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立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骨折
  • 5篇愈合
  • 3篇股骨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凸台
  • 2篇种组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螺钉
  • 2篇接骨
  • 2篇接骨板
  • 2篇骨板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骨折愈合
  • 2篇骨质
  • 2篇股骨骨折
  • 2篇固定螺钉
  • 2篇固定术

机构

  • 12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淮阳县人民医...
  • 1篇新乡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冯立平
  • 8篇蒋振刚
  • 8篇丁童
  • 8篇杨卫强
  • 5篇王培山
  • 3篇郭新军
  • 3篇张付美
  • 1篇陈中山
  • 1篇杨操
  • 1篇叶哲伟
  • 1篇裴济民
  • 1篇刘国辉
  • 1篇吴星火
  • 1篇刘融
  • 1篇陆林
  • 1篇刘春亮
  • 1篇徐松
  • 1篇贠霄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包括限用于固定骨折端的基板A、基板B和限位螺钉,基板A和基板B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配合的螺钉孔,基板A一侧面设置有凸台,基板B的一侧面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插槽,凸台表面设置有螺纹...
蒋振刚王培山杨卫强丁童周彦鹏冯立平
文献传递
一种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包括限用于固定骨折端的基板A、基板B和限位螺钉,基板A和基板B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配合的螺钉孔,基板A一侧面设置有凸台,基板B的一侧面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插槽,凸台表面设置有...
蒋振刚王培山杨卫强丁童周彦鹏冯立平
文献传递
个性化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导向器的研制及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研制个性化C1/2椎弓根螺钉置入导向器,并应用于临床寰枢椎骨折的治疗并观察其早期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17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将患者的颈椎CT数据导入数字骨科工作站,三维重建、数据建模,3D打印制作个性化寰枢椎导向模板;术中在导向模板辅助下置入c1、c2椎弓根螺钉,行骨折复位短节段融合固定;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损伤脊髓及椎动脉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36—222min,平均168.0min;术中出血量为260~556mL,平均356.0mL。17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患者在术后4—6个月(平均4.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按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ASIA92)感觉评分由术前的(7.4±3.2)分提高至(13.1±5.9)分;运动评分由术前的(5.3±3.1)分提高至(11.7±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退出等并发症。结论3D制定个性化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导向器,可使复杂、高风险的寰枢椎螺钉置入手术变得准确、安全、操作简便,大幅度提高手术精确性并降低手术风险。
吴星火刘融唐超冯立平徐松陆林杨操刘国辉叶哲伟
关键词:颈椎外科手术骨钉3D打印
不同固定方式在实验性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像及组织学变化被引量:7
2018年
背景:普通接骨板内固定后容易出现"应力遮挡"效应,而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内固定能够减少接骨板的"应力遮挡"效应,促进骨质的正常愈合,降低普通钢板所引起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目的:观察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实验性羊股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通过股骨截骨方法构建骨折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和普通直型钢板进行固定,采用X射线、CT及组织学方法对固定后4,8,12周骨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结论:(1)X射线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固定后4-12周骨折线从逐渐模糊到完全愈合,且骨折断端间隙明显减小,且取出内固定发现,实验组术中见骨折端周围骨痂量少且坚硬,接骨板本身无骨痂覆盖,对照组接骨板见大量骨痂覆盖,钢板周围骨痂量也较大;(2)C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术后4-12周CT值和骨痂横截面积值逐渐升高,且实验组动物在术后4,8,12周CT值和骨痂横截面积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在术后8,12周骨髓腔直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而骨皮质厚度值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3)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折线愈合,髓腔内纤维骨痂减少,骨痂更稀疏,大部分纤维骨痂被吸收,髓腔再通;(4)结果说明,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内固定能够为股骨骨折断端早期愈合提供较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降低钢板应力遮挡效应,促进骨痂形成,从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冯立平杨卫强丁童张付美蒋振刚王培山
关键词:骨痂骨密度
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36例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下肢开放性骨折患儿36例,年龄5~14岁。采用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术后3~8个月根据X线检查结果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去除外固定锁定板。按照Flynn骨折愈合评判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骨愈合时间3~7个月,钢板拆除时间4~8个月。创面一期愈合8例,延期缝合8例,二期植皮20例。本组疗效优28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7.2%。3例患儿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愈合好,但因车碾压伤致肌肉、皮肤毁损严重,仍有膝关节功能受限;1例患儿过早下地活动,术后5个月胫骨成角畸形愈合(〉10°)。本组无骨折不愈合、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效果较好。
杨卫强蒋振刚郭新军冯立平
关键词:下肢骨折下肢开放性骨折骨折固定术负压吸引
miR-137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及自噬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miR-137在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软骨细胞进行分组设置:Ctrl组、scramble组、IL-1β组、mimic组和mimic+IL-1β组进行探究。利用qRT-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miR-137表达量,ELISA检测各组中BGP、ALP和IL-6、iNOS及TNF-α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P2、CollagenⅠ和Beclin-1、P62及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分子表达和分布。结果:IL-1β组软骨细胞中miR-137表达受到明显抑制,BGP、ALP和BMP2、CollagenⅠ水平显著降低,而炎症因子IL-6、iNOS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自噬相关的Beclin-1和LC3Ⅱ/LC3Ⅰ显著上调而P62显著下调(P<0.01)。IL-1β+miR-137组中,BGP、ALP和BMP2、CollagenⅠ水平显著上调,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下调;同时自噬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miR-137处理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后,可以有效降低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和自噬反应,从而保护受损的软骨细胞免受损害。
丁童贠霄周彦鹏杨卫强冯立平
关键词:IL-1Β软骨细胞炎症自噬
自制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固定股骨干骨折生物力学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自制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固定股骨干骨折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将选取的15个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加压组、组合式可变应力组3组,每组5个。比较3组股骨前屈、后屈、压缩实验不同载荷下的最大位移。结果 3组股骨前屈、后屈实验20N、60N载荷下及压缩试验100N、300N载荷下的最大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式可变应力组和普通加压组前屈、后屈实验100N载荷下及压缩试验500N载荷下的最大位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合式可变应力组前屈、后屈实验100N载荷下及压缩试验500N载荷下的最大位移均低于普通加压组(P<0.05)。结论体外模拟股骨干骨折应用自制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特点,在不同作用力下均能保持较小的位移,变形抵抗能力好。
周彦鹏冯立平丁童蒋振刚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生物力学研究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老年移位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6例老年移位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归纳为对照组(5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研究组(60例,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骨折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冯立平丁童
关键词:移位性骨折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HARRIS评分并发症
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1-19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髓炎、骨筋膜室综合征、固定松动等。骨折愈合时间11-28周。完全负重9-25周。术后1 a膝关节HSS评分76-99分。结论微创钢板固定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切口小、骨折固定稳定性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陈中山刘春亮杨卫强蒋振刚郭新军冯立平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
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对山羊股骨骨折愈合骨组织病理及功能的影响
2019年
目的通过应用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自行研究设计)固定对山羊股骨骨折骨愈合的骨组织进行定量观察,探讨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山羊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普通环境下饲养,制作山羊右下肢股骨骨折动物模型,实验组施以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固定内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直型接骨板,分别于手术后4、8、12周处死山羊,取实验股骨断端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测量两组钢板下面骨皮质厚度及髓腔直径的变化,评估钢板的应力遮挡效应;测量两组骨折断端骨痂中骨小梁密度,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通过两组的破骨细胞计数,评估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改建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4、8周的骨痂中骨小梁密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8周的骨小梁周边的破骨细胞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实验组破骨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两组的骨皮质厚度与髓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8、12周骨皮质及髓腔直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8、12周骨髓腔直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而骨皮质厚度值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组合式可变应力接骨板通过骨折断端组合钢板间的微动,使骨折断端产生正向压应力,从而减少钢板对骨的应力遮档效应,促进骨痂的生成,加快骨痂的改建,促进骨折愈合。
杨卫强丁童冯立平张付美蒋振刚王培山
关键词:骨折愈合生物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