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川
-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核电厂区域尺度气载放射性核素扩散特征验证方法
- 本发明涉及核电厂放射性核素大气扩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区域尺度气载放射性核素扩散特征验证方法。该方法利用核电厂观测的已知位置核素活度值预估释放点区域网格点核素活度值;利用预估核素活度值构建分布函数;比...
- 郭瑞萍陈妍陈海英刘福东王一川周晓蕊
- 文献传递
- 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厂址选址要素探讨
- 随着国家对核电发展的战略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转变,未来我国的核电规模及由此产生的乏燃料等核废物总量都将非常巨大,迫切需要建设核废物的处置大厂来满足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中,核电厂乏燃料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
- 刘福东王博杨阳史强王一川商照荣
- 关键词:核电厂乏燃料核燃料场址选择
- 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大气扩散与环境释放源项初步分析
- 本文从堆芯事故发展进程,以及结合大气弥散条件和环境临测数据对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至3号机组在事故过程中向环境的放射性核素释放总量进行了评析估。推算的I和Cs释放量的评估结果分别为3.4×1016Bq和3.4×1015Bq。
- 杨端节李冰王一川陈晓秋
- 关键词:释放量131I
- 文献传递
- 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对气载流出物扩散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深入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湿热羽对内陆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扩散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提供的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单一冷却塔的运行和停机对不同位置、不同释放高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高度为10m,释放点位于停机冷却塔迎风侧时,释放点下风向的地面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1/3~1/2.当释放高度为75m,冷却塔运行时,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迎风侧时,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增大1~2倍;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背风侧,则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约1/2.当冷却塔停机时,无论75m高度释放点位于迎风侧还是背风侧,其轴线弥散因子均高于没有冷却塔时.当迎风侧释放高度达到150m时,在释放点下风向约800m的范围内,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显著增大,但到了800m范围以外,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减小.
- 王炫王炫王德忠王德忠王一川
- 关键词:CFD大气扩散内陆核电厂
- 电厂温排水对水生生物影响评价综述被引量:10
- 2018年
- 总结温排水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一般性影响;介绍我国和美国4个不同环境背景的大型电厂温排水对当地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厂址特定因素和环境背景的影响;讨论电厂温排水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1)温排水可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改变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并可能导致栖息地的变化,但影响性质和程度各不相同;(2)温排水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程度与厂址特定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受纳水体是海水还是淡水、受纳水体的体积、水交换速率、生物栖息地等密切相关;(3)为了准确评价温排水的影响,我国首先应根据不同海域、流域或湖泊的特点,选择出代表性重要水生生物并进行热影响研究,为不同流域、湖泊、海域温度基准的制定奠定基础;应尽快制定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使得温排水限值能够满足国家水体质量标准,确保受纳水体中平衡土著的贝类、鱼类和野生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育,并且已考虑了温排水与所有其他对物种重要影响(包括杀生剂的影响、取水卷吸效应的影响、过度捕捞、其他污染源的排放等)的累积影响。
- 魏新渝王一川张琨党煜钦熊小伟商照荣
- 关键词:电厂温排水水生生物水生态系统
- 反渗透技术去除核电厂放射性废液中痕量核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介绍了我国运行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及其处理系统的特点;综述了反渗透在国内外核设施放射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考察了溶质在反渗透膜内的传输机理,分析了当前商用的反渗透设计评价模型应用于水中痕量放射性核素去除的可行性。指出了当前RO膜去除我国核电厂放射性废液中痕量核素应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包括完善RO膜去除我国核电厂排放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如^(110m)Ag和^(54)Mn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开展RO膜去除水中痕量放射性核素的机理研究,建立RO膜去除效率与水中痕量放射性核素浓度以及与膜面积关联的评价模型。
- 魏新渝马鸿宾熊小伟王一川谭承军方圆王志
- 关键词:反渗透放射性废液核电厂
- 离子交换技术去除核电厂放射性废液中痕量核素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介绍了离子交换技术在我国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离子交换技术去除水中痕量核素的研究进展,考察了溶质在离子交换剂上的吸附机理。认为当前离子交换技术去除我国核电厂放射性废液中痕量核素应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包括完善离子交换技术去除10-9级及更低含量水平的核素(如^(110)m Ag)的研究;考察离子交换技术去除痕量核素的机理,并建立一套评价和预测离子交换及与其它技术组合工艺对核电厂放射性废液中痕量核素去除效果的模型。
- 马鸿宾魏新渝熊小伟方圆魏国良王一川
- 关键词:离子交换放射性废液核电厂
- 核电厂早期选址中公路液氯运输泄漏事故筛选距离初探
- 2016年
- 在核电厂早期选址阶段,采用保守的方法确定核电厂附近公路液氯运输泄漏事故的筛选距离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42t液氯全部瞬时泄漏为公路液氯运输最大可信事故源项讨论该议题。
- 魏国良吕媛娥谭承军孙宏图王一川SHENG QingTENG Keyan
- 关键词:最大可信事故
- SACTI模式在核电厂冷却塔环境影响预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介绍了SACTI模式的原理和计算程序,以某内陆核电厂为案例预测了冷却塔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塔可见雾羽、荫屏、太阳能损失、水沉积、盐沉积等环境影响主要分布在厂址主导风向下风向的几百米之内,随距离增加影响逐渐减小,盐沉积量最大值出现在距离300 m处。在冷却塔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和预测模型改进方面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 魏国良游春华王一川谭承军张琨魏新渝
- 核燃料循环设施烟囱排放高度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进一步优化核设施气载流出物烟囱排放高度,统筹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采用CAIRDOS程序模拟预测7种排放高度情景下,某核设施气载流出物所致厂址5 km范围内长期大气弥散因子和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核燃料循环设施流出物对环境和公众影响较大的放射性核素为U-234,长期弥散因子和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东南东(ESE)方位。10 m、30 m和60 m烟囱下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的峰值分别为80 m烟囱的6.78倍、3.41倍和1.60倍,因此增加烟囱高度可有效减少公众个人有效剂量。150 m和200 m烟囱下所致公众个人有效剂量的峰值分别为80 m烟囱的39.32%和32.51%,因而过高的烟囱可进一步减少公众个人有效剂量,但剂量的减小幅度明显小于烟囱高度的增加幅度。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核设施优先考虑的烟囱高度为80 m。
- 盛青汪萍滕柯延林樱王一川吕彩霞张露
- 关键词:烟囱高度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