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攀登

作品数:23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老年
  • 6篇慢性
  • 5篇动脉
  • 5篇细胞
  • 5篇梗死
  • 4篇血清
  • 4篇抑郁
  • 4篇失眠
  • 4篇皮肌
  • 4篇皮肌炎
  • 4篇曲唑酮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肌炎
  • 4篇焦虑
  • 3篇动脉硬化
  • 3篇血压
  • 3篇盐酸曲唑酮
  • 3篇他汀
  • 3篇匹伐他汀

机构

  • 2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黄攀登
  • 12篇董利平
  • 9篇崔玉环
  • 8篇谷伟
  • 6篇吴远慧
  • 5篇周向昭
  • 5篇高云鹰
  • 4篇杨继雷
  • 4篇杨晓静
  • 4篇冯冬梅
  • 4篇杨金良
  • 4篇陈雷刚
  • 3篇贾倩
  • 3篇刘俊峰
  • 3篇赵宝民
  • 3篇袁晓飞
  • 2篇赵建清
  • 2篇王布
  • 1篇徐茜
  • 1篇安国芝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YKL-40、CCL27、CXCL10、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与皮肌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趋化因子配体-27(CCL27)、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皮肌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皮肌炎患者为皮肌炎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皮肌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两组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皮肌炎相关临床指标及肌炎疾病活动性评估视觉模拟量表(MYOAC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与MYOACT评分、皮肌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皮肌炎组的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及Th17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的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及Th17细胞比例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组的MYOACT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铁蛋白(Fe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肌炎患者的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与MYOACT评分、ESR、Fer、LDH、CK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YKL-40、CCL27、CXCL10、IL-17水平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皮肌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皮肌炎病情的辅助评估指标。
吴远慧陈雷刚杨亚慧杨晓静黄攀登冯冬梅杨金良周向昭
关键词:皮肌炎YKL-40CCL27CXCL10TH17细胞疾病活动度
盐酸曲唑酮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失眠伴焦虑和抑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盐酸曲唑酮联合百乐眠胶囊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症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20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95)。观察组患者采取盐酸曲唑酮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艾司唑仑治疗。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总分比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曲唑酮联合百乐眠胶囊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焦虑和抑郁,提高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傅银银黄攀登刘美宏
关键词:老年慢性失眠焦虑抑郁盐酸曲唑酮百乐眠胶囊
阿加曲班和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和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ASO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60)采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组(n=60)采用阿加曲班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C、TG、LDL-C、HDL-C)、血液流变学、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8.33%),P<0.05;观察组TC、TG、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内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ASO可明显调节患者机体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截肢风险。
黄攀登董利平吴佳宏胡远想孔洁崔玉环刘俊峰贾倩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阿加曲班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
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联合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TG、TC、LDL-C、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VEDV、LVES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hs-CRP、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4 h后联合组LDH、CK-MB、c Tn 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麝香救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AMI疗效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应用于临床。
黄攀登吴远慧谷伟董利平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9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匹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 w两组SO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MDA、内皮素(ET)-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8 w观察组SOD、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ET-1、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两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具有协同降脂作用,可进一步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黄攀登董利平郭美丹刘杨杨席晓霞
关键词:匹伐他汀高血压脑梗死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内皮素-1
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失衡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白三烯B4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探讨其与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白三烯B4(LTB4)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71例皮肌炎患者纳入皮肌炎组,其中活动期37例,缓解期34例;另选取40名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LTB4和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亚群比例并计算Th17和Treg细胞水平,Pearson法分析皮肌炎患者血清LTB4表达与Th17和Treg相关性。结果:皮肌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1,t=13.445,t=7.914;P<0.05);皮肌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缓解期和活动期的患者LTB4水平、Th17细胞亚群比例、Th17/Treg比值和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显著升高,Treg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514,F=73.968,F=22.821,F=45.519,F=73.860,F=115.877,F=36.830;P<0.05);与缓解期患者比较,活动期患者LTB4表达水平、Th17细胞亚群比例、Th17/Treg比值和血清IL-10、IL-17水平显著升高,Treg比例和血清TGF-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44,t=3.818,t=3.750,t=6.799,t=8.390,t=5.997,t=3.168;P<0.05);皮肌炎患者血清LTB4表达水平与Th17/Treg比值呈正相关(r=0.727,P<0.05)。结论:皮肌炎患者血清中LTB4高表达,Th17/Treg比值显著升高,二者呈正相关,血清LTB4水平与皮肌炎疾病密切相关。
吴远慧陈雷刚杨亚慧杨晓静黄攀登杨金良冯冬梅周向昭
关键词:皮肌炎
皮肌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IL-2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IL-2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处于活动期的皮肌炎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间质性肺病(ILD)将其分为ILD组(n=37)和非ILD组(n=52)。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初治处于缓解期的皮肌炎患者(缓解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肌病活动性视觉模拟评分(MYOACT)评估病例组患者疾病活动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研究对象血清YKL-40和IL-23的水平。结果:病例组和缓解组血清YKL-40、IL-23、ESR、铁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ILD组血清YKL-40、IL-23、MYOACT评分、ESR、铁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高于非ILD组(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病例组和缓解组皮肌炎患者血清YKL-40、IL-23与MYOACT评分、ESR、铁蛋白呈不同程度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YKL-40、IL23对于诊断皮肌炎均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904、0.881,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AUC为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6%、90.00%,准确性为89.26%。结论:血清YKL-40和IL-23参与了皮肌炎发病过程,并且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有望成为临床辅助诊断皮肌炎的生化标志物。
吴远慧陈雷刚杨亚慧杨晓静黄攀登冯冬梅杨金良周向昭
关键词:皮肌炎白细胞介素-23
探究ADAMTS1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表达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10月因NSCLC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68例,分别取部分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另取部分组织经石蜡包埋后行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统计分析各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随访5年观察ADAMTS1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原位灶中ADAMTS1 mRNA表达水平下降,并伴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水平及MVD升高(P<0.05);ADAMT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VEGF mRNA表达水平及MVD呈负相关;ADAMT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生存曲线显示,低表达水平ADAMTS1的NSCLC患者生存率显著下降,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NSCLC患者原发灶中ADAMTS1的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ADAMTS1是一种NSCLC生长抑制因子,低表达水平的ADAMTS1可促进NSCLC组织中血管生成,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陈大明王布项保利黄攀登苑程赵建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
大气成分及炎性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大气成分及炎性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OPD急性加重患者750例作为患病组,患者入院后进行肺功能检查,分析COPD急性加重患者每日入院人数与入院当天、入院前1、3、6 d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吸入颗粒PM10]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期收集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2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C反应蛋白(CRP)、IL-2、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患者每日入院人数与PM10、SO_2、NO_2等各大气污染物指标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0.05),即PM10、SO_2、NO_2指标浓度越高,每日入院人数越多。患病组外周静脉血中IL-6、IL-8、IL-12、CRP、IL-2、IL-1β及TNF-α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污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相关炎性因子指标对于临床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一定的意义。
杨继雷姚秀叶袁晓飞谷伟王存美黄攀登董立平刘晓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气成分炎性因子
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口服匹伐他汀钙片(1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25 g/次,2次/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74.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颈动脉IMT和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6.85±4.38)mm^(2),显著小于对照组[(22.47±6.29)mm^(2)],IMT及斑块总积分分别为(0.96±0.15)mm、(3.71±1.16)分,均低于对照组[(1.13±0.17)mm、(4.28±1.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hs-CRP、MMP-9、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hs-CRP、MMP-9、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4.36±0.55)mmol/L、(2.69±0.36)mmol/L、(1.23±0.31)mmol/L、(1.08±0.29)mg/L、(187.62±35.73)μg/L、(22.58±6.72)pg/mL、(9.34±2.2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9±0.63)mmol/L、(3.17±0.47)mmol/L、(1.46±0.34)mmol/L、(1.54±0.41)mg/L、(203.88±42.39)μg/L、(29.36±8.47)pg/mL、(11.53±2.8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4.00%),差
黄攀登董利平郭美丹刘杨杨席晓霞高云鹰吴佳宏崔玉环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匹伐他汀颈动脉斑块血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