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燕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六安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3篇中医药
  • 3篇胃炎
  • 2篇胆汁
  • 2篇胆汁反流
  • 2篇胆汁反流性
  • 2篇胆汁反流性胃...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郁热
  • 2篇郁热型
  • 2篇治未病
  • 2篇清胃
  • 2篇未病
  • 2篇胃癌
  • 2篇胃蛋白酶
  • 2篇胃蛋白酶原
  • 2篇溃疡
  • 2篇反流
  • 2篇反流性

机构

  • 8篇六安市中医院
  • 3篇安徽省六安市...

作者

  • 11篇马燕
  • 7篇唐伟
  • 6篇陈久红
  • 1篇张炳秀
  • 1篇张文东
  • 1篇周正光
  • 1篇王欢欢
  • 1篇张旭
  • 1篇谢园园

传媒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光明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医学报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血养阴益气法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活血养阴益气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方法:将61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活血养阴益气法组方中药口服,对照组给予养胃舒常规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部分中医症状改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Ⅱ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养阴益气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可靠。
马燕陈久红薛金洲唐伟谢园园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血清胃蛋白酶原中医药治疗
胃息肉病中医治疗概况被引量:2
2019年
胃镜等检查技术发展,胃息肉病成为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在胃息肉病的治疗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医辨证论治、五行辨治、活血法论治(活血为主:行气活血、益气活血、清热活血)、温阳法、化痰法(化痰为主:化痰消瘀、化痰理气)、分步论治、标本兼治、辨病论治、防止复发等多种中医药具体治疗方法开拓了胃息肉治疗的思路,分析这些方法能互相借鉴,促进胃息肉的有效治疗。
唐伟马燕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芍药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伴焦虑、抑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芍药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UC伴焦虑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试验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及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芍药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相比对照组(79.63%),试验组总有效率(94.34%)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症状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UC伴焦虑抑郁患者,芍药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和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李从燕唐伟陈久红马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抑郁美沙拉嗪芍药汤
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唐伟马燕陈久红周正光张旭孙长代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中医体质中医辨证关联规则分析
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诊治的肝郁脾虚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加味逍遥散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组织学积分及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变化,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胃痛、胃脘或胁肋胀满、乏力、嗳气、口干苦、反酸、便溏、便结等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证候积分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镜下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异型增生、病变活动度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及胃蛋白酶原I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水平升高,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44/50),高于对照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助于促进症状和胃镜组织学改善,提高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有关。
马燕唐伟陈久红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加味逍遥散肝郁脾虚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
清胃降逆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返流型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清胃降逆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返流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即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和清胃降逆汤,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和莫沙比利,共4周。观察2组症候疗效、胃镜疗效及停药4周后观察症状复发情况。结果:2组症候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胃镜疗效及停药4周后复发率比较,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胃降逆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返流型胃炎疗效确切。
陈久红马燕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郁热证复发率
191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分析
2013年
消化性溃疡(PU)大部分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简称溃疡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以腹痛为主,疼痛限于上腹部,有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三个特点,与年龄、季节、发病诱因等有关。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胃脘痛"、"嘈杂"、"吞酸"等病症。
薛金洲马燕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回顾性分析
《黄帝内径》“治未病”理论与实践
中医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的标志。《内经》奠定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基础《内经》对先秦养生理论及医药学实践的精华进行了总结,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衰老产生的机理...
马燕
胃脘痛证候的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胃脘痛的中医临床证候及四诊信息进行研究。方法收集640例755诊次胃脘痛病例,记录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胃脘痛临床证候可分为六类: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脾胃气虚、痰湿内蕴、瘀血停胃,每一类证候对应贡献率不同的特异的四诊信息。结论胃脘痛有特异的证候分类及四诊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深入研究,对胃脘痛的规范化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能提高辨证准确性。
唐伟张炳秀张文东马燕王欢欢
关键词:胃脘痛数据挖掘聚类分析辨证分型
《黄帝内径》“治未病”理论与实践
<正>中医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的标志。《内经》奠定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基础《内经》对先秦养生理论及医药学实践的精华进行了总结,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衰老产生...
马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