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武
- 作品数:2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拧动螺丝形成痕迹的特征分析
- 2024年
- 工具痕迹检验是刑事科学技术中常见的一类检验技术,在多类案件痕迹分析中得到了实践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接触性痕迹是工具痕迹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检验分析有助于判断作案工具的特点和作案手法,符合公安实战的需求。以拧动后的螺丝痕迹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类型的旋拧工具,考察旋拧方向、工具种类对痕迹特征形成的影响规律,并为同一认定中制作样本提供技术方法。结果表明,螺丝的正向拧动痕迹与反向拧动痕迹区别明显。正向拧动螺丝,螺丝头的凹槽内或者侧面上的一端会留下工具接触印压的痕迹。反向拧动螺丝,螺丝头的凹槽内或者侧面上的两端都会留下工具接触印压的痕迹。用钢丝钳和鲤鱼钳的夹圆体口拧动螺丝时,反向拧动的痕迹叠加在正向拧动的痕迹之上,反向拧动后仍然会保留正向拧动的痕迹。可以通过对拧动螺丝形成痕迹进行分析来判断螺丝是否被反向拧动过。线痕对接实验证明螺丝拧动痕迹可具备同一认定条件。
- 王亮李大武刘丽
- 关键词:螺丝
- 紫铜表面锈蚀清除方法对痕迹特征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比较和分析紫铜剪切痕迹腐蚀前后特征变化对检验鉴定的影响,以常见紫铜金属线材的剪切痕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4h和24h盐雾腐蚀实验,分别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清洗紫铜金属剪切痕迹表面,考察紫铜表面腐蚀痕迹处理前后线条痕迹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对紫铜剪切痕迹表面腐蚀线条痕迹的影响,优化了紫铜表面腐蚀产物的清清除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盐雾实验条件下紫铜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遮挡了表面线条痕迹而使鉴定难以进行,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修复方法改善其表面观察效果,实现同一认定的目的;盐雾腐蚀24h后的紫铜表面线条痕迹特征化学修复工艺参数为V_(HCL)∶V_(H2O)为1∶2,酸洗时间20s,物理修复参数为超声频率40kHz,实验温度30℃,乙醇介质(浓度75%)超声时间大于20s。实验发现无论物理修复方法还是化学修复方法,均可以通过优化条件达到理想效果,并且符合鉴定要求。线条量化数据分析表明,腐蚀后宽度<0.01mm的线条痕迹经优化实验修复后有仍缺失而无法完整显现,但宽度≥0.01mm的线条痕迹可以通过优化实验修复显现。因此对于腐蚀后的工具痕迹特征可以采用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实现锈层去除而不影响后续的检验鉴定。
- 李大武臧泰琦周昊张江华陆浩然刘益
- 关键词:盐雾腐蚀氧化膜
- 一种痕迹制模提取材料的静态混合装置
- 一种痕迹制模提取材料的静态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腔、混合螺杆及连接套,混合腔与混合螺杆由连接套连接。混合螺杆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并设置有第一接合部。混合腔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合部。混合螺杆的第一结合部的形状...
- 王震赵世贵臧泰琦谢冬柏李大武
- 高温条件下钳剪痕迹特征的变化及对同一认定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在纵火案中受高温影响工具痕迹表面极易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对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表面痕迹改变特点的研究,为工具痕迹的检验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钢丝钳对常见的铝丝、铜丝和铁钉进行剪切,将三种金属断头痕迹分别在恒温500℃和600℃条件下加热30、60、90、120 min,并利用SEM、XRD和比对显微镜对剪切痕迹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表征。最后对加热后的铁钉和铜丝进行酸洗,并进一步观察酸洗后的痕迹形貌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金属检材在500℃恒温条件下加热120 min以内线条痕迹仍然可以对接;在600℃条件下加热30、60 min时基本不影响线条痕迹的同一认定;金属检材经过高温后形成的氧化物会遮挡痕迹线条,经过酸洗后可以对线条痕迹进行有效恢复,可继续开展线条痕迹的同一认定。结论受高温影响金属痕迹的表面容易发生高温氧化,进而导致工具痕迹特征的部分缺失,影响检验鉴定。通过化学处理法,可以对工具痕迹特征进行有效恢复。
- 李大武臧泰琦周昊冯钟敏
- 关键词:高温加热
- 水环境中碘代X-射线造影剂的去除技术
- 2025年
- 碘代X-射线造影剂(ICMs)是一种诊断药物,已被广发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现有污水处理的过程很难有效地去除ICMs,在水环境中ICMs常被监测到。尽管其本身毒性较低,但在水处理过程中会与氯、氯胺等消毒剂相互作用,形成有毒的副产物,如碘代三卤甲烷、卤代乙酸、卤代乙腈、卤代乙酰胺,对人类健康有害。因此,去除水环境中的碘化造影剂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ICMs及其代谢产物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国内外ICMs去除方法(如生物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技术、电化学技术和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这些去除方法的优缺点。
- 祁那英李燕红蔡晓阳尤楠李大武毛微
- 关键词:去除方法水环境
- 煤油燃烧环境气氛对金属材料高温腐蚀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研究了工业纯铜在600,700及800℃空气和煤油气氛环境中的高温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空气中相比,工业纯铜在高温环境中抗腐蚀能力有明显不同,随时间延长均出现失稳氧化现象,且氧化层内部的成分也有明显变化;在800℃煤油气氛环境中的恒温氧化性能变化明显,表面氧化膜的粘附性严重蜕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发现明显的剥落。
- 谢冬柏陈军王震李大武藏泰琦
- 关键词:煤油金属高温腐蚀
- 一种氮锌掺杂碳点-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氮锌掺杂碳点‑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痕迹检验指纹检测技术领域,以有机果酸为碳源,水滑石为载体的水热合成炭点/水滑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使载体表面分布有大量的枝接胺基的碳点微粒,有效避免了炭点颗粒的...
- 李大武张江华臧泰琦周昊王震
- BOPET基镀铝薄膜静电场中表面吸附能力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一种双向拉伸聚酯(BOPET)基镀铝薄膜表面高压静电场中吸附能力的研究,找到提高高压静电提取灰尘足迹能力的途径。方法使用普通提取灰尘足迹用高压静电提取仪,对BOPET基镀铝薄膜表面施加高压静电场,控制电极与镀铝薄膜之间的距离,并采用不同粒径的Si O2颗粒对薄膜在静电场中的吸附能力进行表征。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RD分析技术及精密分析天平,对薄膜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高压静电场环境中影响薄膜表面静电吸附能力的原因,并对引起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 BOPET薄膜在静电场中会向下压紧物体表面,压紧和静电吸附力会随高压电极与镀铝薄膜表面距离的变化而不同。薄膜对颗粒的吸附能力与其带电量显著相关,随颗粒带电量的增加,薄膜表面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减小电极与薄膜之间的距离可增大薄膜附近的电场强度,是提高其表面静电吸附能力的有效途径。结论 BOPET基镀铝薄膜在高压静电场中会与其下的地面构成平板电容器。静电场中颗粒所带电荷的大小与其形状显著相关,微米颗粒所带电荷较多,从而在BOPET薄膜表面的吸附增重率最大。随电极与薄膜间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降低,颗粒所带电量同时减小,吸附增重率迅速降低,15~10 mm的距离为电场对不同颗粒的静电吸附能力变化最大区间。
- 谢冬柏李大武史力民吕石磊
- 关键词:BOPET镀铝足迹
- 基于纳米荧光碳点可视化显现潜在手印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案发现场的手印是一种重要的痕迹物证,对其进行显现或增强是提高手印可视化的主要方法。开发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手印显现粉末是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一些应用于手印显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相继出现,弥补了传统显现方法的不足。其中以量子点、纳米荧光碳点、稀土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为主的发光材料在手印可视化显现中展现巨大的潜力。针对荧光材料发光特性,本文综述了纳米荧光碳点在手印可视化显现中的应用进展,阐述了纳米荧光碳点的合成和理化特性,评估了初态碳点粉末、复合型碳点粉末以及纳米碳点悬浮液应用于手印显现的效果,具体包括基于单一型碳点、掺杂型碳点、负载型碳点、核壳型碳点的粉末法手印显现以及基于小微粒纳米碳点悬浮液和基于特殊效应的纳米碳点悬浮液的手印显现方法,提出了碳点材料可能的发光机理,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纳米荧光碳点应用于手印显现的发展方向。
- 王九江李大武
- 关键词:纳米材料潜在手印荧光
- 基于不同氢化物发泡剂的泡沫铝孔径分析及压缩性能被引量:1
- 2023年
- 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泡沫铝,研究了氢化物系发泡剂的热分解行为与发泡效果的关联性,比较分析了泡沫铝静态压缩的实验力学行为及变形机制,考察了相对密度对闭孔泡沫铝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和效率等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的释氢行为会影响泡沫铝的发泡效果,在合适的分解温度下ZrH2可制备出孔径相对均匀、小孔率(孔径<1.5 mm)为80%的泡沫铝,而TiH2制备的泡沫铝孔径偏大,大孔率超过30%;利用SEM,EDS和XRD等检测方法发现孔壁及孔棱有氧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可为气泡的稳定提供核心作用;ZrH2制备的泡沫铝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和能量吸收能力均小于TiH2制备的泡沫铝,但二者能量吸收效率较相似;而ZrH2制备的泡沫铝具有较长的屈服平台区,相对密度对泡沫铝压缩性能影响显著,当相对密度增加32%,吸能量增加81%,且相对密度与屈服强度的关系可取φ=0.6进行理论估算.
- 李大武张江华臧泰琦周昊孙挺
- 关键词:泡沫铝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