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 作品数:22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齐鲁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响应面法优化抗性糊精制备工艺被引量:8
- 2020年
-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酶解法制备抗性糊精的工艺条件,研究α-淀粉酶作用温度、添加量和转苷酶作用温度、添加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抗性糊精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α-淀粉酶作用温度94℃,α-淀粉酶添加量0.4%,转苷酶作用温度56℃,转苷酶添加量0.3%。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抗性糊精产率为82.56%,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46%,表明运用响应面试验法优化得到的该模型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 徐慧王珊珊田延军刘星李瑞国韩延雷刘建军
- 关键词:抗性糊精酶解工艺响应面法优化
- 抗性糊精对冷鲜猪肉保鲜的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抗性糊精是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低聚糖,对细菌生长繁殖利用的酶存在一定抑制作用。研究抗性糊精对冷鲜猪肉的保鲜作用,考察并比较不同条件下抗性糊精对冷鲜猪肉微生物、理化、感官等指标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优处理条件。实验表明:最佳浸泡时间5min的情况下0.1g/mL抗性糊精单独使用时即可抑制冷鲜猪肉感官品质的下降、微生物的各类活动、pH、TBA值的上升以及挥发性盐基氮的积累。0.1g/mL抗性糊精分别复配其他各梯度抑菌剂实验,综合感官性状、抑菌效果、处理时间、市售实际,最优处理条件为:抗性糊精质量浓度0.1g/mL,复配助剂为0.2%乙酸,浸泡时间为5min。优化处理后冷鲜猪肉保质期从对照组2天延长至6天,该研究为冷鲜肉保鲜剂提供新思路。
- 李泽润朱坤福田延军聂玉朋孙萍王珊珊祝蕾徐慧
- 关键词:抗性糊精冷鲜猪肉保鲜
- 盐酸厄洛替尼基因毒性杂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学验证被引量:1
- 2020年
- 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盐酸厄洛替尼片中基因毒性杂质3-乙炔苯胺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选择离子对118→75、118→91进行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GOLD C8(100 mm×4.6 mm,3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5℃。结果表明:该方法中3-乙炔苯胺的检测质量浓度在1.0~20 n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3%,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回收率(n=3)为90.1%~106.1%。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精密度高,满足盐酸厄洛替尼片中基因毒性杂质3-乙炔苯胺含量的测定要求。
- 刘兰畦赵燕芳谢含仪王珊珊陈相峰
-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L-丙氨酸的应用及生产现状概述被引量:6
- 2021年
- L-丙氨酸是一种中性非必需氨基酸,不仅可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在食品领域还可以用作增味剂、防腐剂、保鲜剂,在医药领域可用于药物原料,在日化领域可用于温和表面活性剂合成。目前,L-丙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水解提取法、酶转化法以及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生产的L-丙氨酸质量较差,生产过程易造成环境污染;水解提取法生产过程较复杂,不适宜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酶转化法需用L-天冬氨酸作为原料,成本较高。相较而言,微生物发酵法更适宜用于工业化生产。该文介绍了L-丙氨酸在食品领域、医药领域和日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发酵法产L-丙氨酸的研究进展,以期为L-丙氨酸在发酵食品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聂玉朋徐慧姚明静朱坤福李泽润孙萍王珊珊祝蕾田延军
- 关键词:L-丙氨酸生产方法微生物发酵
- 不同制备工艺对抗性糊精构效的影响
- 2023年
- 抗性糊精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不同工艺制备的抗性糊精结构、理化性质等不同,进而对人体消化酶的抵抗作用存在差异。本实验采用3类不同工艺(干热法、α-淀粉酶、α-淀粉酶及转苷酶法)制备抗性糊精,对其溶解度、键型结构、消化率、形态结构进行表征,探究抗性糊精品质与其制备工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所制备抗性糊精的溶解度均接近100%,水分活度均低于0.3,稳定性良好。进一步强化反应条件会改变抗性糊精结构,使α-1,4糖苷键水解,形成的α-1,6、α-1,2、β-1,6糖苷键是消化酶抵抗作用的基础,分支结构以α-1,6和β-1,6糖苷键连接为主。酶使淀粉分子由有序晶体转变为无序晶体,结晶度降低。添加转苷酶后,抗性糊精平均分支度增加,最高达到55%,此时对人体消化酶抵抗作用最强。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两类酶后抗性糊精均存在再聚合过程,分子体积增大的同时分子质量下降,分子内部存在间隙。本研究可为生产更高品质的抗性糊精提供新思路。
- 李泽润田延军黄艳红聂玉朋孙萍王珊珊干邵波徐慧
- 关键词:抗性糊精
- 产学研背景下“药物制剂工程学”课程的建设思考
- 2023年
- 在药物研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理念被不断引入制剂工艺开发中。世界各国对于医药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我国对于药物制剂工艺的要求也日趋规范与严格。在此大环境下,药物制剂工程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产业价值逐年递增。优化改进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输送药物制剂产业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相关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药学院以科教融合为契机,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企业的合作优势,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以工程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与训练,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以“药物制剂工程学”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产学研背景下该课程的建设方案,目的是为药学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于帅汤桂梅王珊珊
- 关键词:产学研课程建设
- 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药学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被引量:3
- 2024年
- 经过五年的科教融合探索实践,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充分彰显科教融合的独特优势。科教融合学院-药学院紧跟国家科教融合政策导向,紧贴地方药学专业建设需求,深挖自身人才和科研优势,从明晰育人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夯实师资力量和强化校企合作五个方面入手,探索实践药学专业科教融合建设的新路径、新形态。该文以药学专业建设为例,梳理专业在科教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成效,以及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下一步创新推进科教融合发展,合力培育优质人才,加快科教成果落地提供参考借鉴。
- 王珊珊任寰于帅汤桂梅王晓
- 关键词:药学专业科教融合教学体系
- 灵菌红素的性质及其在柑橘保鲜中的应用
- 2023年
- 为探究灵菌红素的稳定性、毒理性、抗菌性以及灵菌红素在柑橘保鲜中的应用特性,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吸光值来判定灵菌红素的稳定性,参考GB 15193.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进行灵菌红素的急性经口毒性实验,采用抑菌圈法进行灵菌红素的抗菌性实验,利用对比处理方法探究灵菌红素对柑橘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灵菌红素实际无毒,在60℃以下,pH4~7条件下稳定,对真菌青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0.5 g/L灵菌红素对指状青霉菌、扩展青霉菌的抑菌直径分别约为24.5、30.0 mm。在柑橘保鲜过程中,相对于对照组,灵菌红素处理组中水分及维生素C流失较少,即灵菌红素在柑橘保鲜中具有减少水分流失和保持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因此,灵菌红素无毒性且在一般环境条件下稳定,具有抗青霉菌作用以及柑橘保鲜作用,具有成为柑橘保鲜剂的潜质。
- 冯苗黄艳红王珊珊刘建军徐慧
- 关键词:灵菌红素稳定性抑菌作用
- 桔梗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和药理作用概述被引量:18
- 2022年
- 桔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为药食同源品种,在我国分布较广。桔梗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齐墩果酸型五环三萜皂苷、多糖类、黄酮类、酚类、甾醇类、脂肪酸及其他类等,这些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祛痰止咳、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该文对桔梗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概述,为桔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孙萍徐慧黄艳红李泽润聂玉鹏王珊珊刘建军
- 关键词:桔梗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L-丙氨酸转化菌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 2021年
- 产L-天冬氨酸-β-脱羧酶(L-aspartate-β-decarboxylase,Asd)菌株以L-天冬氨酸(L-aspartic acid,L-Asp)为底物转化生产L-丙氨酸,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试验对睾丸酮丛毛单胞菌HY-08D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富马酸1.0%、L-Asp 1.0%、谷氨酸1.0%、玉米浆干粉0.6%、酵母粉0.8%、氯化钠0.7%、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pH 6.0。产酶菌株HY-08D转化用培养液采用三级扩培,一级接二级使用0.1%低接种量,二级接三级使用10%的接种量,最适通气量为10 L/min。优化后培养液中HY-08D菌体量和酶活较初始提高约1倍,培养周期缩短6 h~8 h。
- 徐慧崔颖王珊珊田延军贺强之韩延雷刘建军朱坤福祝蕾姜国政
- 关键词:L-丙氨酸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发酵条件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