率为74.4%,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11.18,P<0.05)。VEGF-C表达强度越高,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越多,二者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董绍安徐平赵景岚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生成淋巴转移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甲状腺PET/CT显像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与计算机体层成像联合影像(PET/CT)检查法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甲状腺显像中的意义。方法对292例(176例男性,116例女性;年龄37~82岁,平均62岁)NSCLC患者进行全身PET/CT检查,对其甲状腺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及相应的甲状腺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92例中10例(3.77%)患者甲状腺有11个增强FDG摄取灶,其中9个病灶(8例患者)在相应的增强CT扫描上存在低密度灶,病变直径0.6~2.4cm。细针穿刺活检证实7个病灶(7例)为乳头状甲状腺癌,2个病灶(1例)甲状腺病理良性,2个病灶(2例)未获病理证实。甲状腺癌的SUVmax为2.9~31.4(13.3±10.0),良性甲状腺病变SUVmax为4.2~5.6(4.6±1.0)。结论 PET/CT检查NSCLC患者发现甲状腺对18F-FDG的局灶性高摄取,高度提示原发性甲状腺癌。
- 徐平张志学刘巧囡韩金花李高宏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氟-脱氧葡萄糖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
- 深低温冻存对大月龄胎儿带瓣血管组织免疫原性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通过研究深低温保存前后大月龄胎儿主、肺动脉带瓣血管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的表达情况,分析深低温保存对组织HL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0例脑死亡胎儿主、肺动脉带瓣血管,胎龄28~38周;每例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冻存常规方法降温,-196℃长期保存者作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为对照组,未作冻存。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冷冻前后HLA-Ⅰ、Ⅱ类抗原和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新鲜血管壁和瓣膜内皮表面均表达Ⅰ类抗原,而Ⅱ类抗原在血管壁内皮下层和瓣膜基质中表达。深低温冻存后Ⅰ类抗原在血管壁和瓣膜内皮表面消失,Ⅱ类抗原在相应组织中表达减弱。Ⅱ类抗原中内皮细胞抗原存在于冻存前后的血管表面,而在瓣膜表面冷冻后消失。结论深低温冻存后大月龄胎儿同种带瓣血管免疫原性降低。
- 徐平邢泉生王鲁民纪志娴董建强
- 关键词:胎儿同种带瓣血管
- 外伤致胸腔脾种植一例报告被引量:4
- 2015年
- 胸腔脾种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最常见于同时涉及脾脏和膈肌的胸腹联合伤后,创伤原因有火器伤、车祸伤等,造成白身肿组织在胸腔内异位生长而形成的占位性病变.属于外伤后的罕见并发症一。
- 崔翔宇徐平张志学
- 关键词:外伤胸腔脾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