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娜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情景模拟训练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研究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6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躁动发生次数、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症、高血压、苏醒延迟、寒颤、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关键词:麻醉躁动
- 谈手术室在职护士的带教方法与体会
- 手术室护理是一门专业学科。技术性强,新设备更新快,医疗技术发展迅猛,涉及人员复杂,因此对在职护士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尝试和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手术需要。本文综合实际需要,提出手术室带教方法和验收、考核方法,并在临床中实践,取...
- 吕娜
- 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12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1名)和观察组(62名),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的循证医学模式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率及护理质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3.23%/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P=0.026);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培训、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护理文件管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4.63±2.47)/(7.22±4.13),(14.01±2.05)/(9.04±2.79),(14.05±1.64)/(8.26±3.15),(13.90±2.33)/(9.00±2.84),(13.74±3.19)/(8.91±2.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5,10.663,9.920,7.671,7.802,P均〈0.01);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55%/7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P=0.002)。结论通过实施循证医学模式,规范了手术室流程控制,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关键词:循证医学手术室护理质量
- 浅谈特殊感染手术的配合
- 特殊感染手术是指对艾滋、梅毒、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携带者的手术。临床上特殊感染手术大致分为一般的化脓性手术。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的手术,血源性感染手术以及特异性感染手术;而随着医院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以及...
- 吕娜
- 文献传递
-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和预见性护理干预(PNI)在老年患者手术后麻醉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在PARS基础上实施PNI,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手术和PARS的另外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出室和入室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以及出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室时,干预组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分别为(1.8±0.4)、(1.6±0.7)、(1.8±0.6)和(1.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4±0.3)、(1.2±0.5)、(1.3±0.4)和(1.1±0.4)分,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4/60),对照组为23.3%(1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S联合PNI干预有利于老年患者麻醉后生理功能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麻醉恢复
- 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5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手术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室和入室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两组平均交接时间、每月差错事件及护理满意评分,以及出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室时,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分别为(1.8±0.5)分、(1.7±0.6)分、(1.8±0.6)分和(1.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3±0.2)分、(1.3±0.3)分、(1.3±0.4)分和(1.1±0.4)分,两组比较,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交接时间、差错事件分别为(2.2±0.5)min、(4.5±0.4)次,低于对照组的(4.5±1.3)min、(12.5±3.6)次,而护理满意评分为(92.6±4.9)分,高于对照组的(79.5±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率为5.2%(3/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1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PACU麻醉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PACU工作效率。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护理满意度
- 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2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医学模式干预。对2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率及护理质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培训、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护理文件管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循证医学模式,规范了手术室流程控制,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关键词:循证医学手术室护理质量
- 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用于缓解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的效果被引量:2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患者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后,缓解其紧张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并按其实施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予对照组患者手术常规护理措施,予试验组患者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紧张度缓解情况、焦虑水平及进入手术室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室环境满意度(96.83%)、护理质量满意度(98.41%)、紧张度缓解情况(95.2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室环境满意度(69.84%)、护理质量满意度(71.43%)、紧张度缓解情况(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状态焦虑(S-AI)评分[(33.44±2.16)分]、特质焦虑(T-AI)评分[(29.47±1.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7.61±2.85)、(42.15±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为(118.84±14.08)mm Hg、舒张压为(71.40±11.55)mm Hg、心率为(77.48±6.83)次/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均能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患者的紧张度及不良情绪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护理效果较优。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关键词: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
- 无痛导尿在手术室的广泛应用
- 术前导尿是一些常规手术的必须操作。尿量的多少、颜色都能随时体现患者的循环灌注情况以便于麻醉师更好的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以往的导尿都是按照操作规程步骤把导尿管插上就可以了,往往忽视了患者的感受。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插入尿管感觉...
- 吕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