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晓 作品数:14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水市中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杨建新辨治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被引量:4 2019年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由颈部不良姿势及椎间盘退变导致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患者与日俱增,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实验与临床的深入研究日益增多,已有大量文献表明中医药治疗CDH领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张亚峰等[1]在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内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后认为. 王永锋 杨建新 王春晓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疗法 名中医 浅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春晓 杨建新 谢培钧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机制 免疫反应 生物力学 运用“胸痹”理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被引量:6 2015年 从症状、病机及辨寒热,分型以论治;辨兼夹,正本以澄源入手,根据仲景胸痹理论的实质,结合验案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杨建新 王春晓 胡晓兰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胸痹 浅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春晓 杨建新 谢培钧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总结骨折术后感染原因,归纳具体治疗措施。方法:分析近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相关文献,总结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对策。结果: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各方面原因分析为骨折术后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干预的关键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规范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抵抗力,可减少骨折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胡建锋 王彩霞 谢培钧 王春晓关键词:骨折内固定 外科治疗 乌头健肾汤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乌头健肾汤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乌头健肾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甲钴胺4周;并以20%甘露醇250 m 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周;0.9%氯化钠500 m L+七叶皂甙钠20 mg静滴,1次/日,1周。4周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症状、体征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VAS及ODI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22例,有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头健肾汤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杨建新 王春晓 安德明 黄永吉 蔺盛世 裴雲珍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腰椎 VAS评分 杨建新主任医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被引量:7 2017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发,治疗方法各有不同,自1934年美国哈佛医学院首次完成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以来,但随着该疗法的普及,其副作用也日益突显,据统计,手术治疗对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70%~80%,而仍有20%~30%患者无明显缓解。国内绝大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针对目前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的现状,杨建新主任医师作为甘肃省名中医,法尊仲景,精于临床,屡起沉疴,临床30年, 王春晓 杨建新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基于六经辨证体系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及分布规律。方法:纳入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证型和主次证。结果:证型具体分布为风袭太阳证(12.33%)、邪犯少阳证(36.67%)、热扰阳明证(11.67%)、寒犯少阴证(8.00%)、湿停太阴证(19.33%)、血瘀厥阴证(12.00%)六大类,并明确其主证次证。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分为6类,呈现出三阴为本、邪实为标的特征,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防治提供参考。 刘静 杨建新 王春晓 谢兴文 姜徽 张志明 谢培钧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证候 主成分分析 脂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原因引起的OP涉及了体内多种代谢途径的紊乱,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在中医药治疗OP过程中的不断研究,发现脂代谢紊乱会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增殖分化,促进造血干细胞(stem cell,SC)向破骨细胞(osteoporosis,OC)的分化。其中,脂质异常聚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氧化脂质、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等因素对OB的增殖及分化具有负向调控作用,同时,脂代谢紊乱会使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上调,产生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导致OC分化及增殖和骨吸收加剧。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OP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疗效也得到了普遍认可,有诸多研究发现中药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靶向信号分子调控脂代谢的过程来影响OB和OC的分化,在纠正骨代谢失衡方面潜力巨大。因此,通过调控脂代谢相关靶点通路来预防和治疗OP已成为了当下研究热点,现通过对中医药防治OP的作用机制及相关靶点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了中医药通过调控脂代谢关键因子来治疗OP的部分机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OP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姚乾宁 谢兴文 王春晓 李鼎鹏 李宁 刘静 刘静 李辉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脂代谢紊乱 中医药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从脏腑辨证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22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和多发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坐姿、长期体力劳动、工作负荷加重等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均会导致LDH发病率升高,其中青壮年人群占比较大。LDH涉及的中医病证十分广泛,不同阶段病情差别极大,制订具体治疗准则和相应方剂离不开脏腑辨证,应以整体调理脏腑功能为本,兼以对症治疗。现代医家认为LDH发生大多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但目前中医治疗以经验方为主,缺乏统一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标准,尤其是在脏腑辨证方面。因此,本文结合古今各医家对LDH的认识及运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成果,从脏腑辨证角度进行综述,对本病的中医治疗进行探讨。 刘静 谢兴文 王春晓 王春晓 杨建新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脏腑辨证 骨痹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