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燕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品管圈对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作用与效果评价
- 2015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重症医学科多药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成立QCC小组,调查重症医学科多药耐药菌隔离控制措施现状、多药耐药菌知识知晓率及多药耐药菌检出率;根据科室存在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和查阅文献,分析原因并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后再次调查多药耐药菌隔离控制措施现状、知识知晓率及多药耐药菌的检出率;对QCC活动前后数据进行对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多药耐药菌隔离控制措施知晓率由67.20%上升至93.33%,隔离措施执行率由52.27%上升至82.5%;多耐药菌检出率由50.42%降低至2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由80.00%、55.77%、62.26%降低至23.77%、19.23%、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由55.71%降低至53.95%(P=0.9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由91.67%降低至33.33%(P=0.054)。结论开展QCC可提高多药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检出率,是一种较好的管理工具。
- 郑丽英何文英孙洁李静李新梅张焱杨晓燕黄新玲
- 关键词:品管圈多药耐药菌
- 重症医学科连续5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4年分离自ICU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统计分析其构成与耐药性。结果2010—2014年综合ICU共分离病原菌3 807株,其中AB 488株,AB总检出率为12.82%,检出率由2010年的6.94%逐年增加至2014年的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P<0.01)。检出AB以痰标本为主,占72.13%,其次是伤口分泌物、血、导管及尿等。AB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3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明显(趋势χ2值分别为42.99、53.91,均P<0.001);AB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结论 ICU AB检出率及耐药率逐年增加,临床上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患者,预防和控制AB在ICU内的聚集流行。
- 张焱黄新玲孙洁杨晓燕张红梅何文英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