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神经炎
  • 1篇神经炎
  • 1篇疗法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测定
  • 1篇免疫疗法
  • 1篇蛔虫
  • 1篇钩虫
  • 1篇干扰素
  • 1篇干扰素治疗
  • 1篇肝功
  • 1篇肝功能
  • 1篇肝功能试验
  • 1篇鞭虫
  • 1篇鞭虫感染
  • 1篇

机构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医学院第...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江苏省寄生虫...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徐曼玲
  • 1篇吴中兴
  • 1篇陈有贵
  • 1篇薛忠权
  • 1篇曹国群
  • 1篇陈锦英
  • 1篇彭光仁
  • 1篇郑葵阳
  • 1篇匡晓芳
  • 1篇祝惠民
  • 1篇保和珍
  • 1篇黄一心
  • 1篇方政
  • 1篇戴梅秀
  • 1篇沈志芳
  • 1篇季美华
  • 1篇胡文英
  • 1篇王瑞云
  • 1篇沈怡平
  • 1篇吴荷珍

传媒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微生物学...

年份

  • 1篇1990
  • 1篇198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丙氧达唑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的效果被引量:2
1990年
采用双盲法观察丙氧达唑每天15mg/kg×3d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340、196和178例的效果。其钩虫、蛔虫和鞭虫卵阴转率分别为70.3~80.6、92.5~97.8和67.0~71.0%。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幼虫的阴转率分别为77.7和83.2%。钩虫卵减少率为98.1~98.6%。口服噻嘧啶每天10mg/kg(基质)×3d后,上述三种虫卵的阴转率依次为73.5、90.0和28.8%,钩虫卵减少率为98.8%。口服安慰剂后,上述三种虫卵的阴转率依次为6.5、29.7和7.9%。服药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黄一心周家修薛忠权吴芸轩陈锦英吴荷珍季美华沈怡平曹国群吴中兴陈有贵郑葵阳祝惠民戴梅秀保和珍沈志芳胡文英方政彭光仁徐曼玲王瑞云屠聿脩
关键词:钩虫蛔虫
干扰素治疗“急性传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匡晓芳徐曼玲樊祥冲
关键词:干扰素免疫疗法神经炎肝功能试验免疫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