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 2篇植入
  • 2篇起搏
  • 1篇导线
  • 1篇导线粘连
  • 1篇电极
  • 1篇电极导线
  • 1篇调节器
  • 1篇定期随访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功能不全患...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收缩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李述峰
  • 5篇徐健
  • 4篇曹威
  • 2篇张萌
  • 1篇王帆
  • 1篇杜文娟
  • 1篇何淼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单中心经静脉拔除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电极导线的回顾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粘连及经静脉路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IED电极导线拔除术的患者,分析总结影响导线粘连及拔除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36例患者,4例(11.1%)植入单腔起搏器、23例(63.9%)植入双腔起搏器、7例(19.4%)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器及2例(5.6%)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共拔除电极导线46根,植入时间为(91.95±48.71)个月,电极拔除成功率为87.0%(完全成功37根,临床成功3根),其中徒手拔除27根(58.7%),锁定钢丝锁定后拔除10根(21.7%),使用机械切割鞘管拔除7根(15.2%),经下腔回收装置拔除2根(4.3%)。住院期间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8%(1例患者拔除时出现心脏穿孔)。电极导线与心肌组织或静脉系统粘连组14例,未与心肌组织或静脉系统粘连组22例,两组电极导线的植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成功拔除电极导线组40根,失败组6根,两组是否与心肌/静脉系统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合临床因素进一步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入时间是电极导线发生粘连的危险因素(OR 1.05,95%CI 1.02~1.08,P=0.004),而粘连的导线则极大增加了拔除失败的风险(OR 10.36,95%CI 1.09~98.19,P=0.0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植入时间可独立预测电极导线粘连且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 0.73~0.95,P<0.01),截断值>78个月,敏感度为0.94,特异度为0.61。结论随着电极导线植入时间的延长,导线粘连发生的概率增高,植入时间>78个月的电极导线更容易发生粘连。
王建华孙璐徐健李述峰曹威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左束支起搏一例
2023年
患者女性,70岁,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术前诊断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后分支阻滞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左束支起搏.术后随访6个月,各项参数稳定,患者无任何不适.
曹威张萌展恩博徐健李述峰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永存左上腔静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经Carto电解剖三维标测系统射频消融治疗AVNRT伴窦速和界脊房速病例报告
李述峰杜文娟徐健曹威王帆何淼
家庭监测发现T波过感知导致双心室起搏减少一例
2015年
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后的随访,受患者自身及医疗条件影响,通常为间隔数月的定期或不定期随访,甚至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后才引起重视,限制了起搏治疗的疗效,家庭监测(HM)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临床医生对患者起搏器不良事件笫一手资料的掌握,同时快速做出反应,对患者进行指导,对不能及时回访的患者,也可及时就近安排有条件的中心进行程控随访。
徐健李述峰
关键词:家庭监测双心室起搏T波定期随访植入术后
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植入术后再植入心肌收缩力调节器一例
2023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间断呼吸困难1个月”于2022年4月14日入院。患者此次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即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痰为泡沫样,夜间不能平卧。既往扩张型心肌病病史20年,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手术4年,糖尿病病史6年。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105次/min。
张萌王建华徐健李述峰曹威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