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琳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死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死亡率
  • 1篇死因构成
  • 1篇死因顺位
  • 1篇潜在寿命损失
  • 1篇主要死因
  • 1篇转诊
  • 1篇卫生服务
  • 1篇卫生服务需要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结核
  • 1篇结核病
  • 1篇肝炎
  • 1篇艾滋病
  • 1篇丙型
  • 1篇丙型病毒性
  • 1篇丙型病毒性肝...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陈于
  • 5篇罗琳
  • 3篇李阳
  • 1篇卢戎戎

传媒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庆市某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现状的研究
2016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社区居民家庭情况及社区卫生服需求与利用情况,并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比较,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4年5—8月对重庆市巴南区某街道960户家庭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对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60户家庭、居民2 742人,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9.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病率为35.6%,两周就诊率为5.9%,两周患者中未就诊比例为35.0%住院率为14.1%,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为21.2%;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低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者未就诊比例、住院率、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高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6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比例大(52.4%),且其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住院率较高。结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总体较大,而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有待提高,社区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对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相对较高。应加强老年人群医疗资源的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与服务质量。
李阳罗琳蒋和宏陈于
关键词:卫生服务
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潜在寿命损失,了解其死因特点,为制定合理的卫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死因资料统一编码归类,用DeathReg 2005死因分析软件及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描述重庆市常住居民的死因特点。结果重庆市2013年常住居民死亡率为671.08/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475.7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128.081,P=0.000);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不同死因的死因顺位有差异(χ^2=3 562.187,P=0.000),这5类死因占全人群死因的92.88%;肺癌死亡数占肿瘤死亡数的47.01%,超过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年龄组的死因顺位不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显示: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导致居民早死的前5位死因。结论 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以循环系统和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与中毒,特别是交通事故是导致儿童、青壮年死亡的重要原因;应根据重庆市居民不同的死因特点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罗琳陈于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寿命损失
中国西部某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病患死亡情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某市艾滋病的具体情况,包括艾滋病毒的传播特点,艾滋病毒感染者(HIV)的情况以及艾滋病人(AIDS)为什么死亡,阐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死因构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中国西部某市2011年—2012年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并进行人口学特征、死因构成和病死率等情况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HIV/AIDS病人2460例,男性84.48%,女性15.52%,平均年龄46岁;病死率5.73%,在141例死亡的HIV/AIDS中,死因属于与艾滋病疾病相关症状的占70.92%,艾滋病无关疾病及外因占29.08%;死于艾滋病相关症状的100例病人中,有26例已接受抗病毒治疗,84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结论艾滋病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为受艾滋病相关疾病的直接影响。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艾滋病人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阳陈于罗琳蒋和宏
关键词:艾滋病死因构成
重庆市2004-2014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了解2004-2014年重庆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开展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丙肝病例报告数据,分析重庆市2004-2014年丙肝流行的特点。结果重庆市丙肝年报告病例从2004年的490例上升到2014年的3 400例,年均增长21.37%;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1.57/10万上升到2014年的11.45/10万,年均增长21.98%,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4/10万。各区县均有发病,不同地理区域报告发病率差异明显;全年均有发病,无季节性增多;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4∶1;病例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占59.97%,未成年人以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成年人以3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家务及待业、农民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0.30%、25.50%。结论重庆市丙肝报告发病逐年上升。目前丙肝无疫苗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众人群的丙肝知识知晓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加强丙肝的预防和控制。
蒋和宏卢戎戎罗琳Godelieve陈于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2005-2014年重庆市石柱县结核病流行特征及转诊追踪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掌握重庆市石柱县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各类医疗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转诊追踪情况,为该县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石柱县2005-2014年5 217例结核病患者的资料,并综合评价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结核患者或疑似结核患者转诊追踪相关数据。结果 (1)石柱县2005-2014年结核年平均患病率为97.17/10万,年平均涂阳率为58.04/10万。(2)5 217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χ^2=21.900 5,P〈0.05),性别比为2.10∶1;各类职业中农民构成比最高,占77.42%,其次是学生,占6.40%;各年龄组中,35-44岁组病例数最多,占19.55%,其次是55-64岁组和25-34岁组,分别占16.16%和16.01%。(3)2005-2014年非结防机构网络实报结核患者2 809例,转诊到位1 095例(38.98%),追踪到位578例(20.58%),总体到位1 673例(59.56%)。转诊到位率从2005年的2.21%大幅度提高到2009年的63.33%,此后从2010年55.64%下降到2014年的33.88%;追踪到位率波动在13.33%-30.54%;(4)1 136例追踪未到位患者中,外出占43.22%,无追踪信息占36.97%,拒绝就诊占10.48%。(5)结防机构对总体到位的1 673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到位后确诊率为75.13%。确诊涂阳率为64.84%。确诊的活动性结核患者(1 257例)占石柱县同期登记活动性结核患者(5 217例)的24.09%;确诊的涂阳结核患者(815例)占同期登记涂阳结核患者(3 116例)的26.16%。结论 石柱县今后结核病防控工作重点人群为男性、农民,应继续推行结核病防控策略(DOTS),并应重视学生人群的结核预防和治疗工作;同时,加强医防合作对促进转诊追踪情况的落实是结核病疫情控制的关键。
罗琳谭余李阳蒋和宏Mukagatare Godelieve陈于
关键词:结核流行病学转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