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男
-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一种紫外光/二氧化钛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的净水方法
- 一种紫外光/二氧化钛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的净水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经过预处理的建筑景观水先进入流过式紫外光/二氧化钛氧化反应器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出水通过循环泵回流到原水箱,与进水混合后经提升泵重新打入紫外光/二氧化...
- 李星杨艳玲王男黄柳
- 一种移动式建筑室外景观水物化处理装置
- 一种移动式建筑室外景观水物化处理装置,涉及室外景观水体水质安全和维护领域。主要包括一体化移动式安装箱、紫外线/二氧化钛耦合高级氧化反应器、电气显示与控制器、阀门、提升泵、预过滤器、流量传感器、浊度传感器、进水管、出水管;...
- 李星王男杨艳玲
- 一种多功能耦合的PAC/Bi<Sub>2</Sub>O<Sub>3</Sub>/TiO<Sub>2</Sub>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一种多功能耦合的PAC/Bi<Sub>2</Sub>O<Sub>3</Sub>/TiO<Sub>2</Sub>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属水处理领域。将钛酸四丁酯和冰醋酸缓慢加入无水乙醇中得A液,五水硝酸铋充分溶于去离子水中得B...
- 李星庄小璇杨艳玲周志伟王男商翌
- 一种紫外光/二氧化钛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的净水方法
- 一种紫外光/二氧化钛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的净水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经过预处理的建筑景观水先进入流过式紫外光/二氧化钛氧化反应器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出水通过循环泵回流到原水箱,与进水混合后经提升泵重新打入紫外光/二氧化...
- 李星杨艳玲王男黄柳
- 文献传递
- 景观水体的生态净化与水质维护工艺应用研究
- 2017年
- 依托实际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的生态净化工程,研究充氧、过滤等物化技术以及水生植物塘、生态氧化塘、表流湿地等生态技术对景观水体的水质净化与维护作用,对比不同生态净化工艺流程的特点,评价各工艺单元对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曝气/过滤、水生植物塘、生态氧化塘及表流湿地等单元均有较明显的水质净化效果,其中曝气/过滤单元的浊度去除效果最好,表流湿地、生态氧化塘及水生植物塘单元的有机物及营养物质去除效果更佳;季节和水温对净化效能有显著影响。不同生态净化工艺流程的对比结果表明,曝气/过滤-水生植物塘-表流湿地工艺流程的浊度去除效果更佳,曝气/过滤-生态氧化塘-表流湿地工艺流程的有机物及营养物质的削减作用更好。在稳定运行期间,2种生态净化工艺流程的浊度、COD_(Mn)、叶绿素a、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14%和35.45%、24.77%和27.77%、17.72%和24.06%、29.94%和36.65%、22.63%和33.60%。
- 丁一轩李星杨艳玲王男刘永旺赵锂
- 关键词: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水质维护工程应用
- 一种PP棉负载二氧化钛的多功能除污染材料制备方法
- 一种PP棉负载二氧化钛的多功能除污染材料制备方法,属于建筑供用水处理工艺与除污染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一定量二氧化钛和聚乙二醇400加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搅拌和超声作用后得到二氧化钛分散液;经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
- 杨艳玲戴奕宁李星王男
- 文献传递
- 粉末活性炭对偶氮染料的吸附特性及作用机制被引量:6
- 2019年
- 研究不同种类粉末活性炭(PAC)对2种偶氮类染料(直接耐晒桃红BK和活性橙X-GN)的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表征3种不同材质PAC的理化特性,分析PAC对典型偶氮类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偶氮染料吸附效果最佳的PAC具有比表面积最大、烧结现象少、以中孔和大孔结构为主、表面氧元素含量高并以C=O, OH和 COOH等酸性官能团为主等特点。偶氮染料的吸附是不均匀吸附,包括表面吸附、外部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偶氮染料分子主要吸附于PAC的中孔(大孔)中,初始阶段为快速吸附,后期以扩散作用为主导,吸附动力学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偶氮染料在PAC上的吸附机制主要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表现为PAC表面官能团与染料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
- 张婷婷杨艳玲李星姜伊凡王男冀思扬周志伟
-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偶氮染料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
- 膜滤特性对混凝-超滤组合去除双酚A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针对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污染问题,研究了膜滤过程中膜孔径大小对双酚A(BPA)的去除特性,以及聚合氯化铝(PACl)混凝与超滤组合方法对BPA去除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孔径越小、初始BPA含量越小,BPA去除率越大,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3的膜滤后BPA的最高去除率达到93.08%。在较广pH范围内(4.08、7.25和10.05),随着膜孔径增大,BPA的去除率逐渐减小,中性(pH=7.25)或酸性(pH=4.08)条件下更有利于膜滤去除BPA;PACl投加量为12 mg/L时,pH为7左右时,BPA去除率达到最大的37.68%。增加腐殖酸的含量并不利于BPA的去除。相较于单独的混凝或超滤工艺,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有利于提高BPA的去除率并降低膜污染。
- 郭婷婷杨艳玲李星王男
- 关键词:膜滤膜孔径混凝超滤双酚A
- 一种光催化、超滤、纳滤组合工艺控制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方法
- 一种光催化、超滤、纳滤组合工艺控制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将光催化池和超滤作为纳滤膜处理的预处理,通过在纳滤膜池前设置光催化池和超滤来降解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有机微污染物;通过光催化池进一步吸附和降...
- 杨艳玲郭婷婷李星王男
- 文献传递
- 一种多功能耦合的PAC/Bi<Sub>2</Sub>O<Sub>3</Sub>/TiO<Sub>2</Sub>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一种多功能耦合的PAC/Bi<Sub>2</Sub>O<Sub>3</Sub>/TiO<Sub>2</Sub>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属水处理领域。将钛酸四丁酯和冰醋酸缓慢加入无水乙醇中得A液,五水硝酸铋充分溶于去离子水中得B...
- 李星庄小璇杨艳玲周志伟王男商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