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莹

作品数:70 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动脉瘤
  • 27篇颅内
  • 25篇颅内动脉
  • 25篇颅内动脉瘤
  • 21篇血流
  • 20篇血流动力学
  • 13篇流体力学
  • 12篇计算流体力学
  • 8篇动脉
  • 7篇血管
  • 7篇细胞
  • 6篇三维数值模拟
  • 5篇手术
  • 4篇栓塞
  • 4篇肿瘤
  • 4篇护理
  • 4篇护士
  • 4篇计算机
  • 4篇多中心
  • 3篇血流动力学分...

机构

  • 4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复旦大学
  • 14篇北京市神经外...
  • 8篇北京市神经外...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国际...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武警总医院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0篇张莹
  • 29篇杨新健
  • 16篇李海云
  • 15篇张义森
  • 13篇穆士卿
  • 13篇王盛章
  • 12篇刘健
  • 8篇郝淑煜
  • 8篇于红玉
  • 8篇吕明
  • 8篇罗斌
  • 8篇丁光宏
  • 8篇刘佰运
  • 8篇徐有青
  • 7篇吴中学
  • 6篇李欢
  • 6篇陈家亮
  • 6篇侯宗刚
  • 5篇王坤
  • 5篇王坤

传媒

  • 16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中国脑血管病...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护理管理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科技视界
  • 2篇2013中华...
  • 2篇2014中华...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ipeline Flex与第一代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Pipeline Flex与第一代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14个临床中心连续纳入的接受Pipeline Flex或第一代Pipeline(Classic)FD血管内治疗的共862例患者(1010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FD类型分为Flex组与Classic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最近邻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匹配.匹配后Classic组与Flex组各纳入340例患者(Classic组纳入315例患者,Flex组纳入307例患者,两组均为340例次手术,按照34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匹配后Classic组与Flex组比较,支架释放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8.8%(336/340)、99.1%(337/340),χ^(2)=0.00,P=1.000].与Classic组比较,Flex组支架覆盖分支血管率较高[分别为67.1%(228/340)、57.9%(197/340),χ^(2)=6.03,P=0.014]、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2.9%(10/340)、6.8%(23/340),χ^(2)=5.38,P=0.020].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和随访期动脉瘤完全闭塞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lex组随访期间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Classic组低[分别为0.3%(1/340)、2.4(8/340),χ^(2)=4.05,P=0.044];而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末次随访,Classic组较Flex组缺血性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高[分别为9.1%(31/340)、3.2%(11/340),χ^(2)=10.15,P=0.001)],但不良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者占比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Pipeline Classic FD比较,采用Pipeline Flex 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相近,但可减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张莹张莹王超刘健张义森刘健张义森王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多中心研究
外周血microRNA-23b作为胃癌筛查分子标志物的价值和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外周血microRNA-23b作为胃癌筛查分子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接受胃镜病理活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三组,确诊为胃癌者列为胃癌组,共纳入46例;确诊为胃癌前病变者列为癌前病变组,共纳入28例;胃粘膜检查结果基本正常者列为对照组,共纳入26例。应用定量real time PCR检测技术对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中的miRNA-23b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样本的Log2△Ct值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而且癌前病变组的Log2△Ct值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中的miRNA-23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32.1%和3.8%,胃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癌前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胃镜活检结果对比,其阳性预测值为76.7%,阴性预测值为77.2%。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iRNA-23b表达水平可反映患者病情的进展程度,且其诊断效率较高,有望成为用于胃癌早期筛查的新型分子标志物。
孙秀静张莹徐有青
关键词:外周血胃癌肿瘤标志物PCR
患者安全文化的研究进展及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患者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构建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加强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者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促进患者安全具有全方位的作用。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群体,因此,从护理人员的角度对安全文化进行研究,在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护理安全管理,对医院的护理管理以及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张莹郑一宁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
个性化制定并规范健康管理体检项目重要性的检验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在体检过程中采用个性化制定并规范健康管理体检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以该科进行体检的520例受检人员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44岁)和中老年组(45~65岁),根据患者体检结果对其采用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并对所选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探讨个性化指导并规范健康管理体检项目的重要性。结果通过相关结果分析表明,中老年组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异常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并且经过实施个性化制定并规范健康管理体检项目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采用个性化制定并规范建立管理体检项目不仅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对提高受检人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张莹
关键词:健康管理体检项目
基于影像数据的三维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数值:手术前后壁面切模拟对比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血流动力学因素被认为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生长、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术前术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计算,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壁面切应力的变化对动脉瘤是否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例复发病例和1例未复发病例术前、术后的动脉瘤进行建模,实行血流动力学计算。结果与结论:复发病例术后动脉瘤残颈处的切应力局部剧增;未复发病例术后动脉瘤残颈处切应力普遍减小。术后动脉瘤残颈处壁面切应力与术前相比,若普遍减小,能够降低动脉瘤复发的风险;反之,则增大了动脉瘤复发的风险,动脉瘤易复发。
于红玉李海云张莹杨新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复发
神经系统健康人群的血脂参数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在神经系统健康人群中,血脂参数与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C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神经系统健康人群。受试者接受了标准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颈部血管超声以及实验室检测。通过标准颈动脉超声成像技术评估CP情况。CP的定义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 mm。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血脂参数与CP的相关性。此外,绘制ROC曲线,并使用AUC、95%CI和最佳截断值等指标评估血脂参数对CP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13939名受试者,中位年龄42(35~52)岁,其中7501名(53.81%)为女性,2936名(21.06%)有C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低水平组相比,高水平的TC、TG、LDL-C、HDL-C、残余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与CP呈正相关;高水平的HDL-C和载脂蛋白A1与CP呈负相关。其中,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与CP的关联最强(OR 1.85,95%CI 1.59~2.16,P<0.001;趋势性P<0.001)。RCS曲线显示除HDL-C和载脂蛋白A1外,其他血脂参数均与CP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残余胆固醇在所有血脂参数中对CP的预测效果最佳,其AUC值为0.65(95%CI 0.64~0.66),最佳截断值为0.33 mmol/L。结论在神经系统健康人群中,血脂参数与CP有独立相关性,其中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与CP的相关性最强。残余胆固醇在识别CP方面为最佳的血脂参数。
李雯博刘阳刘洁郭齐瑞张莹郑华光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
类器官:前沿生物医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2024年
生物医学研究模型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体的运作机制,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动物模型与人类的物种差异决定了其有限的适用性,同时还存在伦理学问题。二维细胞系模型成分单一、缺乏组织或器官的三维结构特征,无法模拟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3D培养的类器官模型克服了上述两种模型的缺点,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引发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类器官的概念、发展历程、构建方法以及应用方向做了简要介绍。
张莹
关键词:药物研发
一种变径密网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径密网支架,所述变径密网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部件和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部件之间的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呈中空的直筒形,第二部件呈中空的圆锥形,相邻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相互连通,距离变径密网支架远端近的...
杨新健刘健张义森王坤张莹李艺影
一种造影检查患者的采血装置以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影检查患者的采血装置以及方法,涉及医疗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造影检查患者的采血装置,包括:采血机构以及与所述采血机构相互连接的验血机构,所述采血机构的顶端设置有采血针头;其中,所述验血机构包括验血滴头...
张莹
新型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彩色多普勒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形态、病理、行为表现及血流动力学特点都更加逼真的动脉瘤动物模型,并应用彩色多普勒对动脉瘤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6只,应用显微缝合法制作侧方动脉瘤模型8只,顶端动脉瘤模型8只。分别于动脉瘤建立后即刻和2周测量动脉瘤的直径,并于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测定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血流速度。结果共制作侧方动脉瘤模型8个,顶端动脉瘤模型8个,其中顶端动脉瘤模型有1枚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24小时破裂,1枚动脉瘤术后2周破裂。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载瘤动脉血流速度较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快,动脉瘤内为双向等速涡流血流。结论经弹力酶和胶原酶处理新型兔动脉瘤模型,为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彩色多普勒成功应用于动脉瘤模型的评价,成为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研究新的辅助工具。
李淼杨新健史万超王捷吕明穆士卿张莹高宇飞赵丛海
关键词:动脉瘤动物模型神经外科彩色多普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