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文

作品数:45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3篇吞咽
  • 25篇吞咽障碍
  • 8篇吞咽障碍患者
  • 8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8篇康复
  • 6篇吞咽功能
  • 6篇误吸
  • 5篇气管
  • 5篇脊髓
  • 5篇脊髓损伤
  • 4篇肉毒
  • 4篇肉毒毒素
  • 4篇气管切开
  • 4篇切开
  • 4篇康复训练
  • 4篇脊髓损伤大鼠
  • 3篇电刺激
  • 3篇源性
  • 3篇神经源

机构

  • 4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44篇张耀文
  • 32篇窦祖林
  • 20篇万桂芳
  • 16篇戴萌
  • 15篇武惠香
  • 13篇温红梅
  • 12篇卫小梅
  • 9篇谢纯青
  • 8篇唐志明
  • 6篇姜丽
  • 5篇王巧缘
  • 4篇于帆
  • 4篇李鑫
  • 4篇安德连
  • 3篇喻勇
  • 3篇李超
  • 3篇丘卫红
  • 2篇李奎
  • 2篇王玉珏
  • 1篇吴丹丽

传媒

  • 18篇中华物理医学...
  • 6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功能障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球囊联合肌电引导肉毒毒素注射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经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无明显改善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对其进行超声、球囊联合肌电引导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于注射前、末次注射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估进食功能,采用吞咽造影评估环咽肌开放程度,采用渗漏误吸量表(penetration aspiration scale,PAS)评估渗漏误吸程度,采用高分辨率咽腔测压评估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松弛残余压、UES静息压、腭咽收缩压力峰值和下咽收缩压力峰值等。结果:注射后15例(83.3%)患者的FOIS分级提高,3例患者的FOIS分级无变化。患者注射前、后FOIS分别为1(1,2)和3(2,4.25)(P<0.001),环咽肌开放程度分别为2(2,3)和2(1,2.5)(P<0.05),PAS分别为6(5,6.5)和6(2.5,6)(P<0.05)。注射前、后UES静息压分别为(37.4±14.0)mmHg和(36.2±23.9)mmHg,UES松弛残余压分别为39.9(4.9,103.9)mmHg和18(4.4,67.9)mm Hg,腭咽收缩压力峰值分别为(116.2±46.0)mmHg和(105.0±65.2)mmHg,下咽收缩压力峰值分别为(46.3±26.9)mm Hg和(67.3±44.1)mmHg,上述指标注射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球囊联合肌电引导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可有效干预常规治疗无效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功能障碍。
温红梅曾佩珊唐志明李超卫小梅万桂芳史静张耀文安德连窦祖林
关键词:吞咽障碍肉毒毒素康复
不同病灶部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特点分析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部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且病变局限于单侧大脑或脑干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部位分为3组,其中单侧脑干病变29例(纳入单侧脑干组),左侧半球(皮质+白质)病变37例(纳入左侧半球组),右侧半球(皮质+白质)病变26例(纳入右侧半球组)。人院后所有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口腔运送、吞咽启动、残留、渗漏、误吸、咳嗽反射及环咽肌开放等指标结果。结果3组患者在口腔运送(x2=0.712,P=0.918)、吞咽启动(x2=1.564,P=0.458)、渗漏(x2=5.615,P=0.060)、咳嗽反射(x2=5.882,P=0.053)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脑干组在会厌谷、梨状窦残留(r=6.508,P=0.011)和误吸(疋。=7.803,P=0.005)方面与左侧半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侧脑干组在环咽肌开放方面与左侧半球组及右侧半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9.555和24.630,均P〈0.05)。结论单侧脑千较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更容易发生咽期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残留、误吸及环咽肌开放异常等方面,两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特点无明显差异。
李超曾妍戴萌张耀文曾佩珊窦祖林温红梅
关键词:脑卒中病灶部位误吸环咽肌
一种调节流量的康复训练杯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调节流量的康复训练杯,包括用于盛水的容器本体,容器本体上可拆卸连接有竖直的吸管,吸管内上部位置同轴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半圆板,第一半圆板的上表面与吸管的上表面平...
万桂芳史静林依秋张耀文武惠香陈华玉窦祖林
声门下氧气脉冲辅助增压训练对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声门下氧气脉冲辅助增压训练对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18例,通过气切套管的声门下吸引管给予氧气脉冲,按照随机顺序给予氧流量为2L/min、4L/min、6L/min,同时患者进食一口量为5ml中稠食物3次,每次进食的间隔时间为1min。采用吞咽造影检查评估不同氧流量下的患者渗漏—误吸评分及咽部残留评分。结果:患者在三种氧流量进食时渗漏误吸情况均较无氧气脉冲的情况下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两比较发现,2L/min与4L/min氧流量、2L/min与6L/min氧流量、4L/min与6L/min氧流量进食的渗漏误吸改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种氧流量进食时患者残留评分较无声门下气脉冲时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氧气脉冲辅助增压训练对于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渗漏误吸情况有较好的即时改善作用,但对进食时残留无改善。
史静万桂芳林依秋武惠香陈华玉张耀文温红梅卫小梅
关键词:气管切开
获得性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上气道压力重塑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技术动态监测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佩戴吞咽-说话瓣膜对其吞咽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共选取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2例,分别在吞咽-说话瓣膜干预和非干预状态下吞咽5ml的300mg I/ml碘海醇溶液各3次。采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采集患者咽部、食管上括约肌压力及时间参数,包括咽腔收缩压力峰值、咽腔收缩速率、咽腔收缩持续时间、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残余压及UES松弛持续时间等。结果应用吞咽-说话瓣膜后,发现患者咽腔收缩压力峰值、咽腔收缩速率、咽腔收缩持续时间、UES松弛残余压及UES松弛持续时间均有变化,但发生的即时效应在佩戴吞咽-说话瓣膜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说话瓣膜的应用并不能即时明显改善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状态患者的咽部及UES功能。
王玉珏戴萌卫小梅谢纯青张耀文窦祖林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吞咽障碍
改良容积粘度测试在吞咽障碍评估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研究
目的 探索改良容积粘度测试(VVST-CV)在吞咽障碍安全性、有效性指标的灵敏性、特异性.方法 对容积粘度测试(VVST)中溶剂、容积、粘度、测试指标进行改良,使用改良容积粘度测试对吞咽障碍患者89 例进行评估,记录其安...
万桂芳张耀文史静陈华玉武惠香林依秋窦祖林
关键词:吞咽障碍
一种吞咽功能训练工具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吞咽功能训练工具,包括圆柱体,圆柱体上通过转动部件同轴转动连接有上压板、下压板,上压板和下压板互为镜像关系,上压板、下压板为钢制的弹性件,圆柱体中部设有水平布置的连接杆,...
万桂芳史静林依秋张耀文武惠香陈华玉窦祖林
文献传递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3
2020年
目的 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并使用MBSImp分析方法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吞咽相关指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口腔期、咽期吞咽功能评分及误吸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咽期吞咽功能评分[(5.70±2.02)分]降低,误吸情况[(1.87±1.36)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实验组误吸较少。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咽期吞咽情况,减少吞咽后误吸风险。
张名彦郑雅丹武惠香张耀文温红梅谢纯青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Passy-Muir说话瓣膜对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Passy-Muir说话瓣膜(PMV)对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吞咽生物力学和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伴误吸的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PMV干预组(10例)和PMV干预组(10例)。非PMV干预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PMV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佩戴PMV治疗,治疗结束时间为治疗2周后或拔除气管套管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高分辨率测压检查和吞咽造影检查评估2组患者吞咽过程中的颚咽收缩压力峰值(VP-Max)、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后压力峰值(UES-Max)及渗漏-误吸(PA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P-Max、UES-Max及P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P-Max和UES-Max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PMV干预组的PAS评分亦较组内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2周后,PMV干预组的VP-Max和UES-Max分别为(150.87±65.51)mmHg和(206.00±42.28)mmHg,明显高于非PMV干预组(122.45±74.45)mmHg和(190.17±79.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P-Max的增高与PAS评分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MV干预能够改善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腭咽收缩功能和UES松弛后收缩功能,腭咽收缩压力峰值的增高与误吸情况的改善呈正相关。
韩晓晓张可杨清露孟占鳌窦祖林窦祖林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误吸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治疗脑干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对脑干损伤吞咽障碍患者乔咽功能和咽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包括口腔感觉和运动功能训练、门德尔松吞咽训练、球囊扩张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功能性经口进食评分(FOIS),渗漏-误吸分级(PAS)和舌骨向前位移(HAM)、舌骨向上位移(HSM)、环咽肌开放幅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OIS、PAS、HAM、HSM、环咽肌开放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治疗后,2组患者FOIS、PAS、HAM、HSM、环咽肌开放幅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OIS、PAS、HAM[(7.40±2.76)mm]、HSM[(9.75±2.65)mm]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环咽肌开放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干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舌骨运动功能。
张耀文万桂芳卫小梅戴萌窦祖林
关键词:脑干损伤吞咽障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