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玥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泸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耐药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生物被膜
  • 1篇受体
  • 1篇维生素D受体
  • 1篇细菌
  • 1篇细菌耐药
  • 1篇细菌耐药性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绝经后女性
  • 1篇骨化
  • 1篇骨化三醇
  • 1篇核苷
  • 1篇核苷酸

机构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陈枫
  • 2篇王晓燕
  • 2篇刘鑫
  • 2篇余玥
  • 1篇陈庄
  • 1篇黄永茂
  • 1篇邓宇
  • 1篇刘洪明
  • 1篇黄璨
  • 1篇唐小平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川南地区维生素D受体Fok 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FLP-PCR结合DNA测序方法检测糖尿病组160例和正常对照组190例 FokⅠ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FF、Ff和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5%、47.5%、20%和15.8%、53.7%和30.5%,差异有显著性(P <0.05)。 F/f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56.3%、43.8%和42.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F基因型发生T2DM风险为Ff/ff基因型的2.568倍(95% CI =1.246-5.292,P <0.05)。FF基因型2 h PG、HbA1C水平高于Ff/ff基因型(P <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与川南地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王晓燕刘鑫余玥黄璨张珑山刘洪明邓宇陈庄陈枫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绝经后女性
大肠埃希菌多耐药与生物被膜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程度与细菌生物被膜(BB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株29株,单耐药菌株21株,多耐药菌株60株,采用银染法,以"+"作为BBF量化指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层扫BBF厚度,每个视野扫描8-32层,求平均值。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BBF生长情况。结果银染结果药物敏感组"﹣"有5株、"+"15株、"2+"8株、"3+"1株;单耐药菌株组"﹣"有3株、"+"6株、"2+"10株、"3+"1株、"4+"1株;多耐药菌株组"﹣"有1株、"+"7株、"2+"15株、"3+"16株、"4+"21株;多耐药组BBF高于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χ2=15.5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层扫多耐药组BBF厚度为(47.97±9.53)μm,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分别为(25.91±5.84)μm和(31.84±4.91)μm,多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0,P〈0.05)。扫描电镜观察BBF生长,药物敏感组细菌多为杆状生长。多耐药菌株组细菌之间黏液样物质明显增多,细菌相互包裹成块状,47株有大块状。单耐药菌株组中有2株大块状。结论多耐药大肠埃希菌BBF量或厚度高于单耐药及药物敏感大肠埃希菌,表明BBF与大肠埃希菌多耐药有关。
余玥刘鑫王晓燕杨颖丞唐小平黄永茂陈枫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生物被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