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银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房颤动肺静脉形态解剖学CT成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肺静脉结构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VCT,XT 64层螺旋CT对1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与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心脏扫描,研究肺静脉口的最大径、最小径、截面积、圆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右肺静脉开口3支变异达21%,左肺静脉开口3支变异达4%,右多支变异达4%;阵发性房颤组左下肺静脉最小径比持续性房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其他肺静脉口参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82~0.968)。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口直径较阵发性房颤患者增宽。
- 林明宽梁柳丹刘浩唐梅艳周婷赵秋燕曾德银杨仁贵张棠
- 关键词:房颤肺静脉
- DWI与THRIVE多期动态增强序列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HRIVE)多期动态增强序列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方法病理证实29例肝外胆管细胞癌,术前MRI常规序列、DWI及THRIV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第1次联合MRI常规序列、THRIVE动态增强图像诊断,第2次联合所有序列图像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次诊断符合率;测胆管癌、增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均数比较t检验分析。结果手术病理证实29例肝外胆管癌,2例肝左管、2例肝右管受浸润,4例肝组织受侵,1例胆管瘤栓,淋巴结转移8枚、反应性增生14枚。联合DWI后提高了增大淋巴结的诊断率。胆管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ADC值(单位:106mm2/s)分别为330.50±83.58、365.75±43.52、430.79±53.77。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别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管癌与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对淋巴结增大敏感性高,ADC值可鉴别淋巴结转移与反应性增生;DWI与THRIVE多期动态增强联合运用诊断肝外胆管癌有较高价值。
- 曾德银何晓鹏赵冬梅唐光才
-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胆管癌
- 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形态解剖学的CT成像特点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房结构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利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作36例房颤患者[23例男性,年龄(51±12岁)]与21例非房颤患者[12例男性,年龄(46±11)岁]的心脏扫描,研究左心房的结构形态学特点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相比左心房容积和左心耳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左心耳位置、左心耳-肺静脉脊(房颤组:长2·8±0·5,宽0·4±0·1;非房颤组:长2·7±0·4,宽0·4±0·1)和左心房顶部的形态学特点无明显差异;房颤组肺静脉开口异常率高达17%,非房颤组为10%,2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患者有着较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在左心耳位置、左心耳-肺静脉脊、左心房顶部和肺静脉开口等特殊解剖结构上与非房颤患者无差别。这些发现对减少射频消融术并发症及改进手术方法等方面能提供有用信息。
- 刘浩曾德银伍伟峰王炎朱立光
- 关键词:心房颤动CT
- 巨大胃柿石引起胃溃疡、小肠梗阻1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女,50岁。3月前进食柿子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经治疗后好转,后间断出现胸痛、呕吐、厌食、腹泻。1月前外院胃镜发现胃内一直径约10cm大小、类圆形石柿(图1);并见胃窦约1.5cm大小溃疡及幽门管多个小溃疡。行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2d前腹痛、腹胀、呕吐加重,以肠梗阻、胃石症收入院。
- 曾德银唐光才
- 关键词:胃石肠梗阻溃疡放射摄影术
- 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形态解剖学CT成像特点研究
-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左房结构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利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作36例房颤患者/(23例男性,年龄:51±12岁/)与21例非房颤患者/(12例男性,年龄:46±11岁/)的心脏扫描,研究左心...
- 曾德银
- 关键词:房颤左心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