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委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地表覆盖
  • 7篇遥感
  • 4篇制图
  • 4篇分辨率
  • 3篇遥感制图
  • 2篇制图研究
  • 2篇数据集
  • 2篇降尺度
  • 2篇M
  • 1篇低空间
  • 1篇地表
  • 1篇地缘
  • 1篇地缘环境
  • 1篇电动操作
  • 1篇电动操作机构
  • 1篇断路
  • 1篇断路器
  • 1篇遥感数据
  • 1篇影像
  • 1篇人口

机构

  • 13篇国家基础地理...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测绘局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测绘科学...
  • 2篇四川省遥感信...
  • 2篇信息技术有限...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张委伟
  • 10篇陈利军
  • 10篇陈军
  • 8篇武昊
  • 6篇廖安平
  • 6篇彭舒
  • 5篇李然
  • 5篇张俊
  • 4篇陈学泓
  • 4篇韩刚
  • 4篇鲁楠
  • 3篇张宏伟
  • 3篇陆苗
  • 2篇周晓敏
  • 2篇张增祥
  • 2篇霍健
  • 2篇何超英
  • 2篇翟亮
  • 2篇张艳
  • 2篇桑会勇

传媒

  • 4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全球变化数据...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5套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的不确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生态地理分区从面积精度和位置精度两个方面定量探讨了5套全球土地利用/覆盖(LULC)数据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不确定性,为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相关研究选择合理数据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中国生产全球LULC产品提供有关信息。选择中国地区20个典型生态地理分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误差频率法,分析5套数据集对各个类型面积估计的不确定性大小及原因;采用混淆矩阵法,基于位置分析5套数据集在类型混分方面的不确定性大小,原因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生态地理分区尺度,MODIS,Meris300以及Glc2000这3套数据集明显优于Umd和Usgs这两套数据集,并且随着生态地理分区自南向北、自东向西的空间分布,这3套数据集的不确定性呈减小趋势。对所有生态地理分区而言,Meris300数据集整体估计的稳定性最高,但是估计精度不是最高,并且它对建设用地和水域的估计最有优势。MODIS数据集整体估计精度和稳定性次之,对耕地的估计最有优势。Glc2000数据集更适用于土地利用/覆盖简单的生态地理分区。研究还发现地形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复杂程度是引起数据集不确定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王洁张增祥张委伟
关键词:遥感数据不确定性
一种遥感时空影像降尺度融合方法
一种遥感时空影像降尺度融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提取早期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到后期低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对应像元的变化值,并由早期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分类图;步骤B,在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尺度上,遍历低分辨...
陈军刘博宇武昊张俊张委伟
文献传递
基于GlobeLand30的缅甸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受缅甸国内局势影响和国际环境制约,加上缺乏中高分辨率地理信息资料,外界对其地理环境研究甚少,尤其是缺乏对其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的了解和认知。利用我国研制的世界上首套全球两期(2000和2010年)30米地表覆盖信息产品GlobeLand30,分析2000—2010年缅甸全国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政策调控、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综合研究了地表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十年间缅甸地表覆盖变化较大,时空差异明显。具体为:(1)林地呈东增西减,总量增加迅速,新增林地中心向东南、东北集中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靠近"金三角"的缅东南、德林达依海岸的各省邦成为林地高速增长区;(2)全国范围内耕地减少,在伊洛瓦底河谷区集中依然明显,伊洛瓦底江中下游以西和掸邦耕地减少最多,林地和人造地表侵占显著,农业特许经营和替代种植影响显著;(3)人造地表增长迅速,以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为重心,向河谷中游和东部蔓延,人口较多的缅族和掸族聚居区成为人造地表高速增长区;(4)就地表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而言,十年间自然灾害对南部地区地表覆盖有明显的影响,但农业政策、政治格局、经济驱动是主要驱动因素。
李灿松陈军葛岳静陈利军张委伟张宇硕赵亚博
关键词:地表覆盖地缘环境
2000-2010年西伯利亚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基于GlobeLand30的分析被引量:23
2015年
西伯利亚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敏感性区域,但以往缺乏该区域中高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对其地表覆盖的整体分布与变化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文利用中国新近研制的2000、2010年两期30 m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 Land30,对2000-2010年西伯利亚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及主要地类的变化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1西伯利亚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现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210年间,西伯利亚地区地表覆盖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林地及草地呈显著缩减、湿地呈较大幅度增加、耕地呈微弱减少、人造地表呈增加态势。310年间,西伯利亚地表覆盖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变化最显著的为西西伯利亚地区,其中以湿地增加最明显,主要分布于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域,林地、草地及耕地减少集中于西伯利亚西南部。4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是引发西伯利亚地表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大规模林地砍伐导致林地减少;冰冻层消融,林地、草地和水体向湿地的转化是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耕地的人为废弃和撂荒导致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张宇硕陈军陈利军李然张委伟鲁楠刘吉羽
关键词:地表覆盖
地表覆盖遥感产品更新完善的研究动向被引量:18
2016年
近年来,多尺度地表覆盖遥感产品的不断涌现,为环境变化研究、地球系统模拟、地理国(世)情监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应对地表覆盖遥感产品进行持续更新完善,保持其时效性、增强时序性、丰富多样性。针对大面积地表覆盖遥感产品更新完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动向,包括影像与众源信息相结合的更新、数据类型细化与完善、地表覆盖真实性验证,并作了简要展望。
陈军张俊张委伟彭舒
关键词:地表覆盖变化检测
全球30 m分辨率人造地表覆盖数据集(2010)的内容与研发被引量:4
2017年
全球30 m分辨率人造地表覆盖数据集(2010)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领衔的团队自2009-2014年研发的数据集。该数据集是全球30 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集(2010)的一部分,是反映人类居住、工矿、商业、交通等用地类型和人类生活场所、操作空间和工程的载体的数据集。人造地表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状况。本文论及的数据集依托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包括9,907景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5、ETM+多光谱影像数据和2,640景环境减灾卫星(HJ-1)多光谱影像数据。在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基础上的土地覆盖分类信息提取过程中,人造地表覆盖类型的识别和信息提取是最复杂的。其主要原因是人造地表覆盖多以复合像元、镶嵌交错、零碎分散等方式布局。全球30 m分辨率人造地表覆盖数据集(2010)的研发是根据人造地表覆盖在卫星遥感影像上反映的光谱、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利用现有的分类技术,将像元分类器、对象分割和知识化判别有机结合,采取了基于"像元-对象-知识"的POK(Pixel-Object-Knowledge)分类方法完成。该数据经过部分地区的抽样检验,全部数据8 GB。为了便于用户获取和网络共享,数据集采用分幅方式组织数据文件。分幅规则为在南北纬60°区域内按照5°(纬度)×6°(经度)分幅,计674个数据文件组;在北纬60°至80°区域内,按照5°(纬度)×12°(经度)进行分幅(南极大陆没有包括在内),计76个数据文件组。按奇数6°带的中央经线进行投影。全球数据总计分成750幅,即组成750个数据文件组,每个数据文件组包含了4个数据文件,它们分别是:(1)实体数据文件(Geo TIFF栅格数据格式);(2)坐标信息文件(TIFF WORD格式);(3)分类基础影像接图表文件,记录分类所用的主要影像每景范围及获取时间的矢量图层文件(Shapefile格式);(4)元
陈军廖安平陈利军张宏伟何超英彭舒武昊张委伟李然郑新燕梅洋陆苗鲁楠康睿邢华侨刘丽芬韩刚韩刚杨爱玲孙丽梅宋昊陈卫平周晓敏陈卫平周晓敏霍健蒋红兵霍健张艳翟亮桑会勇
一种遥感时空影像降尺度融合方法
一种遥感时空影像降尺度融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提取早期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到后期低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对应像元的变化值,并由早期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分类图;步骤B,在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尺度上,遍历低分辨...
陈军刘博宇武昊张俊张委伟
全球30m分辨率陆表水域数据集(2010)内容与研发被引量:4
2017年
全球30 m分辨率陆表水域数据集(2010年)(GlobeLand30-WTR2010)是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领衔于2010-2013年间研发的数据产品,它是中国政府于2014年9月将其捐赠给联合国(2014年9月)的全球30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集(2010)中关于陆表水域内容的数据集。本文论及的数据集依托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数据集是在全球优选(无云或少云)的2010年及前后1-2年间30m空间分辨率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5、ETM+多光谱影像数据9907景和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多光谱影像数据2640景数据基础上,利用基于像元的水域综合提取、面向对象的图斑处理和人机交互的数据优化等遥感提取方法、部分地区数据经过抽样检验最终完成。为便利获取和网络共享,数据集采用分幅方式组织数据文件。分幅规则为在南北纬60o区域内按照5°(纬度)×6°(经度)分幅,计648个数据文件组;在北纬60o至80o区域内,按照5°(纬度)×12°(经度)进行分幅(南极大陆没有包括在内),计111个数据文件组;按奇数6°带的中央经线进行投影。全球数据总计759个数据文件组,每个数据文件组包含了4个数据文件,它们分别是:(1)实体数据文件(GeoTIFF栅格数据格式);(2)坐标信息文件(TIFFWORD格式);(3)分类基础影像接图表文件(记录分类所用的主要影像每景范围及获取时间的矢量图层文件)和(4)元数据文件(XML格式)。此外,数据集中包括一个附件数据文件,该文件列出759个数据文件组包括的数据文件名称,对应的地理坐标和分带编码等信息。总数据量为8 GB。全球30 m分辨率陆表水域数据集(2010年)实体数据已经于2014年12月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出版。
陈军廖安平陈利军张宏伟何超英彭舒武昊张委伟李然郑新燕梅洋陆苗鲁楠康睿邢华侨刘丽芬韩刚韩刚杨爱玲孙丽梅宋昊陈卫平周晓敏陈卫平周晓敏霍健蒋红兵霍健张艳翟亮桑会勇
关键词:遥感制图
30m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生产体系与实践被引量:16
2015年
在以"多源影像最优化处理、参考资料服务化整合、覆盖类型精细化提取、产品质量多元检核"为主线的总体研究基础上,依托生产技术规范体系、全过程质量控制手段和支持环境,通过30 m地表覆盖产品和技术设计、多源影像资料收集整合处理、分区按类型地表覆盖数据提取组织实施及数据产品集成与优化,构建了工程化的30 m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生产体系,实现了预期的产品指标,完成了2000和2010两个基准年的30 m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研制。通过精度评价,该套数据产品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该生产体系的构建为开展较高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研制、细化、更新奠定了基础,为开展大规模遥感影像信息提取、表达和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廖安平彭舒武昊陈利军张委伟
顾及多元知识的GlobeLand30检核优化模型被引量:7
2016年
综合运用自然、生态和人文等多元知识辅助计算机遥感自动分类,确保大区域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质量是多年来国际上致力于解决的科技难题.在全球30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的研制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种顾及多元知识的检核优化模型,对基于"像元-对象"的遥感自动分类结果进行知识化检核,发现和修改错分/漏分问题.首先归纳总结全球地表覆盖分布相关的先验知识,凝练出有关地表覆盖的地域地形分布规律、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关系等质量检核知识规则;继而发展了基于网络化服务平台的交互式协同检核技术,辅助发现与定位分类异常区域,并依据各类别最小图斑规定判定错分/漏分,进而标注和发布错误信息,供研制人员用于修改优化.以林灌草和裸地数据为例,抽取10%的图幅,进行优化前后的分类精度对比分析,得知质量明显改善,精度提高最多达到17.47%.运用该模型,对GlobeLand30数据进行了逐类检核与优化处理,有效地减少了错漏分问题,2010期产品的总体精度达到83.50%.这一模型还可用于其他全球或区域的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研制.
张委伟陈军廖安平韩刚陈学泓陈利军彭舒武昊张俊
关键词:地表覆盖数据优化服务平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