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解毒止痒方治疗登革热皮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止痒外洗方治疗登革热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止痒方外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疹疗效分级、中医症候评分。结果试验组的皮疹恢复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6.84%(P<0.05);试验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皮疹中医症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皮疹中医症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中药外洗治疗登革热皮疹能显著缓解患者皮疹瘙痒程度,缩短皮疹消退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 林连升徐惠琼姚淳刘娇刘领弟林路平李爱军谭行华
- 关键词:登革热皮疹中药外洗
- 193例登革热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登革热的临床预防和诊疗提供思路。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10月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登革热患者193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评定标准对所有登革热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从总体质分布、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角度对登革热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3例登革热患者中湿热质和痰湿质的分布最多,分别为81例(41.97%)和49例(25.39%);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登革热患者的体质均以湿热质和痰湿质为主;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登革热患者的体质分布类型没有差异。结论登革热患者以湿热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可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对易感人群进行体质调整,依据体质类型对已患病者进行对症治疗。
- 林连升刘娇刘领弟林路平李爱军徐惠琼姚淳谭行华
- 关键词:登革热体质类型中医体质
- 中药治疗登革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目的: 登革热是目前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现代医疗尚未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来进行防治。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临床和实验观察,总结登革热的症候特征;评估中药治疗登革热效果;总结出有效的治疗登革热的中药;探索中药治疗登革热的...
- 刘娇
- 关键词:登革热中药治疗抗病毒作用疗效评价
- 中药治疗142例登革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确诊病例142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辩证施治,加用中药观...
- 刘娇谭行华张复春刘领弟林路平艾香英罗纯黄美娟冉娅
- 关键词:登革热中药药理临床疗效
- 解毒化瘀颗粒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登革热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评价解毒化瘀颗粒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登革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3例登革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解毒化瘀颗粒.2组均治疗10 d.观察并比较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退热时间、重症及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30、2.109,P值分别为0.014、0.044),但后续治疗中治疗组ALT变化趋势平缓,AST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 d时较对照组同时段升高(t值分别为2.780、2.130,P值分别为0.018、0.460),后迅速下降.治疗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o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在治疗后6 d较对照组同时段下降(t=-2.164,P=0.042).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减轻登革热患者的肝脏损伤,降低血浆sVCAM-1、MCP-1浓度.
- 林路平刘领弟刘娇赵今斋张复春谭行华
- 关键词:登革热细胞因子类解毒化瘀颗粒中西医结合疗法
- 345例登革热中医证候学特征及病因病机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初步探讨登革热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病因病机。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45例住院登革热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学、证候演变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345例登革热患者发病时间集中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平均发病后第(5.58±1.55)天入院,绝大部分患者出现高热、斑疹、斑丘疹及皮下出血点,伴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脾胃症状,舌色以红或暗红为主,舌苔以黄腻或白腻苔为主,脉象以弦为主;证型分布从多至少依次为瘀毒交结,卫气同病,余邪未净,暑湿伤阳、气不摄血。约5%患者发展为重症。结论登革热具有明显的流行性和季节性,其中医证候演变有其独特的规律,本病的始动因素为温热疫毒,核心病机为邪毒致瘀、毒瘀交结;热、瘀、毒、虚、兼夹湿邪是重要的病理改变。
- 刘领弟刘娇林路平艾香英谭行华袁联雄
- 关键词:登革热证候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