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彩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术后
  • 6篇关节
  • 5篇置换术
  • 4篇腰椎
  • 4篇膝关节
  • 4篇骨折
  • 4篇关节置换
  • 3篇置换术后
  • 3篇全膝关节
  • 3篇老年
  • 3篇关节功能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置管
  • 2篇置管术
  • 2篇韧带
  • 2篇韧带损伤

机构

  • 1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大良医院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14篇李彩华
  • 10篇黄伟韬
  • 5篇李沛兴
  • 2篇许汉权
  • 1篇冯宗权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粗隆间骨折87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PFNA系统闭合复位固定骨折端、抗骨质疏松及促进骨愈合治疗。研究分两组:A组42例采用锁定钢板,B组45例采用PFNA。其中,单侧锁定钢板36例、单侧PFNA 39例、双侧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和PFNA 12例。男48例,女39例,年龄(68. 2±1. 6)岁,Jensen分型:Ⅱ型40例:男21例,女19例,Ⅲ型47例:男25例,女22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引流量、骨折愈合情况、Harris评分、骨密度变化、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2~22个月、平均(14. 5±1. 8)个月随访;两组性别及年龄、Jens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功能锻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术中出血较A组多(P <0. 05),但术后3~6个月的骨折愈合率B组明显优于A组(P <0. 05),术后12个月骨折愈合率及Harri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骨密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1),但两组间骨密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术后螺钉断裂、骨折端移位2例,B组术后骨折移位、失稳1例,3例患者在翻修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选择PFNA为主,对早期骨性愈合和内固定的早中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许汉权李彩华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
关节腔内注射及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分别采取关节腔内注射与静脉滴住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行TK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均行TKA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止血带充气前及关闭术口后,静脉滴住氨甲环酸,观察组在关闭关节囊后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失血、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PT、APTT、INR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两组下肢DVT发生率两组也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行TKA治疗的患者,予以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且不改变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值得推广。
李沛兴黄伟韬李彩华李叶嘉蒋托
关键词:关节腔内注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术后失血
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对促进关节术后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胫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术(MIPPO)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天,观察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屈膝最大、最小角度均优于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关节镜下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方案。
李彩华黄伟韬李沛兴蒋托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0
2018年
胸腰段为T10-L2的脊椎,是胸椎与腰椎、相对固定静止与活动区域的转折点,也是胸椎后突与腰椎前突的两个曲度的衔接点,同时关节突关节面在此处由冠状面移行为矢状面,从而构成了胸腰段骨折高发的主要因素[1]。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主要为经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内固定手术,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球囊扩张技术和椎体成形术也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案[2-3],但由于扩张不全或扩张过度、骨水泥外漏、骨水泥使用剂量过大造成毒性和严重致敏性等并发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4-5],而单纯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是不够的,因为术后易发生钉道松动和螺钉拔出脱落,也存在脊髓损伤的风险[6]。因此,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新技术逐渐得到业内的认可[7],此方法将大大提高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组31例的术后评估与分析作一总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65~79岁、平均(70.5±1.4)岁;伤后入院手术时间5~10 d,平均(7.4±0.8)d;骨折节段分布:T10-L2;胸背部疼痛合并下肢放射痛、麻木患者18例,单独顽固性胸背部痛患者13例。常规术前行腰椎X线、CT、MRI、骨密度检测。骨密度T值-4.7^-2.6 SD,平均(-3.8±0.3)SD。术前胸背部VAS评分(6.96±0.73)分,腿痛VAS评分(7.04±0.58)分,ODI指数(82.71±8.22)%。JOA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0~29分):<10分(差),10~15分(中度),16~24分(良),25~29分(优),评分低于术前为无效。神经功能改善率:神经功能改善率(%)=(随访时JOA-术前JOA)/(17-术前JOA)×100%。病例入选标准:胸腰椎骨折严重性TLISS评分均≥5分;胸腰段不稳定性诊断(评分>5分入选):前部结构破坏或失去功能2分,脊柱后柱破坏或失去功能
许汉权李彩华
关键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症骨水泥固定术治疗后路
补肾强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 从不同方面综合探讨补肾强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的产生机理,初步评估补肾强督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余症状的治疗疗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
李彩华
关键词:补肾强督法量表
文献传递
补肾强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从不同方面综合探讨补肾强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的产生机理,初步评估补肾强督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余症状的治疗疗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状提供一种...
李彩华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补肾强督法疗效分析
文献传递
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重建固定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影响前交叉韧带(ALC)损伤后韧带重建固定效果的因素,旨在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利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9个月,根据患者韧带固定情况分成固定良好组与不佳组,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8例固定良好,12例固定不佳,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方式、移植物张力、骨髓道位置、膝关节继发疾病及康复训练是影响韧带重建固定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ACL损伤行韧带重建术后,多项因素会影响患者固定效果,因此实际中需加强重视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预防.
李彩华黄伟韬蒋托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重建影响因素
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诊疗效果,以期为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组医生在相同手术方式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且植入相同假体类型。严格遵循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低分子肝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行气祛瘀颗粒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VAS疼痛评分、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差异,以期系统评估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潜力。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在行对应治疗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16、10.662,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彩华黄伟韬李沛兴蒋托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VAS评分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结合骨一方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联合骨一方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ACLR治疗,观察组加用骨一方治疗。结果:两组术后2周VAS评分较术后1天降低,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与BI评分较术后1天均有提高,观察组降低或提高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R联合骨一方治疗ACL损伤有较好疗效及良好预后。
李沛兴黄伟韬李彩华李叶嘉蒋托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影响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的因素及其预防对策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后伴发融合器移位的硬性因素及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及统计,并且探讨相应处理策略。结果在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7例患者伴发融合器移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 67%(7/60),发生移位的7例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同融合器选择不当、术前未进行影像学合理评估、术中操作不规范及未进行有效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对于实施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的患者,术后伴发融合器移位的因素众多,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预防策略,以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患者预后。
李彩华吴金伟黄伟韬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