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清
  • 7篇免疫
  • 7篇放射免疫
  • 6篇免疫法
  • 6篇放射免疫法
  • 5篇电化学发光
  • 5篇电化学发光法
  • 5篇化学发光
  • 5篇化学发光法
  • 5篇检测血清
  • 3篇激素
  • 3篇AFP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血液流变学指...
  • 2篇全血

机构

  • 15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省邮电医...

作者

  • 16篇杜忠芳
  • 9篇董明国
  • 8篇石应元
  • 6篇严蜀华
  • 4篇叶青跃
  • 4篇陈燕
  • 3篇刘建华
  • 2篇雷云
  • 2篇朱杰平
  • 2篇程静
  • 1篇魏文宁
  • 1篇徐薇
  • 1篇叶平
  • 1篇李颖
  • 1篇赵艳华
  • 1篇吴晓丽
  • 1篇陈琦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9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对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效果,为临床检验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0份早期妊娠者血清标本及60分正常女性血清标本,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CG表达情况,对比...
董明国杜忠芳刘建华叶青跃严蜀华
文献传递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全血组织因子活性检测在慢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指标对慢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作用。方法:对77例慢性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脑血管病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全血黏度等6项参数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慢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全血黏度等6项指标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其中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降低明显(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对慢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董明国杜忠芳程静石应元严蜀华魏文宁
关键词:慢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对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效果,为临床检验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0份早期妊娠者血清标本及60份正常女性血清标本,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CG表达情况,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结果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对HCG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无显著差异,电化学发光法在(0-1498)mIU/mL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免疫发光法在(0-1020)mIU/mL范围内保持线性,电化学发光法线性范围宽于放射免疫法。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CG能够取得同放射免疫法相同的检验效果,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及大规模普查检验HCG。
董明国杜忠芳刘建华叶青跃严蜀华娄良文
关键词: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血清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住院及门诊患者289例,男188例,女111...
杜忠芳
肝病患者血清FT_3、FT_4、T_3、T_4、rT_3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2例肝病患者血清FT3、FT4、T3、T4、rT3含量变化,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比。结果: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清甲状腺素水平(FT3、T3、T4)逐渐下降,rT3则逐渐上升。结论:肝病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测定肝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及愈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杜忠芳石应元叶青跃陈燕董明国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甲状腺激素
放射免疫法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放射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在检测血清AFP的效果对比。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148例血清标本对AFP含量进行了RIA法及ECLIA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的重...
杜忠芳陈燕
文献传递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BA、ALT、CHE检测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TBA、ALT、CHE等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病毒性肝炎临床价值。方法:85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5名为对照组,对两组的TBA、ALT、CHE等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BA、ALT检测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高于健康人,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检测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低于健康人,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A、ALT、CHE等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董明国石应元杜忠芳叶青跃严蜀华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TBAALTCHE
苯作业者血清中性激素和白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苯对作业者血清中性激素及血白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GC-911型γ-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苯作业者血清性激素,采用贝克曼库尔特HMX五分血球计数仪检测血白细胞水平,并与同条件下未与苯接触的健康者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苯作业组女性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雌2醇(E2)分泌量均低于对照组,促卵泡激素(FSH)和泌乳素(PRL)与对照组非常接近,睾酮(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部分男性苯作业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苯作业者血白细胞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苯对作业者的血清中性激素及血白细胞水平均有影响。在工作中应定期体检,做好防护,尽量减少与有害物的接触。
杜忠芳陈琦石应元董明国胡家培
关键词:血清性激素白细胞
放射免疫法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研究放射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在检测血清AFP的效果。方法:采用RIA及ECLIA法检测148例血清标本AFP含量,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的重复性良好,ECLIA回收率优于RIA;ECLIA在全范围内线性良好,而RIA对于400μg/L以上的线性出现偏差。结论:ECLIA法的准确性与精确性都优于RIA法,回收率高,适宜于临床AFP检测。
杜忠芳陈燕娄良文
关键词: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血清甲胎蛋白
放射免疫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
2010年
目的:比较放射免疫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3份脑脊液标本,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及IgM浓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检测灵敏度、精确度及相关性。结果:放射免疫法线性范围低于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法灵敏度高于免疫比浊法,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精确度为4.3%,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时应考虑检测物的浓度选择使用。
杜忠芳石应元
关键词:放射免疫法免疫比浊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