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浩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鸡尾酒”疗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23例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手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23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行"鸡尾酒"疗法治疗,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20例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给予生理盐水注入,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的膝关节平均主动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体满意度高,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肌注胃复安后症状好转。对照组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鸡尾酒"疗法,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 周斌冯玉旭陈福扬徐国浩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 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外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回顾分析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eller手术以"V"型截骨方法切除第一跖骨远端、趾骨近段多余骨赘,同时术中紧缩内侧关节囊,切断内收肌,截骨端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第一跖趾关节,术后辅以短腿石膏固定4周。[结果]23例(33足),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足伤口除2例出现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换药/理疗等处理痊愈,余31足皆一期愈合,1例(1足)诉偶有疼痛外,其他均无不适感,母外翻角(HVA)平均改善(15.89±4.52)°;第1、2跖骨间角(IMA)平均改善(7.90±1.25)°,与术前HVA和IMA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9.28±6.71)分提高到术后的(93.05±6.72)分(P≤0.05)。[结论]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母外翻的疗效可靠,尤其对老年性患者适用,可避免金属物对软组织的刺激,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
- 冯玉旭翁德雨陈福扬徐国浩接健王桂华
- 关键词:可吸收棒老年性
- 单枚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观察单枚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采用切开复位单枚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的17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将单枚带线锚钉置入髌骨骨折近端,位置一般选择骨折面中央,锚钉线穿骨折远端在髌骨下极打结初步复位固定后再绕髌骨周缘分别做环形及8字形缝合加强固定。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12)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3例出现轻度股四头肌萎缩,1例出现轻度髌股关节疼痛。末次随访时采用Bostman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3例,可1例。结论单枚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固定效果,可确保骨折愈合良好,避免并发症发生。
- 徐国浩宁显宗
- 关键词: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带线锚钉内固定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分析踝关节不同部位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行腓骨及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后随访7~40个月。结果: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优98例、良14例,未见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除内固定外,必须修复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才能恢复踝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如不修复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大面积的疤痕愈合后,会导致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形成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 马腾徐国浩朱亮亮王桂华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三角韧带
- 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的治疗策略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程度的判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本院近5年来治疗的97例小腿闭合性骨折,按其软组织挫伤程度进行分级,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交锁钉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总结其疗效、经验。结果:对合并中度(Tscheme C2级)以上软组织挫伤的小腿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其并发症明显高于交锁钉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结论:闭合性小腿骨折的治疗应重视对局部软组织挫伤的评估。对挫伤严重的小腿骨折不应贸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而应选择延期交锁钉和外固定支架固定。
- 徐国浩谭力杨道华
- 关键词:闭合性小腿骨折软组织挫伤
- 一期关节镜下多韧带修复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外伤性膝关节脱位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高能量损伤,其损伤程度重,常合并血管、神经、多韧带损伤,且早期易出现漏诊、误诊,如处置不当,极易导致残疾。随着现代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对外伤性膝关节脱位的认识不断提高,这一类损伤越来越成为关注和研究讨论的重点。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对伤情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对于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论。我们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8例外伤性膝关节脱位患者采取一期关节镜下多韧带修复重建,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 徐国浩桂鉴超陈福扬朱亮亮
- 关键词:外伤性膝关节脱位膝关节镜技术韧带修复疗效观察高能量损伤
- 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的可行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57例,远端锁钉均采用盲置法置入,直视下可以看到髓内钉主孔后拧入锁钉。结果随访6-15个月,57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其中,延迟愈合8例,改动力性固定3个月后愈合;远、近端锁钉100%在位,无锁钉断裂和退出。结论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盲置法简单可行,锁钉在位率高,可同时减少医源性X线辐射。
- 陈福扬夏春林徐国浩程晖
-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
- 锁骨钩板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运用锁骨钩板对锁骨外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NeerⅡ型锁骨外端骨折14例,TossiⅡ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9例,均应用锁骨钩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随访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和断裂,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可靠。
- 徐国浩杨道华
- 关键词:锁骨钩板锁骨外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
- 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对60对股骨标本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得国人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正常值,并且和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解剖组包括60对股骨标本,采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尸体标本解剖形态,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影像组纳入自2010-01—2012-12摄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的600例患者,按Doherty法确定股骨头最大直径和股骨颈最小直径,分别测量这2个指标并计算其比例。结果解剖组的股骨头最大直径为(43.83±4.13)mm,股骨颈最小直径为(29.83±2.95)mm,股骨头颈直径比例为(1.47±0.08)。影像组的股骨头最大直径为(42.32±7.44)mm,股骨颈最小直径为(28.87±5.46)mm,股骨头颈直径比为(1.47±0.12)。解剖组和影像组股骨头最大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股骨颈最小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73),股骨头颈直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2)。结论应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影像学数据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研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撞击综合征的早期鉴别和诊断,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测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以及异常影像征象的量化方面有重要意义。
- 接健陈福扬徐国浩冯玉旭周斌
- 关键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测量
-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早期治疗颈髓过伸伤的疗效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NTP)治疗颈髓过伸伤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部分颈椎过伸伤患者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NTP组(NTP治疗)和对照组(非NTP治疗)。NTP组应用NTP结合牵引治疗3周后,石膏固定3个月;对照组仅行颌枕带牵引治疗3周,石膏固定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两组患者的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并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牵引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时的评分。结果牵引结束时,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的VAS评分(1.2±0.78)分、(1.6±0.84)分、(0.6±0.51)分均较治疗前(6.2±1.81)分、(5.3±1.15)分、(5.4±0.84)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触电感外患者疼痛、肢体麻木感的VAS评分(2.3±0.82)分、(2.9±0.99)分也均较治疗前(7.1±1.37)分、(4.3±1.56)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VAS评分分别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的疼痛、麻木、触电感VAS评分分别与各自牵引结束时的变化均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的VAS评分(1.3±0.98)分、(1.8±0.86)分、(0.5±0.49)分仍分别小于对照组(2.6±0.49)分、(2.9±1.26)分、(1.8±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至解除石膏固定时,颈椎力线均恢复,颈椎稳定,无颈椎不稳定、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Frankel分级A级的3例中2例为NTP治疗,1例为非NTP治疗,治疗后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改善至C级,1例改善至D级。结论NTP结合保守牵引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颈椎过伸伤患者的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
- 接健陈福扬冯玉旭徐国浩王梅生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颈椎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