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祥玉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省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21年福州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为调整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3-10月,在福州市12个县(市、区)开展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的40名8~10岁非寄宿制儿童(年龄均衡、男女各半)和20名孕妇(孕早、中、晚期均衡)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家庭食用盐盐样和随机尿样,采用直接滴定法、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盐碘、尿碘含量;B超法测定儿童甲状腺容积。同时,采用与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合作方式,收集福州市2021年足月顺产新生儿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检测结果。结果共对2400名儿童进行盐碘、尿碘、甲状腺肿大监测,盐碘中位数为24.40 mg/kg,碘盐覆盖率为93.04%(2233/2400),碘盐合格率为97.40%(2175/223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62%(2175/2400);尿碘中位数为181.47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1.04%(25/2400)。共对1200名孕妇进行盐碘、尿碘监测,盐碘中位数为24.10 mg/kg,碘盐覆盖率为91.08%(1093/1200),碘盐合格率为97.90%(1070/109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9.17%(1070/1200);尿碘中位数为128.10μg/L。14242份新生儿足跟血TSH水平中位数为3.38 mU/L,TSH水平>5 mU/L的比例为30.96%(4410/14242)。结论2021年,福州市儿童处于碘适宜水平,但孕妇碘营养不足。应继续保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针对孕妇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加强新生儿TSH水平监测。
- 廖静岚曹祥玉徐幽琼陆璐张晓阳
- 关键词:碘孕妇盐类甲状腺肿促甲状腺激素
- 2017年福州市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生活饮用水碘含量和分布情况,为基层开展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和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在福州市辖内12个县(市、区)以乡镇为单位开展水碘调查,并对水碘中位数≥10μg/L的乡镇开展行政村级水碘调查,按照不同供水方式(集中供水、混合供水和分散供水)采集居民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水样并测定水碘含量,水碘含量<10μg/L为外环境缺碘;对不同地区、不同供水方式和不同水源类型的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对12个县(市、区)的172个乡镇进行了调查,采集并检测水样1630份,水碘中位数为2.8μg/L,范围为0.0~130.3μg/L;在乡镇水平上,水碘中位数范围为0.4~11.2μg/L;在≥10μg/L的4个乡镇共调查了75个行政村,水碘中位数范围为0.5~19.8μg/L;在县(市、区)水平上,水碘中位数均<10μg/L。其中,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水碘中位数分别为2.0、4.0μg/L,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70,P<0.01);集中供水、混合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水碘中位数分别为4.1、2.7、3.4μg/L,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38,P<0.01);地表水和井水水碘中位数分别为2.4、3.1μg/L,不同水源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3,P<0.01)。结论福州市外环境缺碘普遍存在,不存在水源性高碘分布。要加强碘缺乏病的监测,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长效工作机制,巩固防治成果。
- 曹祥玉张晓阳徐幽琼张琼
- 关键词:饮用水碘
- 福建省厦门市3个区18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0
- 2015年
- 的了解厦门市18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疾病流行和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厦门市的思明、湖里和海沧区,各抽取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3300名以上,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入户开展调查,收集甲状腺疾病患病及相关因素资料:从厦门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厦门市户籍人口中因甲状腺疾病病死者相关信息:对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厦门市3个区18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0.82%(85/10340).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分别为0.36%(37/10340)、0.13%(13/10340)、0.10%(10/10340)、0.07%(7/10340)和0.07%(7/10340)。男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0.35%(18/5170),女性患病率为1.30%(67/5170),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8,P〈0.01)。18~、30~、40~、50~、60~、70~岁年龄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分别为0.23%(7/3063)、0.85%(18/2124)、1.15%(21/1834)、1.05%(23/2181)、1.42%(11/772)、1.37%(5/366),不同年龄组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1,P〈0.01);60~岁组最高,18一岁组最低。丧偶、离异、在婚及未婚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分别为1.39%(4/288)、1.06%(1/94)、0.97%(74/7632)和O.26%(6/2326),不同婚姻状况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41,P〈0.01)。退休人员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最高,为1.69%(18/1065);其次是家务人群,为1.54%(20/1295);军人的患病率最低,为0(0/43);不同职业人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
- 伍啸青曹祥玉陈国伟戴龙陈敏荣飚林艺兰申锦玉
-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患病率病死率
- 福州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掌握福州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基层开展COPD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台江区3个街道6个居委会2 400户居民户,每户用KISH表法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居民1名,对随机抽取2 156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检和肺功能检查,对FEV1/FVC<70%人群进行心电图和胸片检查。结果福州市40岁及以上人群COPD总检出率为6.33%,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长、受教育程度越低、有父亲或母亲家族史、经常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经常接触油烟其检出率上升(P<0.01/0.05);而工作中采取防护器具、在室外做饭人群COPD检出率低(P<0.01)。多因素分析,男性、年龄≥50岁、有父或母家族史、吸烟和被动吸烟、经常接触油烟与COPD发生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COPD发生呈负相关。结论福州市COPD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龄、吸烟等人口学特征及油烟接触是COPD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
- 张晓阳徐幽琼李红曹祥玉王晶林海燕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率
- 福州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及慢性病检出率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分析福州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开展慢性病饮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把福州市分成两层(城市与农村),在每一层抽取一个监测点(仓山区与闽侯县),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1个社区或村委会,按地理位置设50户为一群并随机抽取8个群,采用食物频率法和慢性病患病情况表调查20~65岁常住居民876人的膳食结构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同时开展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检测。结果城乡各性别各年龄组居民的乳类和水果摄入均低于推荐量,而盐摄入高于推荐量。与同性别农村组比较,城市男性豆类、乳类、蛋类、饮料类的摄入量显著增加而谷薯类、蔬菜的摄入量明显下降,城市女性豆类、乳类、蛋类的摄入量显著增加而谷薯类、蔬菜类、肉类、小吃零食类的摄入量明显下降(均P<0.05)。与同年龄农村组比较,城市居民各年龄组谷薯类摄入量及20~岁组蔬菜类摄入量、35~岁组肉类和小吃零食摄入量、50~65岁组肉类、蔬菜类和饮料类摄入量均显著下降(均P<0.05);城市居民各年龄组乳类、水产品摄入量及20~岁组豆类、水果类、蛋类、饮料类摄入量和35~岁组蛋类、饮料类摄入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农村居民比较,城市居民的能量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供能比均明显减少而蛋白质摄入量和供能比、脂肪供能比均明显增加(均P<0.01)。城市女性超重检出率明显低于农村女性和城乡男性(均P<0.01)。结论福州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均有向高脂肪膳食转型趋势;城乡男性居民超重明显。
- 张晓阳徐幽琼刘建华李红曹祥玉刘小华
- 关键词: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