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宗阳

作品数:31 被引量:42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抑郁
  • 6篇药理
  • 6篇药理学
  • 6篇网络药理学
  • 6篇分子对接
  • 6篇CYP450
  • 5篇抑郁模型
  • 5篇利血平
  • 5篇COCKTA...
  • 4篇中药
  • 3篇蛋白结合率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抑郁模型大鼠
  • 3篇抑郁症
  • 3篇人血浆
  • 3篇色谱
  • 3篇受体
  • 3篇通路
  • 3篇相色谱

机构

  • 23篇江苏省中医院
  • 17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苏州市中医医...

作者

  • 31篇宗阳
  • 23篇居文政
  • 13篇张倩
  • 13篇朱立静
  • 12篇何书芬
  • 7篇戴国梁
  • 4篇颜帅
  • 3篇姚卫峰
  • 2篇谈恒山
  • 2篇李文林
  • 2篇李长印
  • 2篇段金廒
  • 2篇江国荣
  • 2篇乐音子
  • 2篇马世堂
  • 2篇郭建明
  • 2篇曾莉
  • 1篇陈婷
  • 1篇毛春芹
  • 1篇周梁

传媒

  • 5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成药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第二届国际抑...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7
  • 13篇2016
  • 1篇201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芩-黄连调控β细胞甜味受体通路对胰岛素分泌紊乱的改善作用
2024年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甜味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黄芩-黄连药对干预14 d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及测定OGTT各时间点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大鼠胰岛素抵抗(IR)指数;HPLC测定血清中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甜味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大鼠血清对INS-1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3DG诱导建立胰岛功能受损的INS-1细胞模型,黄芩-黄连药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INS-1细胞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NS-1细胞甜味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值、FINS值、IR指数、糖负荷后各时间点血糖值均提高(P<0.05,P<0.01),糖负荷30 min血清胰岛素值降低(P<0.01),糖负荷60 min血清胰岛素值升高(P<0.01),血清3DG含量升高(P<0.05),胰腺组织甜味受体信号通路T1R2、T1R3、PLCβ2和TRPM5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体外实验,10%和20%黄芩-黄连药对含药血清对INS-1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在低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增加(P<0.01),高糖刺激下减少(P<0.05),细胞T1R2、T1R3、PLCβ2和TRPM5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结论黄芩-黄连药对对胰岛素分泌紊乱的调节作用与其调控β细胞甜味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李涵艺李杰陆荣欣季亚男宋秀道宗阳周梁周梁
关键词:黄芩黄连胰岛素
“大黄-桃仁”药对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理念探讨大黄-桃仁药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中药大黄、桃仁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等为筛选指标,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评估大黄和桃仁的成分、靶点信息,运用Cytoscape 3.2.1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最后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结果:从'大黄-桃仁'药对中筛选得到15个候选活性分子,作用于59个靶点,主要涉及在信号转导、抗凋亡、炎症反应参与激活免疫效应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大黄-桃仁药对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药理学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乐音子王晓鹏宗阳颜帅
关键词:桃仁粘连性肠梗阻网络药理学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吡非尼酮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吡非尼酮(pirfenidone,B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5-羧基吡非尼酮(5-carboxypirfenidone,SBT)的含量。方法血浆样品加入氘代同位素内标吡非尼酮-d5(d BT)和5-羧基吡非尼酮-d5(d SBT),经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液相分离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3.0 mm×100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含0.5%甲酸)/乙腈(50/50)。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检测。BT、SBT、d BT和d SBT的检测目标离子对分别为m/z 185.958/77.1、215.944/77.0、190.965/81.1和220.948/99.1。结果空白溶剂、空白血浆无干扰,分析物及内标间无相互干扰。血浆中BT和SBT分别在0.020 59~25.14 mg·L-1和0.016 73~20.42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分析物及内标储备液于4℃冰箱中放置156 d,血浆样本于室温放置4 h、-70℃冰箱中保存并反复冻融3次、-70℃冰箱保存10、29、52 d及样品处理后自动进样器(8℃)中放置24 h的情况下均稳定。BT和SBT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和归一化基质因子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测定BT和SBT血浆药物浓度的LC-MS/MS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稳定性和耐用性,适用于人血浆中吡非尼酮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李长印宋慧婷宗阳张军居文政
关键词:吡非尼酮LC-MS/MS
交泰丸中4种生物碱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交泰丸中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交泰丸中4种生物碱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4种成分的质量浓度,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线性关系、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交泰丸低、中、高(0.5,1,1.5 mg·mL-1)浓度中,表小檗碱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0.28%±3.02%,42.41%±2.61%,33.76%±2.19%,盐酸黄连碱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6.60%±3.47%,58.49%±6.47%,47.00%±1.3%,盐酸巴马汀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0.17%±3.26%,33.71%±3.74%,24.05%±1.81%,盐酸小檗碱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分别为29.41%±4.99%,25.35%±1.37%,18.07%±1.61%。结论:交泰丸中表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属于低等结合型成分,盐酸黄连碱属于中等结合型成分。
朱立静何书芬宗阳张倩戴国梁居文政
关键词:交泰丸黄连生物碱蛋白结合率高效液相色谱
丹红注射液7种药效物质基础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7种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丹参素、原儿茶醛等体外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并将结果与同等浓度条件下每个单体化合物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比较,以考察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多组分之间是否存在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为丹红注射液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的体内药动学,及其在临床联合用药时的体内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率,HPLC测定丹红注射液中7种成分,及每种成分单独透析平衡时的血药浓度及游离药物浓度。结果在3种浓度的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1.88±0.58)%、(78.35±1.72)%、(63.48±2.17)%、(87.72±0.78)%、(82.77±2.83)%、(71.59±0.81)%和(70.55±1.34)%;而同等浓度条件下,这7种单体化合物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3.34±1.06)%、(79.32±1.41)%、(78.97±0.08)%、(92.37±0.66)%、(84.95±0.38)%、(79.15±5.47)%和(75.49±0.75)%。与单体化合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相比,丹参素、p-香豆酸和紫草酸在丹红注射液样品中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有显著性;在本实验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只有紫草酸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浓度呈线性;原儿茶醛、丹酚酸D、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稳定性均较好。实验条件下,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均>60%,且在样品体系中这7种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比单独给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分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性结合,但竞争影响可能较弱。考察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对该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时,其组分间的相互竞争影响较小。
张倩戴国梁居文政郭建明孙冰婷宗阳何书芬段金廒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平衡透析法
利血平诱导的急性抑郁模型大鼠体内CYP450亚酶的活性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运用Cocktail探针法测定利血平诱导的急性抑郁模型大鼠体内6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酶活性变化,从药物代谢相互作用的角度探寻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利血平诱导的急性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记为A组),模型组(记为C组)和西药文拉法辛组(记为H组),适应1星期后,H组连续给药2周,A组和C组给予清水2周,第21天C组和H组按4 mg·kg^(-1)腹腔注射利血平注射剂,A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第22天禁食不禁水12 h,第23天各组大鼠按10 m L·kg^(-1)灌胃给予混合探针药物。选取茶碱、氯唑沙宗、甲苯磺丁脲、右美沙芬、奥美拉唑以及咪达唑仑作为大鼠CYP1A2,CYP2C6,CYP2D1,CYP2D2,CYP2E1和CYP3A2的探针底物,采用LC-MS/MS测定大鼠体内6种混合探针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造模后甲苯磺丁脲在大鼠体内浓度显著升高、代谢减慢;咪达唑仑在大鼠体内浓度显著降低、代谢加快。给予抗抑郁文拉法辛后,茶碱、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在大鼠体内浓度显著升高、代谢减慢。结论:利血平诱导的急性抑郁模型状态对大鼠CYP2D1和CYP2D2有中强抑制作用,对CYP3A2有中强诱导作用;给予文拉法辛后对模型大鼠CYP1A2,CYP2C6,CYP2E1,CYP3A2为中强抑制作用。
宗阳朱立静孙冰婷何书芬张倩居文政
关键词:利血平
脂多糖对原代大鼠腹膜间皮细胞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原代腹膜间皮细胞(PMCs)对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效果,探讨术后腹腔粘连体外细胞最佳造模方法。方法运用不同浓度LPS于不同时间点刺激PMCs,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IL)-1β、IL-6蛋白含量,qRT-PCR检测IL-1β、IL-6 mRNA水平,扫描电镜观察LPS刺激前后PMCs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ELISA测得各组大鼠PMCs培养上清液IL-1β和IL-6浓度随着培养时间推移和LPS浓度增加而表现出明显差异(P<0.01),尤其以24 h、10μg/ml为LPS最佳刺激时间和最佳刺激浓度;qRT-PCR实验中LPS最佳刺激时间为24 h,但是最佳刺激浓度为5μg/ml;正常PMCs扫描电镜下表面被丰富的微绒毛覆盖;LPS刺激后PMCs剥脱、肿胀明显,具有细胞间隙,偶见基底膜。结论LPS能够刺激大鼠PMCs诱发炎症损伤,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模拟术后腹腔粘连微环境,作为术后腹腔粘连体外细胞模型。
曾莉乐音子李文林颜帅卞尧尧宗阳
关键词:腹腔粘连腹膜间皮细胞IL-1Β脂多糖
利血平诱导的急慢性抑郁模型大鼠体内CYP450亚酶活性变化研究
目的:运用"Cocktail"探针法测定利血平诱导的急慢性抑郁模型大鼠体内6种CYP亚酶活性的影响,从药物代谢相互作用的角度探寻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依据国内外文献确立利血平诱导的急慢性抑郁模型造模方式,选取茶碱、甲苯...
宗阳朱立静孙冰婷张倩居文政
基于细胞因子风暴和中医“湿毒犯肺”理论挖掘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被引量:7
2020年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后期由于病情加重,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而加重病情的原因主要是细胞因子风暴。针对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西药虽然可以改善部分症状但后遗症较大,而中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临床报道的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指标,基于"湿毒犯肺"的中医理论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挖掘并筛选作用于这些细胞因子的中药。结果发现,主要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19个细胞因子与COVID-19密切相关,麻黄、甘草和金银花等22种中药作用于这些细胞因子,为中医临床治疗中后期COVID-19患者合理的选择处方以及加减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宗阳姚卫峰姚卫峰
关键词:中药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为受体挖掘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在中药及单体成分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为受体探讨中药及单体成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ACE2受体的中药及单体成分。通过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查询中药单体成分作用靶点对应的基因名,进而运用Cytoscape 3.6.1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葛根素-靶点网络中靶点54个,关键靶点涉及AKT1、VEGFA、TNF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554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486个,细胞组成(CC)条目26个,分子功能(MF)条目42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62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葛根素与ACE2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水解酶的亲和力与推荐用药相近。结论葛根素与ACE2结合作用于AGTR1、NOS3、HIF1A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对COVID-19有治疗作用。
宗阳丁美林马世堂马世堂
关键词:葛根素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