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保君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还田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2篇稻麦
  • 2篇稻麦轮作
  • 2篇养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养分
  • 2篇温室气体
  • 2篇轮作
  • 2篇秸秆还田方式
  • 2篇还田方式
  • 1篇稻秆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稻田土壤养分
  • 1篇增温
  • 1篇水氮管理
  • 1篇碳库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朱利群
  • 4篇胡乃娟
  • 4篇王保君
  • 2篇陈兵林
  • 2篇张政文
  • 1篇陈利根
  • 1篇王伟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农学会耕...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稻秆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稻麦轮作农田选择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置了稻秆集中沟埋还田(RD)、旋耕还田(RR)、表层覆盖还田(RC)和稻秆不还田(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2014—2015稻麦轮作年农田CH_4和N_2O排放情况。[结果]同CK相比,稻秆还田增加了稻季CH_4排放,且RC处理下的CH_4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麦季CH_4排放整体保持较低水平。同CK相比,稻秆不同还田方式增加了稻麦两季N_2O排放,但稻季各处理差异不显著,麦季RC处理下的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CK,但不同还田方式间差异不显著。3种还田方式下,RC处理的周年CH_4和N_2O排放量均为最大,RD处理最小,且RD处理的增温潜势也为最小。稻秆还田增加了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与CK相比,RR和RD分别增加了6.70%和9.75%。与RC和RR相比,RD处理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降低了48.13%和3.38%。[结论]稻秆集中沟埋还田是稻麦轮作农田较为适宜的还田方式。
王保君胡乃娟顾泽海陈兵林陈利根朱利群
关键词:稻秆秸秆还田方式稻麦轮作温室气体
麦秸还田下水氮管理对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碳库的短期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为揭示麦秸还田下,稻麦轮作区水氮耦合关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条件下,不同的水分管理(淹水灌溉、浅湿调控灌溉、常规灌溉)和氮肥量(180、225、270 kg·hm^(-2))对稻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碳库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分管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常规灌溉相比,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稻田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淹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易氧化、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当施氮量为225kg·hm^(-2)和270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水稻产量,淹水灌溉显著降低了水溶性有机碳、过氧化氢酶活性。因此,在麦秸还田条件下,与其他处理相比,浅湿调控灌溉和施氮量为225 kg·hm^(-2)的处理在短期内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碳库含量和水稻产量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为该地区制定合理、高效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保君王伟胡乃娟顾泽海陈兵林张政文徐蒋来朱利群
关键词:水氮管理养分酶活性碳库
周年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为探明周年不同周年秸秆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展大田定位试验,通过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研究4种周年秸秆还田方式,即稻麦秸秆均不还田(CK)、麦秸沟埋还田+稻秸覆盖还田(WDRC)、麦秸沟埋...
顾泽海王保君胡乃娟张政文徐蒋来朱利群
关键词:温室气体
文献传递
周年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5年
为探索苏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分别以25%、50%、75%和100%秸秆还田量为梯度,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经过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量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以75%还田量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1%、6.31%和5.90%,而速效钾含量则以50%还田量最为显著,较对照提高了24.08%;(2)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且以50%还田量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85%和24.58%,而真菌与之不同,除75%还田量处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50%和75%还田量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土壤脲酶活性则以50%和100%还田量提升效果显著;(4)周年粮食产量随还田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75%还田量增产显著,增幅为10.01%.综合考虑,在该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以50%或75%秸秆还田量为宜,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徐蒋来尹思慧胡乃娟顾泽海王保君朱利群
关键词: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活性作物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