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复发的抗NMDAR受体脑炎合并全脊髓炎1例报告 2021年 自身免疫性脑炎(antibody-mediated encephalitis,AE)是一类以显著神经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它的发病与针对神经元表面蛋白、离子通道和受体的抗体密切相关[1,2]。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是最常见的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05年首次由Vitaliant等报道[3]。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中15%~25%会出现复发[4]。 李艾帆 李永芳 王玉香 燕燕 王焕婷 崔传举关键词:共济失调 免疫疗法 香芹酚对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究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导SD大鼠癫痫大鼠持续状态(SE)模型,采用Nissl及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组织损伤及细胞凋亡,并用香芹酚30mg/kg及60mg/kg预处理,观察香芹酚对匹鲁卡品(PILO)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 李永芳 连亚军关键词:癫痫 海马神经元 药理活性 MMP-2基因启动子区1306位点C/T多态性与河南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启动子区1306位点C/T(C1306T)多态性与河南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微测序技术,检测300例AIS患者[AIS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40例、小动脉闭塞型(SAO)55例、不明原因型(SUE)5例]和3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MMP-2基因C1306T位点基因型。以MMP-2基因C1306T多态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为自变量,以AIS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分析AIS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AIS组MMP-2基因1306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显性模式和隐性模式中,AIS组CT+TT基因型和TT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AIS组各亚型MMP-2基因C1306T的T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分析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MMP-2基因C1306T多态性均可增加AIS的发病风险(P均<0.05)。结论 MMP-2基因C1306T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关。携带TT基因型可降低患AIS的发病风险,携带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患AIS的风险。 张玉超 李艾帆 李永芳 袁树华 郑红 贺颖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 汉族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20年10至2022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AIS患者(发病48 h内入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6例)、研究组(5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_(m))、流速峰值(V_(s))、舒张末期流速(V_(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元-1(ADAMTS-1)、Sestrin-2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高于常规组(80.36%)(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NIHSS、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V_(m)、V_(s)、V_(d)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1β、ADAMTS-1、Sestrin-2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7%)与常规组(5.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辅助治疗AIS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脑循环改善,降低致残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较好。 牛建平 李永芳 王焕婷RoPE量表结合cTCD对隐源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反常性栓塞风险量表(Risk of Paradoxical Embolism, RoPE)结合经颅多谱勒超声发泡试验(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 cTCD)对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诊断为隐源性脑卒中且已完善cTCD检查23例患者;根据cTCD表现分为阳性组、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应用RoPE量表对cTCD阳性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与cTCD阳性率、分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cTCD阳性组70%CS患者累及后循环、10.0%累及前循环、10%前后循环均受累;cTCD阴性组15.4%CS患者累及后循环、53.8%累及前循环、30.7%累及前后循环,其中累及后循环与cTCD阳性呈正相关(r=0.555,P<0.05)。cTCD阳性组80.0%CS患者累及皮层、10.0%累及深部、10.0%为混合性;cTCD阴性组23.1%CS患者累及皮层、30.75%累及深部、46.2%患者为混合性,其中累及皮层与cTCD阳性呈正相关(r=0.565,P<0.05)。cTCD阳性组吸烟10%,cTCD阴性组吸烟76.9%,吸烟与cTCD阳性呈负相关(r=-0.664,P<0.05)。cTCD阳性组男性患者占50%,cTCD阴性组男性患者占92.3%,性别与cTCD阳性呈负相关(r=-0.478,P<0.05)。其它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既往脑卒中病史与cTCD阳性之间未发现明确相关性(P>0.05)。RoPE评分与cTCD阳性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8,P=0.01)。cTCD阳性患者RLS分流量与RoP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4,P=0.000)。结论发泡试验(cTCD)阳性患者临床易累及皮层和后循环供血区;RoPE量表联合cTCD可用于国内CS病因的筛查。 袁树华 李艾帆 李永芳 李兆妍 张杰关键词:右向左分流 香芹酚对癫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香芹酚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caspase12、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芹酚小剂量(30 mg·kg-1)组及香芹酚大剂量(60 mg·kg-1)组,每组20只。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持续状态模型,采用Nissl及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损伤、神经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芹酚小剂量组及香芹酚大剂量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5.08±3.00),(34.43±0.55),(15.28±3.97),(10.62±2.56);香芹酚小、大剂量组均较模型对照组GRP78升高(P<0.01),caspase12和CHOP表达降低(P<0.01),且香芹酚大剂量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香芹酚对癫大鼠海马神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是增加GRP78表达以应对损伤,降低caspase12及CHOP的表达以抑制内质网应激引起的凋亡。 李永芳 连亚军 谢南昌 李艾帆关键词:内质网应激 凋亡 神经细胞 面偏侧萎缩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面偏侧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进行性发展的偏侧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侧面部慢性进行性组织萎缩,如范围扩大可累及躯干和肢体,又称进行性半侧萎缩症。该病首先由Parry在1825年提出,Romberg在1846年进一步描述,1871年Eulenberg~[3]首次提出了面偏侧萎缩症,即Parry-Romberg综合征(PRS)的名称。 李永芳 李艾帆关键词:偏侧萎缩症 神经变性 脂肪代谢紊乱 螺旋体感染 替罗非班对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老年AI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治疗效果。观察2组有效率,预后良好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06±4.65)分vs(9.64±3.91)分,(3.16±1.37)分vs(2.89±1.23)分,P>0.05]。2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mRS评分及治疗3个月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mRS评分及治疗3个月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5±1.02)分vs(3.41±1.14)分,(1.54±1.28)分vs(2.01±1.11)分,(0.51±0.38)分vs(1.47±0.57)分,P=0.000]。观察组治疗14 d有效率、预后良好率和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 80.0%,P=0.027;54.7%vs 37.3%,P=0.035;73.3%vs 62.7%,P=0.01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49)。结论超溶栓时间窗老年AIS患者静脉给予替罗非班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老年AIS患者的预后,且颅内及全身出血风险小。 李永芳 刘华 李艾帆 崔传举 王焕婷 燕燕关键词: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面偏侧萎缩症1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面偏侧萎缩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通过检索截至到2014年2月以来国内文献报道的126例临床病例及我院2010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9例面偏侧萎缩症临床资料,总结这些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结果 共纳入145例患者,男∶女=1∶1.96,年龄范围3~53岁,中位年龄17.3岁,病程6-40 y,平均7.9 y。17.3%患者可找到诱因,最常见为外伤(7.6%),其次为感染(6.2%)。部位左侧∶右侧=1.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5例均出现受累面部瘦小,颧部91例(62.7%),额部80例(55.2%),颊部69例(47.6%),脱发及眉毛脱落62例(42.8%),下颌部43例(29.7%),面部感觉异常33例(22.7%),刀痕征24例(16.5%),自主神经系统症状14例(9.7%),肌力稍下降14例(9.7%)。20例(13.8%)伴发硬皮病。33例(22.8%)出现影像学(X线、CT或MRI)异常。14例(9.7%)肌电图异常。治疗有封闭、针灸及整形。结论 面偏侧萎缩症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研究发现偏侧萎缩肢体肌力及咀嚼肌力量受到影响,但均轻微,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但与认为面偏侧萎缩症肌力不受影响的观点不一致。影像学、肌电图可发现异常以辅助诊断,该病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永芳 连亚军 吴川杰 谢南昌 张海峰关键词:面偏侧萎缩症 发病机制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牛建平 李永芳 王焕婷关键词:丁苯酞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