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虹

作品数:47 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增生
  • 12篇细胞
  • 11篇肿瘤
  • 11篇骨髓
  • 11篇骨髓增生
  • 11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综合征
  • 10篇干细胞
  • 8篇淋巴
  • 8篇免疫
  • 7篇异常综合征
  • 7篇增生异常综合...
  • 7篇基因
  • 7篇干细胞移植
  • 6篇胰腺
  • 6篇预后
  • 6篇造血
  • 6篇造血干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乳腺

机构

  • 30篇复旦大学
  • 18篇苏州大学
  • 7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浦南医...

作者

  • 46篇王虹
  • 16篇吴德沛
  • 15篇唐峰
  • 11篇孙爱宁
  • 10篇韩悦
  • 9篇苗瞄
  • 8篇胡锡琪
  • 8篇包芸
  • 7篇许祖德
  • 7篇仇惠英
  • 6篇陈忠清
  • 6篇李琼
  • 6篇张旭辉
  • 5篇徐婷
  • 5篇徐杨
  • 5篇金正明
  • 5篇倪泉兴
  • 4篇朱虹光
  • 4篇顾栋桦
  • 4篇唐晓文

传媒

  • 11篇复旦学报(医...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胰腺病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TG在MDS替代供体移植中对长期生存影响的研究
苗瞄王虹金松周惠芬张旭辉吴德沛
实时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用于乳腺癌鉴别诊断及与c-Myc基因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Real-ti me RT-PCR)定量检测hTERT和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以NhTERT=10为临界值,所有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NhTERT值均小于临界值,而hTERT基因转录升高的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其NhTERT值均大于此临界值。显示hTERT和c-Myc基因转录水平呈正相关(γ=0.7395,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TERT基因表达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常规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从而提高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原癌基因c-Myc转录水平上调可能与乳腺癌hTERT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唐峰陈忠清包芸朱腾芳王虹朱虹光许祖德胡锡琪
关键词:端粒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MYC原癌基因
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及其分析
2009年
目的通过对胰头癌切除标本中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胰头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以手术显微镜法完整取出20例因胰头癌行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20例标本中共找到677枚淋巴结,常规病理显示13例共87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在病理检测阴性的590枚淋巴结中,免疫组化检测又发现3例57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从65%(13/20)增加到80%(16/20);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从12.9%(87/677)上升到21.3%(144/677),相差显著(P〈0.05)。微转移检测使3例ⅡA期患者转为ⅡB期,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1年内肿瘤转移、复发率为75%,而无微转移者的转移、复发率为25%。结论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有助于肿瘤分期的确定和预后的判断。
张波龙江金忱徐近蒋永剑唐峰王虹虞先俊傅德良倪泉兴
关键词:胰腺肿瘤淋巴转移微转移
免疫抑制疗法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免疫抑制疗法(IST)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成人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成本-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不同病情状态之间转换的概率,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得SAA患者首次治疗及后续随访花费的中位值。采用卫生经济学的方法建立马尔科夫模型,循环状态模拟运行30年获得相应的增量成本-效果比,比较HSCT和IST治疗不同年龄分组(18~35岁组和35~50岁组)SAA患者的成本-效果。结果18~35岁组患者应用HSCT相对于IST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14054.19美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小于意愿支付值(WTP)25397.57美元;而对于35~50岁组患者应用HSCT组相对于IST组的QALY增量为-3.24 QALYs,成本增量为72009.35美元。结论18~35岁获得性SAA患者更推荐选择HSCT,而35~50岁获得性SAA患者更建议选择IST。
张梦雪王小钦王虹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疗法成本-效果分析质量调整生命年
ID4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判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
2010年
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是最近发现的ID家族成员,ID4基因异常甲基化导致ID4基因在一些实体瘤中表达下调。于力等利用小鼠白血病模型发现ID4在白血病中存在异常甲基化导致的表达下调,而该基因表达可被去甲基化药物逆转,提示该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
王虹杨永臣王小钦许小平林果为
关键词:ID4基因甲基化检测临床预后异常甲基化白血病模型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血小板计数与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韩伟韩悦王虹晋梦莹沈宏杰王兆钺阮长耿吴德沛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危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诱导化疗达首次缓解(complet remission,CR1)后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至2016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68名中危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移植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组、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及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的2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63.7%、71.7%和75.5%(P<0.05);2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52.8%、67.1%和71. 3%(P<0.001);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24.7%、16.9%和14.4%(P<0.05);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26.2%、17.3%、14.4%(P>0.05)。移植相关不良事件分析显示,MSD-HSCT组与haploidentical-HSCT组Ⅱ-Ⅳ度aGVHD分别为48.9%和45.6%(P>0.05);广泛c GVHD分别为21.6%和8.8%(P<0.05)。结论:中危NPM1wt/non-CEBPAdm/FLT3-ITD^neg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首次缓解后行同胞全相合或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优于单纯巩固化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巩固治疗效果和移植相关死亡率上均无明显差异。
陈淳戚嘉乾楚甜甜王虹吴德沛阮长耿韩悦
关键词:CEBPAFLT3-ITD
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TPO对血小板重建的促进以及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预后
黄曼韩悦王虹赵莹唐雅琼阮长耿吴德沛
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一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7例IPSS-R相对高危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移植...
周金懿张彤彤王虹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博琤琤韩悦徐杨吴德沛
50例胰头导管腺癌淋巴转移特点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索胰腺头部淋巴回流途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胰头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50例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和相互关系。结果50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共找到淋巴结1916枚,平均38.3枚/例,发现35例共210枚淋巴结转移。第13、14、17和8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高,钩突部肿瘤更易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淋巴结中16组阳性率最高(12%),均为16b1亚组。结论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在根治性切除时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尤应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金忱龙江张波徐近蒋永剑唐峰王虹虞先俊傅德良倪泉兴
关键词:胰腺肿瘤淋巴结转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