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力

作品数:17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苜蓿
  • 3篇越冬率
  • 3篇种子
  • 3篇紫花
  • 3篇紫花苜蓿
  • 3篇小豆
  • 3篇抗寒
  • 3篇抗寒性
  • 3篇混播
  • 3篇红小豆
  • 2篇性状
  • 2篇诱变
  • 2篇诱变处理
  • 2篇生理变化
  • 2篇土壤
  • 1篇滴灌
  • 1篇豆类
  • 1篇豆芽
  • 1篇多年生
  • 1篇多年生黑麦草

机构

  • 17篇黑龙江省农业...
  • 8篇佳木斯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孙力
  • 14篇郑海燕
  • 13篇申晓慧
  • 13篇冯鹏
  • 13篇郭伟
  • 13篇李如来
  • 11篇姜成
  • 11篇李增杰
  • 10篇李志民
  • 7篇刘俊刚
  • 7篇杨鹤
  • 5篇张华
  • 3篇张英俊
  • 3篇韩旭东
  • 2篇李建东
  • 2篇吴宏达
  • 2篇张立波
  • 2篇孟庆英
  • 2篇朱宝国
  • 2篇王囡囡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豆类小区穴播打眼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类小区穴播打眼装置,其至少包括主体、铁嘴以及传动杆,主体整体为圆筒形,主体的底端向下延伸地设置有圆锥形凸起,主体为中空结构、且主体的底端设置有与主体内腔联通的缺口,铁嘴与主体的缺口相匹配,铁嘴嵌入主体...
申晓慧冯鹏姜成李如来郑海燕王强杨鹤于洋牛艳凯孙丹李增杰张卓李志民郭伟邱磊孙力韩坤梅
文献传递
三江平原主栽红小豆品种田间生产性状及品质特性分析
2019年
为鉴定和评价三江平原地区主栽红小豆品种田间生产特性及加工品质特性,以三江平原6个主栽红小豆品种‘宝清红’‘、农安红’‘、珍珠红’‘、天津红’‘、大红袍’‘、龙垦红2号’为试验材料,对其田间生产性状及品质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农安红’株高、主茎节数及分枝数均最大;6个红小豆品种中‘农安红’和‘天津红’单株荚数最高,且单荚粒数最多,分别为8.6和8.8个;‘珍珠红’颜色明度最高,最为鲜亮,但其百粒重最低,‘农安红’百粒重最高,达到19.16 g;‘农安红’和‘珍珠红’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农安红’蛋白质含量最高,‘宝清红’和‘农安红’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农安红’和‘珍珠红’淀粉粒径显著高于其他小豆品种,出沙率也最高,分别为69.60%、69.63%。4个抗氧化酶活性由大到小均为‘农安红’‘、宝清红’‘、珍珠红’‘、大红袍’‘、龙垦红2号’‘、天津红’。三江平原地区,‘农安红’和‘珍珠红’田间生产性状以及品质性状均表现较为突出,是该地区适宜种植的红小豆品种。
冯鹏张哲孙力申晓慧李如来李增杰李志民郑海燕姜成杨鹤刘俊刚郭伟
关键词:红小豆三江平原
不同滴灌量对春大豆生长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明确不同滴灌量对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春大豆合农60为试验材料,在当年自然降水量基础上,分别设置4个滴灌水平,依次为0 mm(W1)、200 mm(W2)、400 mm(W3)、600 mm(W4),测定不同滴灌量处理的土壤含水率、硬度、容重,以及春大豆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和产量。结果表明,滴灌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与对照W1相比,不同灌水量提高了花期到结荚期土壤含水率、降低了土壤硬度和容重,土壤物理性状变化顺序为W4>W3>W2>W1,但W3和W4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滴灌量能够提高春大豆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但是过度灌水会导致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下降。不同滴灌量引起的土壤物理指标和大豆生长指标的变化对于大豆产量具有正面影响。与对照W1相比,W3、W4和W2处理2015年大豆分别增产83.68%、61.58%和23.51%;2016年大豆分别增产46.99%、39.47%和20.21%,且两年产量结果差异显著。由此可见,不同滴灌量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且以W3处理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春大豆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朱宝国张春峰张春峰王囡囡贾会彬匡恩俊王囡囡高雪冬孟庆英
关键词:滴灌春大豆物理指标
寒地直播稻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Ⅰ提高直播粳稻出苗率的措施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种子出苗率,从温度、种子催芽、覆土深度及供氧剂等方面研究提高直播稻出苗率的措施,探讨各要素与直播水稻出苗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播出苗率低于晚播,播种至发芽的天数随播期拖后而缩短。种子催芽日数以1~3d,催芽长度1mm以内,出苗率为最佳。在0.5~3.0cm时,随着覆土深度的增加,出苗率下降,鞘叶芽率和枯死不出芽率增多。种子与供氧剂用量比在1∶1以内,出苗率随供氧剂用量增加,出苗率增加,供氧剂用量超过种子量以后,出苗率开始下降。
王成孙力张喜娟来永才郑海燕
关键词:直播水稻种子处理覆土深度出苗率
3种紫花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及抗寒性被引量:24
2016年
为了更好地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性,本研究以紫花苜蓿公农1号、Wega7F、WL319HQ及草地羊茅(Festuca pratensis)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苜蓿单播区与苜蓿-草地羊茅混播区,于2013年10月15日、10月30日、11月15日、2014年3月30日、4月15日、4月30日对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4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对苜蓿越冬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苜蓿单、混播越冬率表现不一。苜蓿与禾草混播效果好于单播,混播越冬率超过90%,公农1号单混播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单、混播处理及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单播区与混播区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气温下降而增高,翌年春季随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11中旬达到最大值,单混播处理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0月末达到最大值,除WL319HQ单、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它两个品种单、混播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WL319HQ单、混播处理在10月末游离脯氨酸含量升到最高,其余各处理均是在11月中旬升到最高值,且同一观测期内,单、混播处理显著差异(P<0.05);POD活性则是随着温度变化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均在11月中旬升至最高。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苜蓿与草地羊茅混播处理的越冬率略高于苜蓿单播的,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顺序为公农1号+草地羊茅>公农1号>Wega7F+草地羊茅>Wega7F>WL319HQ+草地羊茅>WL319HQ。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李建东张华郑海燕郭伟孙力冯鹏
关键词:紫花苜蓿混播抗寒性越冬率
一种用于红小豆的食品级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红小豆的食品级清洗装置,包括进料斗、水泵、水箱、壳体、废料排出漏斗、滚筒组、换能器阵、清洗槽、超声波发生器、过滤网、第一电机、叶轮、斜槽、排水通道、过滤网和收集盒。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红小豆的食品级...
冯鹏申晓慧李如来郑海燕姜成李增杰李志民刘俊刚杨鹤郭伟孙力
文献传递
多年生黑麦草对Pb、Cd胁迫的响应及富集能力研究被引量:48
2016年
研究了铅(Pb)、镉(Cd)及Pb-Cd复合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多年生黑麦草修复Pb、Cd污染土壤的潜能,为农田土壤的污染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借鉴。以人工盆栽的方法,Pb设0,300,500,1000,1500mg/kg 5个处理,Cd设0,0.3,3,10,50,100mg/kg 6个处理,Pb-Cd复合胁迫设Pb_0Cd_0,Pb_(300)Cd_0.3,Pb_(500)Cd_(0.3),Pb_(1000)Cd_(0.3),Pb_(1500)Cd_(0.3),Pb_(300)Cd_(10),Pb_(500)Cd_(10),Pb_(1000)Cd_(10),Pb_(1500)Cd_(109)个处理。测定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效率(Pn)、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能利用率(LUE),根、茎、叶各器官Pb、Cd含量,并计算各处理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低浓度Pb离子(300,500 mg/kg)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影响不显著,高浓度Pb离子(1000,1500mg/kg)抑制种子发芽,低浓度Cd离子对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具有促进作用,Cd离子浓度超过10mg/kg,则表现显著抑制种子发芽;Pb、Cd单一胁迫下,随Pb离子浓度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随Cd离子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呈递减趋势。Pb离子浓度在0~1500mg/kg范围,Cd离子浓度在0~100mg/kg范围,Pb、Cd离子单一胁迫下,净光合效率均表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b浓度为1000 mg/kg时Pn达到最大值,为21.59μmol CO_2/(m^2·s);Cd浓度为10mg/kg时,Pn达到最大值,为22.67μmol CO_2/(m^2·s);Pb、Cd单一胁迫处理,随Pb、Cd浓度的增加,多年生黑麦草富集系数表现降低趋势。Pb-Cd复合胁迫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大于Pb、Cd单一元素胁迫;Pb、Cd及Pb-Cd复合胁迫,多年生黑麦草根、茎、叶吸收Pb、Cd离子顺序均为根>叶>茎;多年生黑麦草对Cd离子吸收富集效应较Pb离子更为显著,对轻度Pb、Cd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更为明显。
冯鹏孙力申晓慧姜成李如来李增杰郑海燕张华郭伟韩旭东洪亚南
关键词:胁迫多年生黑麦草
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根系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探究紫花苜蓿与禾草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以龙牧806、敖汉苜蓿、草原3号3个品种为试材,以草地羊茅为混播禾草,在我国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分别设置苜蓿单播区与苜蓿-草地羊茅混播区,调查苜蓿越冬率,测定苜蓿根系在秋末至翌年春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4项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苜蓿单混播越冬率表现不一;苜蓿与禾草混播效果好于单播,混播越冬率达到90%以上;草原3号与龙牧806单、混播越冬率差异显著,不同品种之间单播越冬率差异不显著。各品种单播区与混播区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气温下降而增加,翌年春,随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10月末达到最大值,平均含量为15.27%;草原3号和龙牧806单混播可溶性蛋白在10月末达到最大值,敖汉苜蓿单混播则是在11月中旬达到最高值;游离脯氨酸则在11月中旬达到最高值,且草原3号混播组合值最高,为21.84 mg·g-1。POD活性随温度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供试组合抗寒性大小依次为草原3号+草地羊茅>龙牧806+草地羊茅>草原3号>龙牧806>敖汉+草地羊茅>敖汉苜蓿。本研究结果为提高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李建东张华郑海燕郭伟孙力冯鹏
关键词:紫花苜蓿混播越冬率
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苜蓿根系性状影响及抗寒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为探讨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苜蓿越冬率及抗寒效应,选用龙牧806、公农1号、WL319HQ和敖汉4个苜蓿品种与草地羊茅同行3∶7混播,分析整个越冬期间单、混播根系形态学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隶属函数评价各混播组合的抗寒性能。结果表明,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处理越冬率均高于其单播处理;随着外界环境低温的胁迫,同一苜蓿品种混播处理根颈直径、主根直径及侧根数均高于单播处理,但根颈入土深度、主根长度,单播处理高于混播处理;越冬前随自然温度的下降,苜蓿根颈直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1月15日—4月30日整个越冬期根颈直径变化不明显;抗寒性高的品种根颈分枝较多。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均随着气温下降其含量增加,翌年春随着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1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则是随着温度变化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公农1号+无芒雀麦>公农1号>WL319HQ+无芒雀麦>WL319HQ>龙牧806+无芒雀麦>龙牧806>敖汉+无芒雀麦>敖汉。
冯鹏申晓慧李如来张华郑海燕李志民李增杰姜成孙力郭伟张英俊
关键词: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根系性状
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为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对苜蓿SP1代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筛选最优诱变处理梯度,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照射时间,EMS 0.1%、0.2%、0.4%(v/v)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天;测定苜蓿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以及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公农1号’450 Gy^(60)Co-γ处理、紫外线处理时间为30 min和0.4%EMS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最高,均高于对照3.17 mg/g,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Wega7F’在紫外线60 min时间处理下,叶绿素b值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公农1号’在450 Gy^(60)Co-γ辐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a/b比值最小,其他3个品种在150 Gy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但a/b比值最小。各苜蓿品种不同诱变处理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60 min紫外线处理的‘Wega7F’>零磁空间处理的‘敖汉’>0.4%EMS处理的‘WL319HQ’>0.4%EMS处理下的‘公农1号’。150 Gy^(60)Co-γ射线、60 min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冯鹏孙力申晓慧李如来李增杰李志民郑海燕姜成杨鹤刘俊刚郭伟张英俊
关键词:诱变苜蓿叶绿素光合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