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保护装置下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随访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0例脑保护装置(保护伞)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种不同斑块类型在远端保护伞中组织碎片检出情况;围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患者行术前、术后1月以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评价,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差别。结果术前颈动脉造影平均狭窄程度为(82.3%±10.2%),术后平均狭窄程度(14.5%±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2,P<0.001)。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硬斑、软斑、以及混合斑三种不同类型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保护伞中组织碎片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检出率最高(90%),硬斑最低(25%)。在术后1周和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4例(13.3%),1例脑血管痉挛,1例脑梗死,2例TIA,未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及死亡病例;分别随访术后1月、1年,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均有所好转(χ2=53.073,P<0.001)。结论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通过术前斑块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术前、术中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治疗方案。
- 买买提力.艾沙翟志朋高瑞萍王凯卡合尔曼.卡德尔豆涛涛张杰成晓江
- 关键词:脑保护装置颈动脉狭窄斑块
- M6A去甲基化酶FTO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探讨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肥胖相关蛋白(FTO)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84例(WHOⅡ级24例,Ⅲ级14例,Ⅳ级46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获取的非肿瘤脑组织40例为对照。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TO表达水平。胶质瘤病人随访截止2022年8月,计算总生存期。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WHO分级Ⅱ、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FTO高表达率分别为20.83%(5/24)、50.00%(7/14)、73.91%(34/46),均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10%(4/40);P<0.05];而且,WHO分级Ⅳ级胶质瘤FTO过表达率明显高于Ⅱ级胶质瘤(P<0.05)。免疫印迹法检查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FT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P<0.05)。截止随访结束,脑胶质瘤死亡30例,其中高表达组死亡18例,低表达组死亡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O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94;95%CI 1.164~5.108;P<0.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FTO高表达组中位总体生存期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脑胶质瘤组织m6A去甲基化酶FTO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 张丽娜王凯范国锋秦虎
- 关键词:脑胶质瘤生存预后
- 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长期血管造影随访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疗效和长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3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4例,覆膜支架治疗15例,载瘤动脉闭塞术13例。结果单纯弹簧圈完全栓塞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完全栓塞7例,覆膜支架11例,载瘤动脉闭塞13例,总术后即刻完全栓塞率达到56.9%;单纯弹簧圈近完全栓塞17例,支架辅助弹簧圈近完全栓塞6例,覆膜支架4例,总术后即刻近完全栓塞率37.5%;单纯弹簧圈不完全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不完全栓塞1例,总术后即刻不完全栓塞率5.6%。随访6~72个月,平均随访24.2个月,所有患者无再出血。围手术期总的并发症率为9.7%,无死亡病例。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对动脉瘤复发率的比较发现,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比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动脉瘤患者复发率高。总的复发率是23.6%。再次用血管内成功治疗14例复发动脉瘤。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远期复发率较高,应加强随访观察。根据动脉瘤部位及形态特点,合理采用相应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 翟志朋买买提力.艾沙王凯李峰卡合尔曼.卡德尔张晓杰成晓江
-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覆膜支架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随访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到2014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9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高危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观察术后1周,术后30 d以及术后1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行神经功能评价,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差别.结果 本项研究共纳入患者59例,平均年龄(67±8)岁,其中男49例(83%).术前颈动脉造影平均狭窄程度为(87±6)%,术后平均狭窄程度(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和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5例.其中卒中3例,短暂脑缺血发作2例,1例患者因术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致颅内出血导致死亡.随访1年,1例患者因脑梗死发生大卒中,其他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均有所好转或保持相同水平(P<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对高危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王凯翟志朋成晓江卡合尔曼·卡德尔尼扎米丁江·热夏提买买提力·艾沙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FD治疗的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8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为(55.6±14.0)岁。18例患者接受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10例患者接受Tubridge FD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于术后6~24个月住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Kamran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情况(Kamran分级4级为完全栓塞);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的预后(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28例患者共使用30枚FD支架,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2枚支架;19例患者联合弹簧圈治疗。28例患者中,6例(21.4%)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5例(17.8%)为出血性并发症,1例(3.6%)为缺血性并发症;病死率为7.1%(2/28)。28例患者中,25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4(6~24)个月。至末次随访,动脉瘤Kamran分级2级1例,3级2例,4级2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88.0%(22/25);mRS 0~2分21例,3~6分7例,预后良好率为75.0%(21/28)。结论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短、中期随访动脉瘤闭塞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姜世豪尼扎米丁江·热夏提李映婷王凯阿西木江·阿西尔卡合尔曼·卡德尔苏日青王增亮成晓江买买提力·艾沙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选取77例TC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组35例)、可脱性球囊栓塞(可脱性球囊组38例)、Willis覆膜支架栓塞(覆膜支架组4例),分析栓塞术后的影像学表现和预后。结果 77例患者共计手术84台次,行一次栓塞治疗70例,两次栓塞治疗7例。总体治愈率100%,颈内动脉通畅率97.4%。球囊辅助组与可脱性球囊组相比完全闭塞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栓塞治愈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随访显示疗效可靠。结论 球囊辅助弹簧圈和可脱性球囊栓塞方法可作为治疗TCCF的首选方案,安全可靠。
- 王凯秦虎
-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影像学表现
- 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临床经验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PED Fle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ED Flex治疗的23例(23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4例,未破裂动脉瘤19例;前循环动脉瘤20例,后循环动脉瘤3例;动脉瘤最大径为7.2~30.2 mm,平均(15.7±6.3)mm;囊性动脉瘤19例,梭形动脉瘤2例,夹层动脉瘤2例。弹簧圈辅助治疗13例。总结治疗经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1例(91%)成功置入PED Flex支架,支架释放后贴壁良好,均未采用球囊行后扩张。未能成功置入的2例患者,1例因载瘤动脉近端血管严重迂曲,1例因术中出血(术后5 d死亡)。1例术前动脉瘤破裂的患者术后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其余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6个月16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均闭塞良好,无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PED Fle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治疗结果显示,置入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相对较少;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王凯成晓江卡合尔曼·卡德尔买买提力·艾沙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血管内再通治疗有症状慢性颈内动脉闭塞:19例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再通术治疗有症状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ally occluded ICA,COIC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的50岁以上有症状COICA患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神经功能转归改善。结果共纳入19例有症状COICA患者,其中16例(84.21%)成功再通。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成功再通患者神经功能随时间逐渐改善,血管内治疗术后24 h有4例(25.0%)、术后18个月随访时有9例(56.3%)神经功能改善。CT血管造影随访显示,成功再通患者颈内动脉均血流通畅,未见明显支架内狭窄。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有症状COICA患者可行、安全且有效。
- 阿布都热合曼·阿卜拉玉苏甫·马合木提苏日青卡合尔曼·卡德尔买买提力·艾沙姑丽克孜·买买提热夏提王凯成晓江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内动脉
- 复合手术治疗5例Riles 1A型颈总动脉闭塞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治疗Riles 1A型颈总动脉闭塞(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CAO)患者中的技术要点、疗效及特殊案例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应用复合手术技术开通的5例Riles 1A型CCAO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头颈部CTA及DSA观察颈部血管重建情况,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临床预后。结果5例患者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且均完成手术,4例患者成功开通闭塞血管,1例患者导丝无法突破纤维帽开通失败。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患者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表现为患侧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积极控制血压,给予少量镇痛镇静类药物及甘露醇静脉滴注等后病情好转出院。无患者新发卒中事件,无患者死亡。5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无再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mRS评分平均为0.4分。结论复合手术治疗Riles 1A型CCAO患者安全可行,可能是该类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案,短期疗效满意。
- 姜世豪夏源苏日青卡合尔曼·卡德尔阿西木江·阿西尔王凯尼扎米丁江·热夏提李映婷麦麦提亚生·麦麦提吐尔逊艾孜买提江·吐尔逊王增亮买买提力·艾沙成晓江
- 关键词:内膜剥脱术复合手术疗效围手术期高灌注综合征
- 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脊髓功能影响因素
- 2023年
- 目的 初步探讨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范围≥3个椎体水平)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3月—2021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例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改良McCormick分级(MMCS)变化,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25例患者均行后正中全椎板入路肿瘤切除术,全切(Ⅰ级)15例(60%),次全切(Ⅱ级)9例(36%),大部分切除(Ⅲ级)1例(4%)。手术前MMCS 1+2级8例(32%),末次随访MMCS 1+2级15例(68.2%),脊髓功能较术前改善者11例(50%),无变化者6例(27.3%),恶化者5例(22.7%)。与脊髓功能正常或轻度障碍(MMCS 1+2级)的患者进行比较,肿瘤头端位于胸10水平以上为术前脊髓功能不良(MMCS>2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97,B=2.015)。对改善/稳定组和加重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脊髓空洞(P=0.019)和脊髓水肿(P=0.030)与术后脊髓功能恶化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术前伴有脊髓水肿(OR=13.914,B=2.633)为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伴有脊髓空洞(OR=0.060,B=-2.813)为保护因素。而年龄、性别、手术时长、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分级、术中是否脊柱内固定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长节段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脊髓功能较术前改善,手术效果满意,但术前伴有脊髓水肿或不伴脊髓空洞的患者术后3个月时脊髓功能状态相对不良。
-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范雁东罗坤汪永新孙宏杰依力亚尔·阿里木江王凯
- 关键词:室管膜瘤脊髓功能显微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