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华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比重、等比重和轻比重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手术麻醉应用中的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比重、等比重和轻比重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手术麻醉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重比重组、等比重组、轻比重组,每组各30例,重比重组采用0.5%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 ml+10%葡萄糖1 ml,等比重组采用0.75%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 ml+脑脊液1 ml稀释,轻比重组采用0.75%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 ml+注射用水1 ml,比较三组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基础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三组剖宫产产妇的不良反应。结果等比重组及重比重组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轻比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比重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轻比重组,短于重比重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重比重组,长于轻比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后10 min与麻醉前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低,心率(HR)升高,等比重组与重比重组比较SBP、DBP较高,等比重组与轻比重组比较SBP、DBP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比重组分别与等比重组、轻比重组比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缩短了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也较为平稳,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整体安全性较高。
- 王迢王乐魏磊朱玉民潘建华瞿慧
- 关键词:重比重等比重轻比重罗哌卡因剖宫产手术麻醉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苏州市立医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级,妊娠6~12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30例。Ⅰ组患者予以氟比洛芬酯+丙泊酚麻醉,Ⅱ组患者予以枸橼酸芬太尼+丙泊酚麻醉,Ⅲ组患者予以丙泊酚麻醉。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给药前(T0)、开始手术时(T1),扩宫口时(T2)、吸宫时(T3)、术毕(T4)、清醒(T5)、清醒后15min(T6)的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体动次数和程度、呼吸抑制评分。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患者 VAS 评分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R 的时间与麻醉方法有交互作用(P ﹤0.05),SpO2的时间与麻醉方法无交互作用(P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患者 T1~6时间点 HR 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患者 T1~3时间点 SpO2高于Ⅱ、Ⅲ组,T4 SpO2低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患者 T1、T3 SpO2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Ⅱ组患者体动次数和程度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患者呼吸抑制评分优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 TCI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减轻呼吸抑制程度,且安全性高。
- 潘建华
- 关键词:二异丙酚氟比洛芬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