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汉江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The Royal Society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长沙)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的感应加热自修复性能被引量:14
- 2018年
- 制备了带预切口的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了电磁感应加热试验,分析了加热距离、钢砂粒径与钢砂掺量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自修复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导电材料使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距离越小,试件感应加热速率越大,当感应线圈距离试件顶面10mm时,试件具有较大的加热速率且便于采用红外摄像机捕捉影像;在混凝土制备时钢砂易于分散,钢砂粒径与掺量越大,混凝土的感应平均加热速率越大,其中,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4mm时,试件顶面具有最大的感应加热速率,为1.25℃·s^(-1);随着钢砂掺量增加,试件的感应热自修复率逐渐提升,试件顶面最高温度达到80℃时,其平均自修复率为89.2%,且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 mm时,试件具有最高的自修复率,为96.2%;钢砂提高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但是对低温抗裂性有一定影响,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时,试件的动稳定度为6 813次·mm^(-1),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为93.18%,浸水马歇尔残留强度比为93.88%,同时低温弯曲应变下降为3.155×10^(-3),仍然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不小于3.0×10^(-3)的要求;建议采用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用于感应加热自修复路面。
- 何亮李冠男熊汉江刘全涛高杰黄海林
- 关键词:路面材料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钢砂电磁感应加热
- 沥青混合料裂缝自愈合修复技术被引量:8
- 2015年
- 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修复技术展开了全面地分析,介绍了沥青自愈的机理、沥青自愈合行为特征,综述了引入间歇期与环境温度的前提下沥青材料随时间自然愈合的相关研究。介绍了以升高温度来促进沥青自愈的感应加热技术、以再生剂辅助沥青自愈的微胶囊技术。添加微胶囊的沥青混凝土在产生裂缝时释放出胶囊内的再生剂,自愈效率快,但其成本高昂、技术要求高且只具备一次愈合功效。感应加热技术向沥青混凝土内添加导电纤维(如钢丝绒)并直接对沥青加热,愈合迅速且能够多次修复,相对于微胶囊技术具有较低的技术要求,具有更好的实用前景和价值,但仍需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温度变化速率以及感应加热时机等方面进行研究。
- 熊汉江何亮王大为凌天清刘全涛
- 关键词: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裂缝自愈合
- 浅析VTM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参数
- 2016年
- 随着施工机械压实功的不断提高,基于重型击实试验方法和静压成型方法上的水泥稳定碎石现行设计参数已难以有效指导设计施工,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压实度超百的现象。振动压实法(VTM)能够很好地模拟基层实际碾压工况,试验成型的试件具有可靠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参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传统试验方法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振动压实法研究的必要性。
- 李海洋熊汉江
-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
-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感应加热自修复技术研究
- 沥青作为一种粘弹性材料,其本身具有在受到损伤之后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一特性已经被研究者们广泛认可。近年来,研究者们也在更多地尝试利用沥青这一特性来使沥青路面进行自我修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有微胶囊、电磁感应加热等。沥青混凝土...
- 熊汉江
- 关键词:改性沥青混凝土电磁感应加热路面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