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聚光
  • 4篇太阳能
  • 4篇光伏
  • 3篇太阳能产品
  • 3篇聚光光伏
  • 3篇聚光器
  • 2篇三向
  • 2篇太阳位置
  • 2篇人工智能
  • 2篇后驱动
  • 2篇AI
  • 2篇测试系统
  • 1篇性能模拟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发射
  • 1篇荧光物
  • 1篇荧光物质
  • 1篇人机协同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太阳能发电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吴小龙
  • 8篇舒碧芬
  • 7篇汪婧
  • 7篇杨晴川
  • 7篇郭银
  • 3篇范畴
  • 2篇肖静华
  • 1篇陈美园
  • 1篇梁齐兵
  • 1篇陈明彪
  • 1篇王玮
  • 1篇庄琳

传媒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管理世界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形槽式低倍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设计搭建了一种V形槽式低倍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组件,将V形槽式聚光器与无空腔型PV/T组件结合起来。通过Trace Pro软件模拟发现,V形槽式低倍聚光PV/T系统单日制热量的增加百分比随安装角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安装角度为23°时,增强作用最明显,聚光后光热转化功率能提高8.57%。实验结果表明,安装角度23°时总发电量比原来提高了19%。通过动态调整反光铝板安装角度,发现在太阳光照强度最强时V形槽安装角度在20°~30°之间移动时,整体的聚光效率最高。V形槽式低倍聚光PV/T组件的光伏光热效率均高于原有的无空腔PV/T组件和有空腔PV/T组件,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吴小龙舒碧芬连榕海汪婧杨晴川郭银刘志聪徐朝阳
关键词:性能模拟
一种室外高倍聚光光伏测试系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室外高倍聚光光伏测试系统,包括底座、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从向上依次设有可移动的光伏电池支承架以及透镜支承架,所述转...
连榕海舒碧芬吴小龙郭银汪婧杨晴川
文献传递
一种平面荧光聚光器
本发明属于聚光器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平面荧光聚光器,所述聚光器包括置于两侧边的太阳能电池,以及置于中间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玻璃盖板、选择性反射层、上空气薄层、荧光平面光波导层、下空气薄层及高反射薄膜,其中荧光平面光...
吴小龙舒碧芬庄琳连榕海王玮郭银汪婧杨晴川徐朝阳
文献传递
当创意遇到智能: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案例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随着市场供给的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多变,企业既希望能创造原创性的产品,又希望能高效匹配用户的异质需求,二者兼顾对产品创新而言是巨大挑战。然而,AI的出现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条件。本文基于一家智能创意广告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人与AI的协同既能有助于实现创意的多样化,又能有效匹配用户的异质需求,据此提出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模式。研究表明:(1)大数据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资源基础,AI智能设计、联合计算和即时分析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能力基础;(2)产品创意智能化、异质匹配与市场洞察、产品创意更新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过程机制;(3)人与AI的协同不仅有助于促进产品创意与用户异质需求的匹配,还有助于启发人的创意思维,从而实现创意与效率的平衡。由此,将现有AI作为产品创新辅助工具的研究拓展为AI作为创新主体与人协同创新的研究,提出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启发式验证,区别于以往研究的经验验证与数据验证而形成创新,丰富数字经济时代的产品创新理论内涵,为企业应对产品创新中创意与效率的兼顾难题提供启示。
吴小龙肖静华吴记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机协同
基于热变形的SOG型菲涅尔透镜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由硅胶-玻璃材料制成的SOG型菲涅尔透镜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热变形,从而对聚光性能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如何通过优化措施减弱热变形对透镜聚光性能的影响,在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SOG型菲涅尔透镜热变形的基础上,根据均匀优化方法以及改进型补偿色散优化方法设计出两种菲涅尔透镜;并巧妙地将透镜热变形(包括整体翘曲变形和齿环侧面的自由变形)的变形量转化后导入光路理论模型中,解决了热变形参数难于在光路模型得到表达的难题;并成功模拟出变形前后透镜的光斑能量分布。模拟结果表明:SOG型透镜两种变形对均匀优化方法设计的透镜聚光有较大的影响。变形前后光效率相差可以达到10%。同时发现,透镜两种变形对聚光的影响刚好相反。综合两种变形后,热变形对聚光影响减少。从而得出了使用补偿色散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抵抗热变形对于透镜聚光的影响的结论。
范畴舒碧芬陈明彪连榕海吴小龙
关键词:光学设计热变形数值模拟
人与AI协同的新型组织学习:基于场景视角的多案例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变革组织学习方式,是企业应对瞬时变化和高度复杂环境挑战的核心议题。尽管组织学习理论讨论了人工智能(AI)对组织学习的促进作用,但尚未探析人与AI协同应对瞬时变化和高度复杂环境的学习机制。本文基于4家企业的案例研究,探讨人与AI协同的组织学习过程和机制,提出确定场景利用式学习与不确定场景探索式学习两类新型组织学习:(1)在确定场景利用式学习中,人(算法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将场景分析经验转化为AI的分析模型;AI基于有监督学习模型,对确定场景的复杂数据进行即时解析;人与AI实现知识共创,修正人对确定场景的分析偏差。(2)在不确定场景探索式学习中,人将认知经验转化为AI的自学习模型;AI基于无监督学习模型,对不确定场景的即时反馈迭代数据进行策略模拟和预测;人与AI实现知识共创,修正人对不确定场景的认知偏差。据此,提炼出确定场景利用式学习的经验拓展机制和不确定场景探索式学习的认知突破机制,构建与人作为单主体学习逻辑不同的人与AI双主体协同学习逻辑,形成理论创新。本文的研究突破了现有文献隐含的单主体组织学习假设,拓展了数字技术影响组织学习的研究边界,对于数字经济时代适应瞬时变化和高度复杂环境的组织学习创新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吴小龙肖静华吴记
关键词:组织学习人工智能
新型光伏楔形聚光器的聚光性能
2017年
利用几何光学和菲涅耳公式(Fresnel formula),在楔形聚光器的横截面上推导出楔形聚光器的几何聚光比、光线接收范围、透明材料的折射率、楔形顶角四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聚光器的反射面,提出了一种新型楔形聚光器。这种聚光器的反射面是由一部分平面、一部分抛物面组成,使折射到抛物面上的光线直接被反射到出射面上,从而提高楔形聚光器的聚光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楔形顶角相同,透明介质相同且折射率为1.5时,在透射率大于90%的条件下,新型楔形聚光器的聚光比可比普通楔形聚光器提高约28%,但聚光均匀性有所下降。实验测试结果也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总体而言,对于低倍光伏聚光系统,聚光均匀性要求不高,新型楔形聚光光伏组件具有较好的聚光性能及能量输出性能,具有应用价值。
吴小龙舒碧芬汪婧杨晴川郭银陈美园
高倍聚光光伏模组中三结太阳电池沿光轴方向光电性能与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前,在高倍聚光光伏模组设计中,由于对菲涅耳透镜聚光后各波段的光强分布及其非均匀特性缺乏研究和认识,通常认为在菲涅耳透镜的聚光焦平面处多结太阳电池输出功率最大.本文通过光线跟踪模拟的方法,计算并分析菲涅耳透镜聚光下不同波段的光照能量分布和非均匀特性.同时,结合三结太阳电池电路网络模型,研究在高倍聚光光伏模组中,沿光轴方向不同位置处三结太阳电池的发电性能.结果表明:模组输出功率最高位置在焦平面沿光轴方向上下两侧的位置,优化后模组输出功率比常规设计提高20%以上.该模拟结果得到了实验结果的验证.
连榕海梁齐兵舒碧芬范畴吴小龙郭银汪婧杨晴川
关键词:聚光光伏菲涅耳透镜非均匀光照
一种室外高倍聚光光伏测试系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室外高倍聚光光伏测试系统,包括底座、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从向上依次设有可移动的光伏电池支承架以及透镜支承架,所述转...
连榕海舒碧芬吴小龙郭银汪婧杨晴川
文献传递
一种阳光传感器微调装置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阳光传感器微调装置,包括安装阳光传感器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调节阳光传感器在Z向进行位移移动的Z向移动装置,还包括在X、Y轴平面上的平面位移移动装置。该微调装置能够在X、Y、Z...
范畴舒碧芬连榕海吴小龙郭银汪婧杨晴川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