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珍
-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地区部分汉族人群骨密度与I型胶原α_1及α_2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 2006年
- 目的探讨I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人群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成年个体628例[年龄20 ̄79岁,平均(53.4±15.9)岁],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其全身、腰椎2 ̄4(L2 ̄4)、股骨颈、Ward氏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COL1A1及COL1A2基因型。结果628例受试对象中,未能观察到I型胶原α1链Sp1结合位点G→T突变,COL1A1基因型均为SS型;COL1A2基因型分别为EE型311例,占49.5%;Ee型252例,40.1%;ee型65例,10.4%。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汉族人群中,不存在COLIA1Sp1结合位点的多态性,COLIA2EcoRI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不密切,尚不能作为筛查广州地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候选基因。
- 李东风吴文蔡雪珍杨艳红林凯黄小穗董婷智喜梅
- 关键词:汉族人群骨密度基因多态性
- 广州地区老年男性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对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雌激素受体基因XbaI及PvuII多态性与广州地区部分健康老年男性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随机筛选年龄65~83岁广州男性167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其全身、腰椎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ER基因型。结果167例受试对象中,ER基因XbaI及PvuII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XXPp基因型的个体在多个部位拥有较高的骨密度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的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XXPp型对骨量的维持有一定的作用。
- 李东风蔡雪珍黄小穗杨艳红吴文林凯智喜梅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骨密度老年男性
- 应用反转录PCR检测临诊可疑丙型肝炎感染的结果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应用反转录PCR检测临诊可疑丙型肝炎感染的结果分析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蔡雪珍,董婷,魏惠永,李质怀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放大作用,使微量的靶DNA放大至百万倍而被检出,因此非常适合...
- 蔡雪珍董婷魏惠永李质怀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丙型肝炎
-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人群骨密度相互关系. 方法选取年龄≥42岁的广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粗隆间(inter)、Ward'三角和大转子(troch)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降钙素基因多态性. 结果 231例受试对象中,CTR基因型分别为CC型194例(占84.0%),CT型33例(占14.3%), TT型4例(占1.7%),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分析三种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显示,它们各自所代表的骨密度值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降钙素基因 C1377T多态性不能作为预测广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 李东风吴文蔡雪珍智喜梅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骨密度
- 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广州市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方法 :选绝经后妇女138例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检测VDR基因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定其L2~4,颈、Ward'S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 :VDR基因BB、bb、Bb分别占5.07 %、53.63 %、41.30 % ,绝经后妇女VDR基因型发生骨质疏松 (OP)分别为 :BB占85.7 %、bb占72.8 %、Bb占63.2 % ,其中以BB型的BMD最低 ,Bb型的BMD较高。结论 :(1)VDR基因多态性与种族、居住区域不同有关。(2)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绝经后妇女发生OP有一定的关系。
- 黎映兰杨艳红李东风蔡雪珍李忠文许翎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骨密度绝经后妇女
- 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与肿瘤抑制因子PTEN的表达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优化3T3-L1脂肪细胞分化条件,研究信号因子PTEN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以了解PTEN是否通过表达量来调节正常脂肪细胞形成,为探索PTEN的药物靶标作用奠定基础。方法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磦呤(IBMX)和胰岛素按2种组合方案分别诱导3T3-L1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蛋白裂解液提取细胞总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化过程中PTEN的表达量,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小鼠和人类PTEN的同源性分析。结果1μmol/L地塞米松、0.5μmol/LIBMX和5μg/ml胰岛素诱导48h后,再用含5μg/ml胰岛素的DMEM高糖营养液培养48h的方案对3T3-L1细胞诱导分化效果较好,脂肪细胞分化率高且均一,在分化第10天可见90%以上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PTEN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量在第0、4th、6th、9th和第12天时不一致,在12天时明显下降,显著低于诱导前。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小鼠和人类的PTEN mRNA编码序列匹配率为96%,而氨基酸序列匹配率为100%。结论内源性PTEN在小鼠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时相过程中表达量有所变化,提示PTEN可能在生理条件下即可发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脂肪细胞形成的作用。
- 李运雄孟锦绣蔡雪珍李东风荣卡彬蒋文玲张仁礼余细勇
- 关键词:PTEN脂肪细胞IBMX
- 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I多态性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随机筛选年龄42~75岁广州汉族妇女157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ER基因型。结果157例受试对象中,ER基因型分别为XX型13例,Xx型67例,xx型77例,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XX基因型的妇女个体在各部位比Xx及xx型携带者较高的骨密度值,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无相关性;ER基因多态性不是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易感因子。
- 李东风蔡雪珍吴文林凯智喜梅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骨密度绝经后妇女
-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Ⅰ及PvuⅡ多态性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随机筛选年龄42~75岁广州汉族妇女157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其全身、腰椎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ER基因型。结果:157例受试对象中,ER基因XbaⅠ及PvuⅡ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XXPp基因型的个体在多个部位拥有较高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基因XbaⅠ及PvuⅡ多态性与广州汉族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XXPp是一种对骨量有益的基因型。
- 李东风蔡雪珍林凯黄小穗杨艳红吴文
- 关键词:绝经后受体雌激素基因多态性骨密度
- 甲状旁腺激素基因多态性对广东地区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筛选广东老年人549例,年龄65~87岁,平均(71.03±7.37)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PTH基因型。结果:549例受试对象中,PTH基因BB型382例,69.6%;Bb型148例,27.0%;和bb型19例,3.4%。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根据性别将其分为男性及女性群体,其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分析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显示,不同的基因型之间的骨密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变化(Ρ>0.05)。结论: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老年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 何斌李东风吴文黄小穗杨艳红林凯邓海鸥智喜梅蔡雪珍蒋文玲王瑞雪董婷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骨密度值老年人群甲状旁腺激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猪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大鼠的异种移植研究
- 1997年
- 用猪的胰岛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期间监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变化。结果提示,异种移植后1周内可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降低(P<0.05);大鼠未因异种移植造成严重的排斥反应死亡。提示猪胰岛细胞与大鼠作移植有一定安全性,在提高猪胰岛细胞的分离培养制作技术和单位体积胰岛细胞的收获量后,这种异种移植可使降血糖的作用时间得到进一步延长。
- 曾侃李东风刘子贤许声光蔡雪珍扬翠芹李质怀程剑英
- 关键词:异种移植猪胰岛细胞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