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文波

作品数:8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地热资源
  • 3篇渭河盆地
  • 2篇地温梯度
  • 2篇开发方式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地埋管
  • 1篇地热流
  • 1篇地热能
  • 1篇地热田
  • 1篇地温场
  • 1篇新生代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厚度
  • 1篇岩相
  • 1篇岩相特征
  • 1篇延长组
  • 1篇演化史
  • 1篇银额盆地

机构

  • 8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8篇任文波
  • 6篇任战利
  • 5篇祁凯
  • 2篇崔军平
  • 2篇杨鹏
  • 1篇郭岭
  • 1篇贾超超
  • 1篇段锦川
  • 1篇朱毓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地下水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渭河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状况研究
2019年
通过对渭河盆地热背景、资源量、热储层、开发利用现状及开采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对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渭河盆地莫霍面上隆,岩石圈厚度薄,沉积层生热与深部热流传导的热量导致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异常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安、渭南、咸阳等地。盆地地热资源储量高、用途广,但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研究机构、政府和产业部门等联合出台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规范市场、确保安全绿色高效生产。当前和未来渭河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主要是采灌结合与深井地埋管相结合的方式,深井地埋管开发是地热开采的新思路,也是今后技术攻关的主要方向。
任文波
关键词:渭河盆地
现代渭河西安段沉积体沉积相与岩相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以渭河西安段草滩沉积体为例,通过剖面和探槽的详细研究,结合野外密集采样及样品的分析结果,对现代渭河草滩沉积体的粒度特征、沉积相、岩相、地层层序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渭河草滩河流沉积体主要由砂质、泥质和少量砾质沉积物组成,是一个由三期沉积旋回组成的曲流河沉积体。在现代渭河草滩沉积体内部,共识别出6种岩相,即平行层理含细砾粗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相、平行层理中细砂岩相、块状层理含砾中砂岩相、交错层理含砾中砂岩和块状层理泥岩相;3种沉积微相,即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和泛滥平原,这些沉积微相构成了草滩沉积体内部垂向上三套不同的沉积层序:下部为含砾粗砂和中砂组成的河床亚相层序,砂质沉积厚度较大;中部为一个完整的曲流河沉积层序,由滞留沉积、边滩和泛滥平原沉积构成;上部则主要为边滩和泛滥平原沉积层序。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滞留沉积物中的砂体粒径多分布在0.2~1.2 mm,边滩沉积物中砂体粒径多分布在0.1~1.0 mm,两者均是良好的砂矿体,是建筑用砂的良好来源。
郭岭贾超超朱毓任文波段锦川
关键词:岩相沉积相粒度特征
渭河盆地地温场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20
2020年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热田控制因素,提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模式。评价了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渭河盆地热地温梯度分布在2.34~5.85℃/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m,代表性大地热流68.33mw/m^2,地温梯度及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热导率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规律,热导率随深度增加主要受压实程度增强控制。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高。渭河盆地主要为层状地热田,盆地内地热通过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以热传导为主。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界砂岩孔隙型;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型;③断裂型。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盆地地温场及地热田分布与莫霍面、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厚度减薄的深部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受地热传导和深大断裂热对流控制,是岩石圈深部结构、盆地构造、基底岩性、储盖组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后结合当前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地热开发利用建议。
任战利刘润川任文波祁凯杨桂林崔军平杨鹏张园园
关键词: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地温场岩石圈厚度地热资源渭河盆地
地热资源潜力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部分地级市和重点层位为例被引量:17
2021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地热资源储量认识不统一、浅层地热能开发方式不明确、地热资源有利层位及有利区划定有分歧的3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水热型地热资源、浅层地热能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进行了潜力和远景评估,结合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效益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热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盆地内部分层位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249.4×10^(8) t,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48.1×10^(4) t;7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281.2×10^(4) t;干热岩潜力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6.63×10^(12) t。盆地内部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榆林—横山—靖边及子长—安塞—延安一带。目前鄂尔多斯盆地0~200 m浅层地热能开发主要以地埋管地源热泵为主,地下水源热泵为辅。200~6000 m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主要以深埋管换热方式和采灌结合方式开采。开发地热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刘润川任战利叶汉青任文波王琨淮银超祁凯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开发方式鄂尔多斯盆地
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南屯组油气充注期次研究
2017年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常规物性、流体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方法,结合热史恢复结果,开展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以泥质、硅质、火山灰和少量碳酸盐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晶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砂岩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综合多种成岩作用阶段判断指标,认为南屯组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期-中成岩阶段A期。此外,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均一温度测定及南屯组热演化史,确定南屯组油气充注时代约为90~70 Ma,大致对应晚白垩世。
祁凯任战利曹展鹏杨鹏任文波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南屯组成岩作用
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西部中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恢复被引量:9
2018年
苏红图坳陷是位于银额盆地东北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含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利用研究区7口井的75个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分析了研究区中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分布特点,银根组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苏红图组底部Ro分布在0.6%~1.2%,凹陷中心巴音戈壁组底部Ro普遍大于1.1%.苏红图坳陷西部中生代以来的热历史恢复表明,研究区现今地温梯度为34℃/km,晚白垩世地温梯度约为40.6~46.7℃/km,地温梯度从40~42℃/km(135~110 Ma)增加到46~50℃/km(110~103Ma),银根组沉积期(100~95Ma)地温梯度达到最大,为48~53℃/km;从乌兰苏海组沉积开始到现今,地温梯度先增大到40~46℃/km(92~80Ma),后逐渐降低为34℃/km(80~0Ma).研究区早白垩世以来较高的地温场对油气生成、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烃源岩均在乌兰苏海组沉积末期达到最大热演化阶段.
祁凯任战利崔军平陈志鹏任文波
关键词:热史恢复烃源岩热演化镜质体反射率中-新生代银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模式,采取镜下观察、激光拉曼、显微测温等方法对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和包裹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盆地热演化史,综合分析研究区延长组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蓝绿色或深绿色的液烃包裹体,丰度较低,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00~110℃;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在单偏光下为无色或淡黄色,荧光显微镜下为亮蓝色,丰度较高,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30~140℃。通过对油气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研究明确了研究区为"一期两幕"成藏,结合盆地热演化史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次油气充注:第一次油气充注在早白垩世中期(距今115~125Ma),第二次油气充注主要在早白垩世晚期(距今97~105 Ma)。两次油气充注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距今97~125 Ma)。
刘润川任战利马侃张园园祁凯于春勇任文波杨燕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藏期次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渭河盆地西安凹陷地热田热储特征及开发方式被引量:1
2023年
热源、热储层(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地温场等是影响地热资源评价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渭河盆地西安凹陷-西安市延长石油西化小区为例,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地层测温、测井、岩芯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及地热资源量,运用多种参数对热储层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属地热异常区,地温梯度为3.5℃/100 m;研究区张家坡组、蓝田灞河组砂泥岩互层发育,砂厚分布在40~140 m之间,平均孔隙度分布在15.68%~30.3%之间,蓝田灞河组砂层厚度、地层热量、含水量和总热量均高于三门组和张家坡组地层,地热开发条件最好;综合考虑砂体厚度、地层含水量、地温梯度、地温、热储层物性因素,认为西安凹陷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地热开发应选择蓝田灞河组为主要目的层段,最优的地热开发方式应采用采灌平衡法进行地热开采,综合考虑研究区更宜选择中深层地埋管井下换热方式进行地热资源开发。
刘润川任战利任文波任文波熊文学白奋飞王琨李建明王亚奇张莹
关键词:地温梯度地热资源渭河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