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玥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哲学宗教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碰撞
  • 2篇注意捕获
  • 2篇范式
  • 2篇高架
  • 2篇高架桥
  • 1篇单颗粒
  • 1篇动车
  • 1篇元数据
  • 1篇园区
  • 1篇上转换发光
  • 1篇桥梁
  • 1篇桥梁设计
  • 1篇桥下空间
  • 1篇稀土
  • 1篇稀土掺杂
  • 1篇梁设计
  • 1篇量子效率
  • 1篇模态
  • 1篇科创
  • 1篇壳结构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杨玥
  • 2篇沈模卫
  • 2篇陈童
  • 1篇陈帆

传媒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核壳结构的设计及应用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具有反斯托克斯位移大、窄带发射、发光寿命长、光/化学稳定性高以及生物毒性低等优点,在光学领域范围内颇受瞩目。但目前上转换纳米颗粒发光效率严重低下,远未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核壳结...
杨玥
关键词:核壳结构量子效率单颗粒
文献传递
城市“灰空间”——机动车高架桥下部空间改造利用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高架桥,曾经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被大量建于城市之中。但是随着它的发展,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机动车高架桥的产生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对城市的贡献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给城市和市民造成的不利影响。作者引入城市"灰空间"的概念,探讨了机动车高架桥下部空间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加以案例分析。希望可以为高架桥下部空间的改造提供依据和借鉴经验,以使得城市空间恢复活力,给市民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陈帆杨玥
关键词:案例分析
注意参与因果知觉加工单元的界定
在客体的运动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获取客体的基本物理信息,也可以知觉到运动客体间的某些抽象信息,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因果知觉过程能够自动化的进行且不受意图的调控,然而,因果知觉的加工单元是如何界定的,目前尚不明确。
杨玥陈童沈模卫
关键词:注意捕获
注意参与因果知觉加工单元的界定
在客体的运动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获取客体的基本物理信息,也可以知觉到运动客体间的某些抽象信息,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因果知觉过程能够自动化的进行且不受意图的调控,然而,因果知觉的加工单元是如何界定的,目前尚不明确。由于信...
杨玥陈童沈模卫
关键词:注意捕获
文献传递
城市“灰空间”——高架桥下部空间改造利用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高架桥对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交通功能的范畴。它们占据了大量的城市空间,破坏了城市肌理,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种种消极影响。尤其是高架桥下部空间,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
杨玥
关键词: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桥梁设计
文献传递
特征绑定在工作记忆中的保持依赖基于客体的注意
大脑能够将不同维度(如感觉通道、加工模块)的特征绑定形成整合客体,使人对外部世界形成统一连贯的表征。尽管研究者发现在知觉阶段加工绑定信息较加工单特征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但近十年来的工作记忆研究发现,在工作记忆中保持绑定信...
杨玥
关键词:工作记忆
基于多元数据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研究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GIS技术的“互联网+”新兴产业“创异型”工作社区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编号51778599)支持,是基金课题的组成部分,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
杨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