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国栋
- 作品数:21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峡部双向传导时间对典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终点判定的预测价值及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在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性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中,采用三维系统指导下右心房高密度标测(HDM),评价线性消融后裂隙情况及CTI双向传导(TIC)时间≥130ms对CTI完全双向阻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开放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入选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7个中心连续39例CTI依赖性房扑患者,年龄(56.58±11.73)岁,男3l例。记录峡部线性消融后冠状静脉窦口与右心房低位游离壁双向传导时间,以及起搏时HDM所示右心房激动顺序是否为单一方向及消融线上有无裂隙各自的发生例数。计算峡部双向传导时间≥130ms对诊断峡部完全阻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23例CTI双向传导时间≥130ms的患者中有10例HDM存在裂隙,16例〈130ms的患者中有14例HDM出现裂隙。峡部传导时间≥130ms作为CTI完全性阻滞判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58.33%、56.52%、87.5%。24例存在传导裂隙患者中有14例裂隙部位为欧氏嵴侧,4例为三尖瓣环侧,1例为两侧均出现,5例未记录补点消融部位。结论峡部传导时间≥130ms不宜单独作为CTI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的判断标准,右心房HDM可为更可靠的标准。消融后裂隙部位常见于欧氏嵴区域。
- 林锦璇牛国栋冯天捷索妮赵兰张大炜鲁静朝马可忠王如兴欧阳繁郑黎晖丁立刚姚焰张澍
- 关键词: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
- 新型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冷冻球囊消融心房颤动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冷冻球囊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冷冻球囊仍处于二维标测时代,不仅增加X线照射剂量,而且无法进行三维电解剖标测,限制了其临床应用。Kodex-EPD是一种新型三维标测系统,能够提供三维导航、三维标测功能,本文报道Kodex-EPD系统指导下冷冻球囊消融房颤1例。
- 乔宇付明鹏杨铎赵震郭雨龙王林蓝郭涛牛国栋
- 关键词:心房颤动三维标测
- 极低射线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希氏束旁旁路6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希氏束旁旁路(PHAP)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或)预激综合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PHAP患者69例。男性47例(68.1%),平均年龄(32.1±18.3)岁。通过穿刺股静脉途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PHAP引起的AVRT或心室预激后,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PHAP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期间精确记录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结果:69例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即刻成功率97.1%(67/69),2例因合并三度房室阻滞(房室旁路是唯一的前传通路)而放弃手术。除1例在射频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外,术中和术后长期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中位透视时间为112(0,781)s,中位辐射剂量为2.24(0,16.2)mGy。14例(20.3%)患者全程通过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完成了电极放置、旁路标测及消融,实现了零射线操作。中位随访期30(12~45)个月,有2例复发,远期随访成功率97.0%(63/67)。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放电时间及消融功率等因素与长期预后无关。结论: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对PHAP进行电生理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且长期预后良好。该技术可有效的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电离辐射损害降至极低水平。
- 王鹏沈利水吴灵敏郑黎晖陈刚牛国栋姚焰
-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抗凝药物效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房血栓(LAT)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就诊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拟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或多排螺旋CT检查(MDCT),共检出LAT患者101例。规律口服华法林或NOACs抗凝至少3周以后查TEE观察LAT情况。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结果该研究基线共纳入101例患者,持续性房颤患者75例(74.3%)。随访期间95例(94.1%)患者规律口服抗凝药物并纳入随访数据分析,复查TEE73例(76.8%)患者LAT消失,22例(23.2%)患者LAT未消失。将患者分为LAT消失组和LAT未消失组,LAT未消失组持续性房颤(90.9%对69.9%,P<0.05),心肌病(27.3%对5.5%,P<0.05)及房颤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男性≥3分或女性≥4分的患者(50.0%对20.5%,P<0.05)均显著多于LAT消失组。LAT消失组服用NOACs患者比例明显高于LAT未消失组(75.0%对45.5%,P<0.05)。根据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31)和NOACs组(n=64),NOACs组LAT消失患者明显多于华法林组(84.8%对6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NOACs(OR=3.5,95%CI1.1~11.1,P=0.029)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0%(OR=5.2,95%CI1.1~25.1,P=0.042)是LAT消失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服用NOACs可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T更易消失,拟行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LAT后可优选NOACs。
- 闫丽荣陈柯萍马坚姚焰方丕华牛国栋贾玉和楚建民张澍
- 关键词:抗凝药左心房血栓
- 新型脉冲电场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被引量:7
- 2022年
- 脉冲电场是近来年新兴的心房颤动(房颤)消融能量来源。相较射频和冷冻消融而言,脉冲电场消融具有快速且特异性损伤心肌的优势,尤其适用于肺静脉隔离。本团队于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4月7日,使用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完成3例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本文报道这3例的急性期及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
- 唐闽牛国栋郭金锐乔宇郭雨龙刘可于丰源于丰源付明鹏郭涛张澍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
- 优化显像方案在阵发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导管消融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的冷冻球囊消融(CB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射频消融(RFA),但放射线暴露较射频消融显著增加。本研究就CBA肺静脉隔离(PVI)步骤中采用优化显像方案对降低术中放射线暴露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究。
- 索妮牛国栋林锦璇冯天捷郑黎晖丁立刚樊晓寒刘志敏陈刚姚焰张澍
-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
- 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分析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心电图特征以及消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阜外医院单病区经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的VA病例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在X线透视及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激动顺序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确定消融靶点,10~40W放电消融.分析后间隔不同部位VA心电图特点,术后3、6个月及1年动态心电图随访VA数量判读手术疗效.结果 共入选的859例VA中,29例(3.4%)起源于心室基底部间隔侧,其中左心室基底部间隔侧11例、右心室基底部间隔侧18例.前间隔特别是邻希氏束区起源占比最高,随访4~42(21.6± 11.7)个月,消融成功率84% (24/29),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右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S型或者“W”形;胸前导联移行在V2、V3导联,起源越靠后间隔,胸前导联移行越早;室性早搏起源由前到后间隔,Ⅱ、aVF、Ⅲ导联R波依次逐渐降低,S波逐渐加深(依次为Rs、RS、QS型).左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R或qr型;前间隔胸前导联以R波为主,少有s波;中、后间隔,V5、V6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Ⅱ、aVF、Ⅲ导联从前、中到后间隔,逐渐R、RS、rS型过渡.结论 心室基底部间隔侧起源VA发病率较低,邻近希氏束区比例较高.心电图有较为特征性表现,消融风险可控,成功率较高.
- 丁立刚梁二鹏胡峰郑黎晖吴灵敏牛国栋陈刚张澍姚焰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室性心律失常
- 优化显像方案可显著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中的放射暴露
- 索妮林锦璇冯天捷郑黎晖丁立刚樊晓寒刘志敏陈刚姚焰张澍牛国栋
- 心脏外科手术及导管消融史对心房扑动发生机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本文探讨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导管消融史对心房扑动(房扑)发生机制及随后接受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注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10个省份18家医院接受导管消融的房扑患者,根据既往是否接受导管消融及心外科手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射频组(房颤亚组、非房颤亚组)、手术组,分析其对房扑发生机制及本次导管消融治疗急性成功率的影响,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401例房扑患者,对照组322例,射频组31例,手术组48例.根据房扑发生机制,左心房起源、右心房三尖瓣峡部(CTI)依赖、右心房非CTI依赖性房扑分别占9.0%、82.9%及8.1%.其中对照组、射频-非心房颤动(房颤)组、手术组均以CTI依赖性房扑为主,分别占91.3%、66.7%、64.6%,消融-房颤组以左心房起源房扑为主,占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本次导管消融急性成功率而言,既往是否存在心脏相关手术/射频史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提示对于CTI依赖性房扑患者,影响因素主要为心功能(99.3%、100%、83.3%,P〈0.001);对于左心房房扑而言,左心房内径(LAD)〉45 mm是主要影响因素(100.0%对50.0%,P=0.010).结论 ①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房扑发生机制仍以右心房峡部依赖性折返为主,但既往行房颤消融患者以左心房起源房扑为主.②既往心脏相关手术史对各型房扑急性成功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牛国栋林锦璇陈明龙苏晞杨延宗夏云龙周贤慧刘启明马坚姚焰张澍
- 关键词: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注册研究
- 心房颤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策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基础,目前主流术式是通过逐点射频消融策略实现肺静脉隔离,但由于传统消融模式只能实现40 W以下的安全输出,各点均需较长时间才能实现透壁毁损,不利于推广。近年来,随着消融设备的进步,可实现高功率(45-90 W)输出,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即高功率短时程消融,可以避免导管长时间操作及放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现从基础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对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其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 赵震孙雪荣乔宇郭雨龙郭金锐刘可刘晨刘帆郭涛牛国栋
-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