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CT血管造影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桥
  • 1篇心脏
  • 1篇血管重建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储备
  • 1篇血流储备分数
  • 1篇硬脑膜
  • 1篇硬脑膜动静脉...
  • 1篇有限元

机构

  • 6篇厦门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段少银
  • 6篇李菊香
  • 3篇钟华
  • 2篇康江河
  • 2篇邓丽珠
  • 1篇蔡国祥
  • 1篇刘慧通
  • 1篇吕绍茂
  • 1篇洪晓泉
  • 1篇赵文俊
  • 1篇应彩云
  • 1篇张丹彤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维CTA研究Willis 环分型与后交通支内径测量
目的 确定国人 Willis 环的分型与后交通动脉(PcomA)的发育情况,为脑动脉供血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患者中,选出173例脑动脉环及其周围未见明显异常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Willis环...
林思敏钟华李菊香邓丽珠赵文俊章礼段少银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脑底动脉环
左前降支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左前降支心肌桥(LAD-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冠状动脉CTA资料823例,其中LAD-MB完全包绕型199例(A组)、不全包绕型55例(B组),无MB者569例(C组)。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等三维技术显示LAD-MB,统计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观察LAD斑块特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χ2检验。结果 LAD-MB 254例,发现MB 269处,近、中、远段分别为3(1.1%)、246(91.5%)、20(7.4%)处。A、B、C组中LAD、PDA、LCX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为51.8%、47.3%、47.5%;32.2%、25.5%、28.1%;29.6%、20%、20.9%;A组、B组在LAD-MB近侧段、MB段、MB远侧段的硬化发生率分别为51.8%、0.5%、4.5%;47.3%、0%、1.8%;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无差异(P>0.05)。A、B、C组LAD近段、中段、远段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4.7%、19.1%、2.5%;36.4%、20%、1.8%;40.2%、26.7%、0.5%;A+B组与C组比较,近段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中段、远段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AD-MB的存在不影响冠状动脉各支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其LAD斑块分布MB近侧段多于MB段及MB远侧段。与对照组比较,斑块发生率LAD中段低、而远段高,后者可能导致左心室心尖及下壁的缺血。
李菊香应彩云康江河段少银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斑块
IQon光谱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IQon光谱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PTC患者86例164个淋巴结的术前光谱CT影像资料,其中转移淋巴结102个、非转移淋巴结62个.比较转移淋巴结组及非转移淋巴结组的CT形态学特征差异,以及平扫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λHu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PTC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淋巴结在短径、明显或不均匀强化、结内钙化、囊变坏死方面都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平扫期IC、Zeff、λHU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动脉期及静脉期NIC、N-Zeff、λHU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特征中淋巴结明显强化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约为78.43%、90.32%、82.39%.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NIC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940,诊断阈值为0.24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约为80.39%、96.77%、86.59%,较形态学参数的诊断特异度更高(54.84%),具有相似的敏感度(88.24%).结论 IQon光谱CT能谱定量参数在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李菊香洪晓泉段少银张丹彤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淋巴转移
双能CT血管重建对DAVF和AVM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2021年
目的:通过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与脑动静脉畸形(AVM)的CT血管重建影像特征分析,探讨其在DAVF和AVM的影像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自2014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109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其中53例为DAVF,56例为AVM患者,所有患者都行CT平扫及CTA检查,以DSA作为金标准,对供血动脉、畸形血管、静脉窦边缘不规则、引流静脉窦扩张、异常穿颅血管、皮层静脉扩张、双侧颈内静脉密度不对称7个影像征像进行对比,并统计分析。结果:供血动脉、畸形血管、静脉窦边缘不规则、引流静脉窦扩张这4个征象有统计学意义,异常穿颅血管、皮层静脉扩张、双侧颈内静脉密度不对称这3个征象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态CT可以对DAVF和AVM提供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引流静脉窦扩张在DAVF和AVM鉴别诊断中有高度提示作用。
蔡国祥许旭茹李菊香段少银康江河肖东健钟华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
基于CTA数据有限元模拟测量FFR值与临床验证
2018年
目的:基于CTA数据,利用SimVascular软件计算出血流储备分数(FFR)值,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基于CTA数据1例(血压118/78mmHg)构建CA三维几何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使管腔变窄,SimVascular软件分别计算CA管壁压力及其不同狭窄程度的FFR值。其结果与临床压力导丝测量FFR、冠状动脉(CA)狭窄分级结果比较。结果:计算获得主动脉平均动脉压约91.893mmHg,血压118.39/72.56mmHg。计算出管腔狭窄率30%、40%、50%、60%、70%、75%、80%、90%对应的FFR值分别为0.976、0.968、0.951、0.938、0.814、0.724、0.716、0.167。临床常用冠脉CTA及DSA分度75%狭窄预测值基本相符。其中1例左前降支狭窄病例,压力导丝测得狭窄远端FFR值约0.66,而数值模拟测得FFR值0.668。结论:利用SimVascular软件可以模拟CA血流动力学状态,并计算出其管腔不同狭窄程度的FFR值,其结果与临床导管导丝直接测量FFR值、CA狭窄分级预测缺血情况基本一致。
钟华许兵强刘慧通李菊香吕绍茂段少银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
小鼠心脏Telocyte间质细胞的存在与特点
2019年
背景:有研究发现Telocyte间质细胞可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心脏瓣膜病及心肌淀粉样变性等心脏疾病发挥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相关心脏Telocyte间质细胞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多种技术探讨小鼠心脏Telocyte间质细胞的存在与特点。方法:选择10 d-10周龄昆明小鼠59只(由福州吴氏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以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及膀胱Telocyte间质细胞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ACK2(c-kit单克隆抗体)作为指标,进行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n=13);体外心脏Telocyte间质细胞分离与培养(n=41),之后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观察细胞形态及突起情况;透射电镜(n=5)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小鼠胃肠道、膀胱组织发现c-kit阳性表达产物,心脏组织未发现c-kit阳性表达,体外原代培养发现c-kit阳性表达;(2)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均发现心脏Telocyte间质细胞,镜下心脏Telocyte间质细胞嵌插于心肌纤维束间及毛细血管周围,胞体呈梭形或不规则形,心室Telocyte间质细胞突起与毛细血管间发现长条形"致密物质"。与对照组比较胞体大小、突起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细胞突起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 <0.05);(3)结果提示,利用原代培养、免疫荧光及透射电镜技术确定小鼠心脏存在c-kit阳性表达的Telocyte间质细胞,其胞体大小、突起数量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或膀胱Telocyte间质细胞类似;心室Telocyte间质细胞突起最长,心房Telocyte间质细胞突起最短,心室Telocyte间质细胞突起与毛细血管间存在紧密连接。
邓丽珠黄倩文Noman Qureshi李菊香段少银
关键词:小鼠心脏C-KITCAJAL间质细胞间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