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颖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口腔
  • 5篇教学
  • 4篇牙龈
  • 4篇细胞
  • 4篇口腔医学
  • 3篇学法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碱性成纤维
  • 3篇碱性成纤维生...
  • 3篇教学法
  • 3篇儿童
  • 3篇干细胞
  • 3篇PBL教学
  • 3篇成纤维生长因...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思维
  • 2篇前牙
  • 2篇种植学
  • 2篇临床思维

机构

  • 15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15篇方颖
  • 7篇曾素娟
  • 6篇王丽萍
  • 4篇葛林虎
  • 3篇徐冬雪
  • 2篇盛婷
  • 2篇葛立宏
  • 2篇赵世勇
  • 2篇张丹丹
  • 2篇李军
  • 2篇彭博
  • 1篇谢灵芝
  • 1篇陈俊
  • 1篇余湜
  • 1篇王旭
  • 1篇刘亚蕊
  • 1篇陈斌
  • 1篇杨岚
  • 1篇李明
  • 1篇封琼

传媒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浓缩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runt转录相关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浓缩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浓缩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和BSP、Runx2、ALP基因表达的影响;建立大鼠股骨种植体骨结合模型,应用Micro-CT扫描测定标本骨矿密度、骨体积百分比等数据。结果:浓缩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相关基因BSP、Runx2、ALP的表达。种植体植入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浓缩生长因子组骨矿密度、骨体积百分比、骨小梁数量和成骨界面面积均显著升高。结论:浓缩生长因子可能通过增加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而促进大鼠种植体骨结合,浓缩生长因子是一种安全、无排斥反应的理想生物膜材料。
葛林虎方颖查骏李军万绵佳王丽萍
关键词:成骨细胞牙种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促进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体外研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促进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s)增殖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获得原代GMSCs,克隆化培养后进行干细胞鉴定。取第4代GMSCs,以含有10%胎牛血清的α-MEM作为基础培养基,分别加入0、0.5、1、5、10、20 ng/ml 5种不同浓度b FGF培养1-9 d,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GMSCs可以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具有干细胞特性;0.5-20 ng/ml的b FGF均能促进GMSCs的增殖,在0.5-10 ng/ml范围内促增殖作用随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b FGF对GMSCs增殖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促进作用。
方颖曾素娟王旭葛立宏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新型生物活性玻璃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抗菌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并观察新型BG处理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mm),同时测定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最小菌斑清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MBEC),20、40、60、80 mg/mL新型BG处理3种菌的混合菌斑24 h,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下摄片观察新型BG对混合菌斑的抑菌效果。采用GraphPad Prism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显示出很强的抗菌潜力;新型BG对菌斑的MBEC显著大于对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MIC和MBC。随着新型BG浓度加大,混合菌斑死菌数量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具有显著抗菌功效。
方颖黄文燕苗国厚孟斯彭博曾素娟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
Mis Seven种植体固定修复牙列缺失的短期效果评价被引量:23
2019年
背景:MisSeven种植体在口腔种植修复临床应用已越来越普及,而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尚有待研究。目的:探讨Mis Seven种植系统在牙列缺失中固定修复临床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因牙列缺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Mis Seven系统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9例,其中全口牙列缺失3例,单颌上颌牙列缺失6例,单颌下颌牙列缺失10例,种植牙颗数共134颗,所有病例均行种植固定一段式修复。修复后6,12,24个月随访,将临床检查、牙槽骨与种植体间影像表现及负载后修复效果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①134颗种植体中因周围组织感染失败2颗,种植体修复前成功率为98.51%,修复后成功率为100%;②19例牙列缺失患者修复后义齿稳定性良好、咬合关系良好,无机械性并发症与生物并发症发生,修复体稳定率为100%;③修复后6,12,24个月,所有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垂直吸收小于0.2 mm,提示种植体无明显边缘骨吸收,所有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健康,未见不可愈合的炎症及过度角化现象;④结果表明,应用Mis seven种植系统在牙列缺失中固定修复短期疗效观察中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王丽萍陈伟鸿查骏陈希立宿玉成方颖董豫郭雪琪葛林虎
关键词:MIS牙列缺失存留率边缘骨吸收义齿修复术
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在口腔种植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究与分析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在口腔种植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口腔种植学习的本科口腔专业医学生120名,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与观察组(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每组各6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实施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对比两组医学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论知识成绩、临床操作技能成绩、综合成绩均较高,医学生对教学方法是否满意、有利于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有助于掌握临床基础知识、有助于调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的满意度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教学中采用PBL教学的方式,明显提高了口腔种植的教学质量,医学生对此类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在口腔种植教学中采用PBL教学的方式,以案例为基础,探索一条高效率的口腔教学道路。
王丽萍陈馥淳魏永祥赵世勇陈斌陈俊方颖
关键词:PBL教学口腔种植学医学生常规教学满意度
“根膜技术”在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的应用1例
2017年
目的:本报道通过1例临床病例观察在上颌前牙区通过保留唇侧部分牙根同时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对维持唇侧骨板及软组织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探讨该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应用注意事项及影响美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对患牙近远中向分根.取出腭侧及近远中向的牙根,只保留唇侧部分牙根,在三维方向上进行种植体窝洞的制备,在种植体与唇侧牙根之间放置浓缩生长因子(CGF)+Bio-Oss的混合物.同时通过临时基台进行即刻修复、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牙槽骨是否吸收,牙龈乳头的充盈情况.龈缘是否退缩,口腔卫生的维护情况。结果:患者在即刻种植术后5个月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与骨组织整合良好,牙龈形态色泽均正常,牙龈乳头充盈修复体邻间隙.牙龈龈缘维持在稳定的水平。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对前牙区保留唇侧牙根同期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能缩短治疗流程,减少患者术后不适.能获得比较稳定的美学效果。
李军王丽萍方颖
关键词:美学效果膜技术上颌前牙区术后不适
基于“双导师制”的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例被引量:6
2020年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的重大课题。导师在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专业教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行的新时代,也是培养合格、同质化住院医师的重要保障。我院在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探索性引入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结合学生需求给予相关专业临床方面及科研方面的有力指导,为学生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文章以我院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临床科研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阐述“双导师制”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为全日制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对策。
方颖郭雪琪赵世勇魏永祥宿玉成王丽萍葛林虎
关键词:双导师制口腔医学
前牙外伤牙体缺损树脂修复病例
方颖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牙龈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体外研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对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获得原代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h GMSCs),并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纯化培养。取第3代h GMSCs,观察5~20 ng/m L不同浓度b FGF对h GMSCs增殖的影响;观察10 ng/m L b FGF对h GMSCs克隆形成能力和ALP活性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油红0染色,观察10 ng/m L b FGF对h GMSCs体外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并RT-PCR检测各成骨、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 ng/m L b FGF对h GMSCs表面标志物STRO-1表达的影响。结果:10 ng/m L的b FGF对h GMSCs的增殖、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的表达、h GMSCs克隆形成率、脂滴形成量以及LPL、PPARγ各成脂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但对h GMSCs的ALP活性,及其成骨分化过程中矿化结节的形成量、各成骨相关基因(ALP、OCN、BSP)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b FGF可增加h GMSCs的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促进h GMSCs的增殖能力;并对h GMSCs的多向分化能力起调节作用。
方颖曾素娟余湜葛立宏
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在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研究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思维训练中运用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9级54名即将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思维训练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通过病例分析考核、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和教学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病例分析考核总分、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更高,对教学效果评价更好(P<0.05)。结论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法有助于口腔医学本科生对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值得推广。
陈依静黄文燕方颖盛婷封琼曾素娟
关键词:思维导图PBL教学法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思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