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细胞
  • 8篇急性
  • 6篇髓系
  • 5篇急性髓系
  • 4篇髓系白血病
  • 4篇髓样
  • 4篇淋巴
  • 4篇基因
  • 4篇急性髓系白血...
  • 3篇预后
  • 3篇外周
  • 3篇淋巴瘤
  • 3篇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血细胞
  • 2篇预后意义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机构

  • 16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朱丽霞
  • 12篇叶琇锦
  • 10篇李黎
  • 6篇谢万灼
  • 5篇朱晶晶
  • 4篇杨秀娣
  • 4篇周德
  • 3篇王云贵
  • 2篇黄河
  • 2篇罗依
  • 2篇周梦
  • 1篇何静松
  • 1篇马珊珊
  • 1篇汪欣
  • 1篇吴莹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近期血象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外周血细胞成分的影响以及供者对连续采集的耐受性。方法 选取166名于2013-201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亲缘异基因供者。用粒...
郑龙周梦谢万灼周德李黎朱晶晶朱丽霞杨秀娣罗依黄河叶琇锦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外周血耐受性
白血病迭合实体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7年
恶性实体肿瘤与白血病迭合,即两种疾病(癌症)先后或同时发生,是一种十分少见的临床类型,其预后很差,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Ⅲ。我院收治1例以伴NPMl基因突变的急性红白血病迭合原发肺癌患者,结合2005年以来国内文献报道,探讨该病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章俏雷方炳木刘永华江锦红曲志刚马光丽汪笑秋王晓丽李黎朱丽霞谢万灼叶琇锦
关键词:白血病实体瘤迭合
肾母细胞瘤1基因表达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或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或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或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杜东芬朱丽霞王云贵叶琇锦
DNA甲基化及其靶向治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的发生、发展不仅与基因突变相关,亦与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DNA甲基化是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机制之一。异常的DNA甲基化可能会引起癌基因的活化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白血病的发生。与AML相关的DNA甲基化酶突变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时AML重现性基因改变与甲基化异常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某些融合基因能够改变DNA甲基化状态,参与白血病的发病。此外,AML患者对化疗耐药也与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有关。由于表观遗传学修饰具有可逆性,针对其异常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历雪莹朱丽霞叶琇锦
关键词:DNA甲基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microRNAs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microRNAs表达...
李黎朱丽霞王云贵周德朱晶晶谢万灼叶绣锦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MICRORNA
以噬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患者行肝穿刺致腹腔大出血休克成功救治1例被引量:1
2022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进而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性的一系列炎症反应。HLH临床少见,病死率较高,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原发性HLH有明确的家族遗传病史和(或)存在遗传性的基因缺陷,多见于儿童期发病;继发性HLH主要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导致。在成人HLH中,最常见的病因为恶性肿瘤,其中淋巴瘤最为常见。Rivieve等对162例HLH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是HLH的主要原因,占所研究对象的56%。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显示,非霍奇金T细胞或NK/T细胞淋巴瘤是最多见的类型,占所有恶性肿瘤相关HLH的69%。
汪欣朱丽霞郑小龙谢万灼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巨噬细胞系统家族遗传病史淋巴瘤患者
线粒体D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改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AML患者骨...
朱丽霞李黎王云贵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线粒体DNA
β-及γ-catenin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β-及γ-catenin均参与白血病干细胞(LSC)的自我更新过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存在异常表达及易位,因此其可能成为清除LSC的新治疗靶点。β-catenin是经典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其异常表达及核易位是AM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近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抑制β-catenin表达可以杀伤AML及其LSC。而γ-catenin是β-catenin的同源蛋白,在白血病中可以通过β-catenin依赖或非依赖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笔者就近年来,β-及γ-catenin在AML及其LS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朱丽霞叶琇锦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复杂核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核型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病例与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期间确诊的复杂核型AL患者27例(M3除外)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初诊的非复杂核型AL患者27例作为对...
贺椿媛叶琇锦何静松朱丽霞
文献传递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166名健康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的近期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连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以及供者对连续采集的耐受性。方法166名于2013至201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捐献PBSC的亲缘异基因供者,男86名,女80名,中位年龄40.5(15.0~60.0)岁。动员方案为G—CSF5-10μg·kg-1·d-1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于PBSC动员前、采集前、采集1次及2次后检测供者外周血以及采集物中WBC、PLT、HGB。结果连续2次PBSC采集后供者外周血HGB中位数由145(94~181)g/L降至138(93~167)g/L(P〈0.05),PLT中位数由231(105~490)×10^9/L降至95(39~210)×10^9/L(P〈0.05),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物中HGB与供者外周血HGB降幅呈低度正相关(F0.297,P=-0.017),采集物中PLT与供者外周血PLT降幅高度相关(r=0.719,P〈0.001)。不同年龄组供者在PBSC采集后的HGB降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指数供者在PBSC采集1次及2次后外周血HGB降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体重指数〈18.5kg/m。的偏瘦组供者HGB下降最踢显(P〈0.05)。结论健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在连续PBSC采集过程中HGB轻度下降,对于偏瘦供者应调整采集参数以保证安全。采集PBSC会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增加,减少的程度与年龄及体重指数无关,且均可耐受。
郑龙周梦谢万灼周德李黎朱晶晶朱丽霞杨秀娣罗依黄河叶琇锦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织供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