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凡君

作品数:2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7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艺术
  • 6篇美学
  • 5篇艺术史
  • 5篇审美
  • 3篇认知神经
  • 3篇进化论
  • 2篇学科
  • 2篇移情
  • 2篇艺术史研究
  • 2篇神经科
  • 2篇神经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美学发展
  • 2篇模仿
  • 2篇模因
  • 2篇大脑
  • 1篇当代美学
  • 1篇心身关系
  • 1篇学科集群
  • 1篇眼动

机构

  • 21篇吉林大学
  • 12篇浙江大学
  • 7篇马萨里克大学
  • 3篇安特卫普大学
  • 2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吉林电子信息...
  • 1篇聊城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 1篇维也纳大学

作者

  • 21篇孟凡君
  • 5篇孟凡君
  • 2篇王杰
  • 1篇李志宏
  • 1篇王蓓蓓
  • 1篇王杰
  • 1篇孙翀

传媒

  • 3篇艺术探索
  • 3篇美与时代(美...
  • 3篇马克思主义美...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 1篇文艺意识形态...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阿恩海姆一辩――贡布里希与阿恩海姆的艺术认知思想比较性探析
2024年
恩斯特·贡布里希(1909―2001)和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2007)是两位高寿且高产的艺术理论大师,二者以各自的路径解释艺术与现实、艺术的表现性以及艺术的意义和价值问题。贡布里希在汲取波普尔的科技哲学思想、精神分析学、格式塔心理学、信息论、图像学等诸派诸家学说后,提出了图式与矫正、制像与匹配以及“名利场逻辑”等艺术认知理论,并借此反对艺术价值中的本质论、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阿恩海姆则秉持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把感官智性、表现性感知、脑场的理论应用到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认知当中,并凭此反驳艺术价值中的相对主义。可以说,贡布里希和阿恩海姆的艺术认知思想各有所长,但伴随着神经美学、分子生物学、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感官智性、表现性感知等观点被越来越多的神经美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所认可,似乎阿恩海姆的艺术认知思想更具有合理性。
孙翀孟凡君
关键词:心身关系归纳逻辑
简论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正>一、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提出与发展意识形态概念最早由法国的特拉西提出。拿破仑曾指责他为意识形态家,意在揭示其脱离实际,脱离现实,是对人类意识的虚幻领地的研究。马克思把人类意识与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相联系,创建了唯物主义历...
孟凡君
文献传递
哥本哈根神经美学会议:一个新兴领域的前途与缺陷被引量:1
2015年
神经美学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它主要关注个体面对艺术作品、非艺术客体或一种自然现象采取审美或艺术方法时所基于的认知与情感神经基础。2009年9月,哥本哈根神经美学会议聚集了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者来呈现和讨论当前的进展。我们归纳概括了这次会议的部分主题,把神经美学放置到历史背景中讨论它的范围及和其它学科的关系。我们也确定了我们认为重要而未解决的问题和这个领域面对的主要陷阱、挑战以及未来研究中的有前途的方法。
马科斯·纳达尔马库斯 T.皮尔斯孟凡君
关键词:审美欣赏大脑神经成像艺术舞蹈
美学、艺术与神经科学的交融互鉴——泽基神经美学研究的总体进路及反思被引量:2
2023年
神经美学作为美学、艺术与神经科学交融互鉴而产生的新兴领域,正在逐步纳入美学与艺术研究的历史传统,形成汇流发展的趋势。泽基和主要神经美学研究者的总体成果为提炼与分析“艺术脑”与“生物脑”、“审美脑”与“情绪脑”四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和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由此,神经美学的核心观念、基本方法和主要问题得以深度呈现,审美与艺术的内部规律、相互区别、关联范畴等问题的探索也获得了崭新的思路。经过实证立论与辩证批判,神经美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前提性的反思和回应式的辩护中,形而下与形而上相结合的融合式研究方法,特别是不同美学流派视角相综合的整体研究理念,应当成为未来神经美学发展的重要参照。
孟凡君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
中西认知神经美学发展的比较被引量:5
2021年
认知神经美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美学的一股重要潮流。借助客观的、科学的视角,美学的基本问题呈现出崭新的空间视域和实践领域。比较中、西认知神经美学的发展历程、当前机遇和未来道路,有助于厘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有助于我们促进中西美学的交流互动。从发展线索、理论根源、焦点问题等角度进行比较,可以彰显中、西认知神经美学的各自研究特色。同时,在共同话语资源和共同实践领域中促进中西美学融合,这有助于重新建构美学体系,形成关于美感科学机理的共通研究。
孟凡君
关键词:中西比较
艺术史研究中的认知神经科学观念、路径及其限度
2024年
引言。在当代,神经艺术史和神经美学呈现为多种形式。一些研究普遍由推测性叙述构成,它们试图将文化实践与其假定的神经物质基础联系起来。例如,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植根于大脑的可塑性现象。20世纪90年代,杰拉尔德·埃德尔曼普及了这种观点。
马修·兰普利孟凡君高晓芳
关键词:艺术史研究推测性认知神经科学
进化论艺术史中的诸种观念及其类比谬误被引量:2
2022年
各种进化论美学和艺术的观点通常将审美经验限定在一个历史时间模型中。简而言之,进化论美学和艺术观的运作隐含着一种深层的时间观念,这种观念成为单个事件的副现象(即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消费)的产生基础。他们认为深层时间由生物进化的节奏来控制。以这种时间感为基础,达尔文关于物种形成和变异的理论被进化论艺术史家用来描述艺术史的发展。艺术传统和艺术史中的断裂常常被用类似于分析生物繁殖和血统的术语来描述。当艺术史被认为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时,我们有必要对其深层的方法论和哲学背景进行分析。对受到谱系、艺术意志、多重时序、复制、突变体、记忆痕迹、情念形式等概念,尤其是模因理论影响而形成的艺术史书写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进化论艺术史的主要范式,并反思进化论和生物学概念类比运用于艺术史研究时易于产生的种种谬误。
马修·兰普利孟凡君
关键词:艺术史文化记忆模因
视觉审美眼动实验与美育原理
2023年
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普通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标准》(2022)对“形式—感官”关系的微观规律给予了充分重视。然而,当前美育研究在具体微观规律的探索、提炼、总结、运用方面,却缺乏明晰的理论支撑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导致视觉审美教学在内容、措施和方法等方面均缺乏具体细致的视觉规律指导,也使得教学语言欠缺内蕴。眼动实验是探索微观视觉审美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本次研究中,眼动实验使用Tobii眼动仪(TX300),邀请6至70岁之间的52位被试者观察4幅绘画,并记录下眼动轨迹。通过实验观察,我们验证了以下假设:第一,审美偏好在面孔表情、文字符号、运动方向等因素方面的时长比重具有明确排序;第二,眼动中的动觉曲线一般贯穿视觉观察全过程,凝合着审美认知和审美情绪的相互作用。
孟凡君孟凡君王杰王杰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艺术、美学和生物学的融合研究
2023年
人类是生物性存在,文化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结果,将文化视为生物进化的产物是有意义的。既然大脑是人类心智的生物学基础,那么脑科学也许能够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文化的重要秘密,这不也符合逻辑吗?这就是近年来“文化生物学”研究大量出现的原因。人们日益认识到艺术创作和欣赏似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活动,也间接地支持了观察文化现象的科学视角。美国哲学家诺埃尔·卡罗尔的观点值得一提。
马修·兰普利孟凡君卢幸妮(译)
关键词:生物学基础意识能动性生物进化脑科学艺术创作卡罗尔
论艺术、美学和生物学融合研究中的问题与多元文化取向被引量:2
2023年
艺术和美学的传统研究通常针对具体的艺术作品给出丰富的分析和深入的阐释,而生物学研究则探索艺术活动和审美过程的普遍规律。它们在人类本性研究中各有贡献,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性常常被文化生物学、神经艺术史研究者所忽视。例如,艺术史和美学研究中的“移情”与“模仿”机制在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推进中,就存在着忽略文化历史具体性的问题。在多元知识视域中,探索人类的生物存在和文化存在之间相互接合的复杂层次和中间阶段,避免单纯的社会生物学、文化生物学的一元化结论,既是当前部分学者的主要尝试,也构成未来美学和艺术跨学科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原则。
孟凡君孟凡君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模仿移情多元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