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和菲菲

和菲菲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商周
  • 2篇商周时期
  • 2篇晚商
  • 2篇考古
  • 1篇遗存
  • 1篇遗存研究
  • 1篇预先设计
  • 1篇陶片
  • 1篇土坑墓
  • 1篇盆地
  • 1篇青铜
  • 1篇青铜时代
  • 1篇周代
  • 1篇周王朝
  • 1篇西北边疆
  • 1篇西周
  • 1篇西周王朝
  • 1篇墓葬
  • 1篇经略
  • 1篇聚落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作者

  • 6篇和菲菲
  • 1篇井中伟
  • 1篇王立新
  • 1篇袁媛

传媒

  • 1篇北方文物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江汉考古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安阳王古道村周代贵族墓四题被引量:1
2015年
2004年8—9月,考古人员在安阳市王古道村发掘出两座保存完好的周代贵族墓葬。研究表明,它们的下葬年代很可能在西周末或春秋初年,墓主应是卫国的“士”级贵族,其中M2为男性,M1为女性,二者是夫妻异穴合葬墓。发掘者对三类器物的定名有误,其中M1出土的圭形铜片应该定名为“要”,是一种用于遮障棺柩、标志贵族身份的礼仪丧葬器物。此外,M1出土的以铜鱼为核心的饰棺用器,其长方形的平面形状可能代表了古文献所谓“士一池”的社会等级。
井中伟和菲菲
关键词:周代
云南嵩明县凤溪山墓葬发掘简报
2023年
2007年11月—2008年4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嵩明县杨桥乡的凤溪山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133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青铜器、陶器和铜铁合制器等遗物,时代为战国至西汉时期。
蒋志龙(执笔/整理)袁媛(执笔/整理)杨薇叶荣波赛波(执笔/整理)蒋杰名刘旭梁银陆永富(整理)杨庆丽(整理)李文静(整理)郭山云(整理)朱春礼(整理)殷永罡(整理)丁风扬(整理)袁媛和菲菲杨麟(整理)
关键词:土坑墓青铜时代
西周王朝西北边疆考古遗存研究
西周王朝西北边疆在周人崛起、发展壮大直至灭亡的各个阶段,一直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鉴于这一地区特殊的地理以及人群构成复杂的特点,选择将该地区的政治地理作为研究的主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这一地区相关考古遗存...
和菲菲
关键词:西周王朝西北边疆考古遗存
商周时期铜矿开采技术的比较研究——以鄂赣交界地带和辽西地区为例
有关先秦时期青铜器原料的来源问题,一直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随着各地区一系列重要的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这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选取了鄂赣交界地带和辽西地区的4座晚商周早中期的古铜矿遗址,分别从...
和菲菲
文献传递
关于我国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的几个问题
2015年
一、我国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的概况区域系统考古调查(以下简称为区域系统调查),又叫"拉网式"考古调查、"全覆盖式"考古调查,是伴随着聚落考古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式。这种调查通常是在某一明确学术目的的指导下,选择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如某一盆地或河流流域,采用地面踏查的方式,将调查人员分为若干组。
王立新和菲菲
关键词:考古调查河流流域聚落形态陶片预先设计
商周时期南北方铜矿开采技术比较研究--以鄂赣交界地带和辽西地区为例
2020年
本文选取了鄂赣交界地带和辽西地区的4座晚商至西周早中期的古铜矿遗址,分别从探矿技术、开采技术、开采工具、相关配套设施和选矿技术等方面对南北两区域古铜矿的开采技术进行全面比较,并试图从两地的自然环境、矿物品质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等不同方面来解释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和菲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