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高峰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实验室
  • 2篇实验室管理
  • 2篇微小RNA
  • 2篇基因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学检验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酶
  • 1篇诱导基因
  • 1篇幼淋巴细胞
  • 1篇幼淋巴细胞白...
  • 1篇生物安全
  • 1篇生物安全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征
  • 1篇胃癌
  • 1篇胃癌诊断
  • 1篇细胞
  • 1篇良恶性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6篇续薇
  • 6篇胡高峰
  • 2篇魏丽晶
  • 2篇曲林琳
  • 2篇王学军
  • 2篇李映潼
  • 2篇刘玲玲
  • 2篇陈显秋
  • 2篇刘娟
  • 2篇郭正武
  • 2篇孙静芳
  • 1篇罗杰
  • 1篇史艳芬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风险管理在临床血液学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血液学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检验科血液组在血液学检验上识别可能的风险,描画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分布,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将高风险事件作为持续改进工作重点...
续薇李林璋王学军曲林琳陈显秋魏丽晶刘玲玲刘娟李映潼马东宵胡高峰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风险管理血液学检验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成熟T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约占成人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疾病呈进展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通常小于1年~[1]。TPLL在临床少见,国内外对该病的报道有限,现本文对1例TPLL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孙静芳郭正武胡高峰续薇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特征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大颗粒淋巴细胞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在临床实验室持续深入开展科学规范化质量管理的同时,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生物安全管理中的个体防护越来越被重视。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和标准,围绕"规范操作、识别风险、有效防护、保障安全"这一临床实验室生...
续薇李林璋王学军曲林琳陈显秋魏丽晶刘玲玲刘娟李映潼马东宵胡高峰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
C3、C4及联合多项指标检测在腹腔积液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补体C3、C4及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腹腔积液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8月该院的85例良性和43例恶性腹腔积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3、C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铁蛋白(FERR),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酶速率法测定胆固醇(CHO),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及联合多项指标检测对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与良性腹水组相比,恶性腹腔积液组CA125、CA199、CEA、C3、C4、CHO、hs-CRP及FERR均增高(P均<0.05),其检测灵敏度分别为55.8%,44.2%,60.5%,86.0%,90.7%,60.5%,79.1%,51.2%;特异性分别为85.9%,96.5%,92.9%,90.6%,84.7%,89.4%,74.1%,76.5%;准确度为75.8%,78.9%,82.0%,89.1%、88.3%,79.7%,75.8%,68.0%。采用CA199、CEA、C4、FERR联合检测后,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3.0%,92.9%,93.8%。结论恶性腹腔积液中补体C3、C4升高,且在单项指标中,C3及C4对于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最高,联合多项指标检测后可为恶性腹腔积液提供较高的诊断价值。
郭正武孙静芳胡高峰续薇
关键词:腹腔积液补体标志物
循环microRNAs在胃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能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具有生命调节能力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胃癌患者外周血等体液中存在miRNAs,且表达水平随疾病变化而变化,并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体液中miRNAs(即循环miRNA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应用于胃癌的诊断。该文就循环miRNAs的检测技术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吕倩文胡高峰陈丽军续薇
关键词:胃癌微小RNA
不同双荧光素酶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双荧光素酶实验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方法:从胃癌细胞系BGC823基因组中提取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TIAM1)的3’非编码区(3’-UTR)片段全长,将TIAM1-3’UTR构建在2种不同的荧光素酶基因质粒上,选择8个miRNAs进行双荧光素酶实验研究。结果:miR-10b的抑制物使2种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升高;miR-651和miR-653的抑制物使2种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变化完全相反;miR-10b-5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mimic)分别使psi-TIAM1-3’UTR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高和减弱;而miR-372-3p、miR-373-3p和miR-653-5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处理组荧光素酶活性均升高,miR-335-3p的抑制物和类似物处理组荧光素酶活性均减低。结论:进行双荧光素酶实验时psi-TIAM1-3’UTR这类2种基因位于同一质粒且不以Renilla作为内参的质粒较为合适,并发现miR-10b-5p能够直接靶向作用于TIAM1-3’UTR。
史艳芬胡高峰胡高峰罗杰续薇
关键词:微小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