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主义
  • 2篇大学生
  • 2篇政治
  • 2篇儒家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生命
  • 2篇思想政治
  • 2篇价值观
  • 2篇核心价值观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思想
  • 1篇大学生思想政...
  • 1篇大学生思想政...
  • 1篇大众化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当代大学生思...

机构

  • 7篇六盘水师范学...
  • 6篇百色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高壮伟
  • 7篇李良
  • 2篇张俊英
  • 1篇杨宁坤
  • 1篇李先悦
  • 1篇卢俞成

传媒

  • 2篇胜利油田党校...
  • 2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中共乐山市委...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营销(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刍议儒家生命价值理论
2016年
生命的存在是教育的基础,生命价值的实现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其过程中儒家生命观具有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不仅是中国稳定社会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人自古便崇尚生命、重生爱物、刚健有为的文化根基。重生爱物,是儒家生命观的价值基础;自强不息,是儒家生命观的内在价值;死而不朽,是儒家生命观的外在价值。
高壮伟李良
关键词:儒家生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刍议被引量:2
2017年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变化,也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通过推进案例式教学法、突出实践教学、持续推进多媒体辅助式教学和网络式教学,使不同的教学法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努力创新各种教学方法。
高壮伟李良张俊英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探析儒家生命观的三个向度及焕发生机的三个体系——以大学生为视角
2017年
儒家生命观思想博大精深,蔚为大观,其每一句话都没有脱离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石。为此,通过对儒家唯物的生命来源思想、儒家朴素的生命死亡理论和儒家的乐生思想的阐释,以大学生为视角分析了焕发生机的三个体系,即以儒学为基础,重构当代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以儒学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崇高的生命信仰;以儒学为基础,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能力。
高壮伟张俊英李良
关键词:向度
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载体研究
2016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强基固本的内力,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新阶段,高校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载体的发展与创新,才能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性。为此,高校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活动、大众传媒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众化。
高壮伟杨宁坤李良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市区开放流动摊点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以百色市为例
2021年
百色市城区开放流动摊点经营有利于拓展和扩大消费市场、增加底层群众的收入、降低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实现居民创业和就业。目前,开放流动摊点经营管理存在流动摊点设置少、流动摊点管理难度大、流动摊点影响城市环境治理、流动摊点影响城市生活秩序。百色市城区开放流动摊点经营的路径。科学规划,增加流动商贩地摊经营点、以人为本,加强流动摊点管理的人文性、信息管理,开发流动摊点网络管理系统、规范管理,实行流动摊点退出机制。
李良高壮伟
关键词:流动摊点地摊经济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
2016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高壮伟李良李先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资源研究
2015年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创作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革命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深化对于马克思中国化内涵的再认识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高壮伟李良卢俞成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