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
- 作品数:20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颌内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颌内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行颌内动脉搭桥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mRS评分评价病人中远期预后。结果出院时mRS评分0~2分67例(73.6%),3~5分23例(25.3%),死亡1例。83例随访31~136个月,平均(82.0±25.0)个月,mRS评分0~2分67例(80.7%),3~5分6例(7.2%);死亡10例(12.0%),其中死于肺部感染5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颅内出血1例,胰腺癌1例,对侧动脉瘤破裂1例。结论颌内动脉搭桥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术式选择可忽略动脉瘤的个体化差异。
- 张杰周忠清孙玉明杨扬于在涛刘方军钱海石祥恩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颌内动脉
- 采用大鼠颈动脉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采用大鼠颈动脉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的意义。方法选取全国不同地域且未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的神经外科医师71名。同时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42只,分为A、B两组(每组各71只)。受训医师先对A组71只大鼠行右侧颈动脉端端吻合术,之后2周内集中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2周后再对B组71只大鼠行右侧颈动脉端端吻合。分别观测统计血管吻合时间(从开始缝合到缝合完成)、吻合针数、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术后存活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有效完成实验大鼠57只,平均吻合时间为(45.1±6.23)min,平均缝合(6.1±1.42)针,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为77.2%(44/57),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为46.4%(26/56),术后大鼠存活率为98.2%(56/57)。B组有效完成实验大鼠62只,平均吻合时间为35.3 min,平均缝合6.3针,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为91.9%(57/62),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为57.4%(35/61),术后大鼠存活率为98.4%(61/62)。两组大鼠的平均血管吻合时间、术后即时和24 h通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大鼠颈动脉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可显著提高初学者的血管通畅率,减少吻合时间;并且大鼠术后的存活率高,可作为初学者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的一种较好的动物模型。
- 胡业帅钱海刘方军孙玉明石祥恩
- 关键词:颈动脉端端吻合SD大鼠
- IgG4相关硬脑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IgG4相关硬脑膜炎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l例IgG4相关硬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病人表现为头痛半年、复视7d,查体:右侧展神经功能障碍,MRI示右侧枕部脑膜病变,显微镜下行开颅手术。结果病变全切除。病理:IgG4相关硬脑膜炎合并化脓性肉芽肿。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治疗后疗效好,症状消失。半年后复查,强化MRI:病变无复发。随访1年,恢复正常。结论 IgG4相关硬脑膜炎是一种IgG4相关性疾病,需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相关的免疫检测指标确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刘方军齐雪岭周忠清钱海石祥恩
- 关键词:IGG4影像病理
- 左额颞开颅前交通破裂动脉瘤夹闭术被引量:3
- 2019年
- 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可以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改善脑循环和代谢。额颞入路可以经外侧裂及额下两个手术路径对动脉瘤进行近端和远端控制,并达到良好的动脉瘤夹闭治疗效果。
- 钱海张勇张杰雷霆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 带血管蒂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治疗巨大头皮缺损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总结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巨大头皮缺损病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胶质瘤合并头皮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入院后行颅内胶质瘤切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皮下脓肿清除术,术后病人出现头皮缺损,予局部坏死头皮切除术加带血管蒂的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缺损头皮,术中肌皮瓣血管分别与颞浅动脉和颞浅静脉行端端吻合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头皮颜色和血运情况。结果转移皮瓣血运良好,术后皮瓣存活,病人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带血管蒂的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可用于大面积头皮缺损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
- 钱海张伟雷霆刘方军刘元波张勇
- 显微血管缝合技术治疗血泡样动脉瘤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缝合技术治疗血泡样动脉瘤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1例。8例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Hunt-Hess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1例。手术根据病变的部位分离病变的近心端,探查动脉瘤的大小、管壁的部位和形态。如有出血,用临时动脉瘤夹旷置载瘤动脉后,清除病灶处出血,找出破裂动脉部位,确定裂口的形态。若病灶最大径〉3mm,可将血泡壁切开,沿正常血管壁厚度约2-3倍缝合缘距;若病灶〈3mm,无需切开血泡病灶,直接缝合。结果术后8例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失。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4例行CT血管成像检查,未出现血管狭窄和动脉瘤残留。8例患者随访1.9~4.1年,其中4例随访3年以上,平均(2.9±0.6)年,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7例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为0-2分,1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记忆力减退,mRS评分为3分。结论显微血管缝合技术适用于颈内动脉及其颅内大血管近段仅累及血管周长1/3的血泡样动脉瘤,其治疗效果满意;对于累计血管周长〉1/3的病灶,缝合后有血管狭窄的风险。
- 石祥恩钱海周忠清刘方军孙玉明杨扬柳成荫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
- 前床突磨除术在鞍区肿瘤和颈内动脉眼段/床突上段动脉瘤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评价前床突磨除术在处理颈内动脉眼段/床突上段动脉瘤及鞍区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行前床突磨除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颅咽管瘤患者1例,复发垂体腺瘤患者1例,动脉瘤患者13例,鞍上颗粒细胞瘤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患者1例。使用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出院时及中远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进行了前床突磨除手术,出院时及最近一次随访显示患者mRS评分均在0~2分。共处理了15枚动脉瘤,术后均未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结论前床突磨除术可有效充分游离及移位视神经、颈内动脉,可在直视下观察垂体柄下端及颈内动脉眼段/床突上段瘤颈,是鞍区病变处理的重要辅助术式之一。
- 张杰周忠清石祥恩杨扬倪伟民于在涛孙玉明刘方军钱海
- 关键词:鞍区肿瘤动脉瘤颈内动脉
- 颅咽管瘤并发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及治疗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并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治疗的7例颅咽管瘤并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2例。复发颅咽管瘤4例,初发1例,无复发2例。3例为血泡样动脉瘤,在颅咽管瘤切除后,予以显微缝合血泡样动脉瘤。3例为颈内动脉梭型动脉瘤:1例先行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动脉瘤孤立后,再予以切除颅咽管瘤;1例因肿瘤未复发仅行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孤立动脉瘤;1例仅行颅咽管瘤切除,颈内动脉梭形动脉瘤予以观察。1例为大脑中动脉囊性动脉瘤,颅咽管瘤未复发,予以动脉瘤夹闭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颅咽管瘤未复发,治疗动脉瘤未复发,观察动脉瘤稳定。结论颅咽管瘤囊液的炎性刺激及手术本身是颅咽管瘤术后出现颅内动脉瘤的重要原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一次性完成颅咽管瘤的切除及颅内动脉瘤的处理。
- 胡孟庆刘方军周忠清孙玉明钱海雷霆向鑫石祥恩
- 关键词:颅咽管瘤血泡样动脉瘤病因
- 鞍区恶性颅咽管瘤5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恶性颅咽管瘤罕见,发病机制不明,临床预后较差,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分析5例鞍区恶性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
- 赵和千孙玉明钱海王泷石祥恩
- 关键词:颅咽管瘤恶性转化预后
- 单(双)额开颅术中额窦的处理
- 2021年
- 单额或双额冠状切口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常用的手术切口,在前颅底、鞍区等部位的外伤、脑血管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均有广泛应用。多数情况下,开颅过程中需涉及到额窦的处理,本视频对单额或双额冠状切口开颅术中额窦的处理进行简要概括,包括手术骨瓣设计、额窦炎发病机制、额窦重建方法及技巧等方面。
- 张志民钱海
- 关键词:额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