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佩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川西地区古堰塞湖相地层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川西地区古堰塞湖相地层为一套主要由粉砂质黏土、粉细砂等组成的半胶结特殊地层,力学强度较低,土壤贫瘠且较密实,开挖后边坡往往存在局部垮塌与自然植被恢复困难等问题,需做综合性的生态防护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该区自然环境,提出了以羊茅、箭竹等乡土植物为主的草、灌等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方案,并针对坡比与稳定性不同的4类边坡,结合其地质与土壤特征,分别给出了相应的以稳定性防护为基础、土壤改良重建为核心的生态防护模式。
- 陈亮沈军辉李佩佩沈中超燕俊松
- 关键词: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
- 北川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划分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本次调查,以定性评价方法对不同灾种易发程度进行分区,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将北川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三大类,共3个区10个亚区。
- 李佩佩陈亮佘涛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以北川县杨家沟为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典型实例,根据地震地质灾害特征,选取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裂带距离、斜坡结构、高程和坡形7个评价因子,在各评价因子对地震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分析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在GIS平台下对各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得到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研究表明,杨家沟地震地质灾害最大影响因子为距断裂带距离,其次为斜坡结构、坡度、地层岩性、高程、坡形及坡向;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预测表明,杨家沟流域内高危险区面积8.98 km^2,占流域面积的40.43%。对比杨家沟实际地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占面积70.74%或占总数66.38%的地震地质灾害位于高危险区内,表明危险性评价成果可信度较高。研究成果对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李佩佩沈军辉燕俊松陈亮
- 关键词:危险性地震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GIS
- 一种残留堰塞坝体在暴雨下形成泥石流临灾预警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残留堰塞坝体在暴雨下形成泥石流临灾预警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监测系统和综合控制系统,基站监测系统包括GPS定位模块、无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雨量计、液位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超声泥位计,综合控制系统包括...
- 李佩佩陈亮燕俊松蔺力
- 文献传递
- 岷江上游古堰塞湖相沉积地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古堰塞湖相沉积地层是岷江上游地区公路建设中常遇到的第四纪地层,其工程性质较差,给公路建设带来了诸如路基沉陷、边坡失稳等工程地质问题。文中在野外调研基础上,通过多种测试试验手段,研究了该地层的矿物成分、颗粒组成及基本工程地质特性。结果表明,该地层主要由粉粒和黏粒组成,矿物成分以伊利石、绿泥石和石英为主,天然状态下,具有孔隙比中等偏高、渗透系数小、饱和度普遍较大等特征。虽然该地层经过了长时间固结,且具有一定胶结,但总体来讲抗剪强度仍然较低,压缩性也较为明显。
- 燕俊松沈军辉陈亮沈中超李佩佩
- 关键词:岷江上游工程地质特性
- 一种边坡绿化防护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边坡绿化防护系统,其包括若干锚杆和间隔带,锚杆包括锚杆主体和耳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将若干个锚杆插入坡面,并将间隔带穿过相邻设置的锚杆的耳部,从而将若干个锚杆连接在一起,并形成若干个以锚杆为顶点,以间...
- 陈亮李佩佩燕俊松游建飞
- 文献传递
- 一种泥石流流量监控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流量监控装置,包括坝体,坝体的上端设有基坑,并在所述基坑内设置地磅秤;称重传感器通过信号转换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配置有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时钟模块以及设置在基坑底部的水位传感器;基坑下部的...
- 李佩佩陈亮燕俊松蔺力
- 文献传递
- 一种河道用的取水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用的取水结构,包括虹吸管和过滤管;过滤管的入口端设有球状过滤罩,过滤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孔;过滤管的出口端内设有过滤网;虹吸管包括第一虹吸管和第二虹吸管,第一虹吸管上连接有抽气管;第二虹吸管上并...
- 蔺力熊灵郑罗斌李佩佩
- 文献传递
- 云南省绿春县城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属典型的山区县。绿春县城坐落于一单薄山脊之上,沿东西向呈条带状展布,建筑物沿山脊而建。绿春县城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以砂板岩为主,易风化和软化,冲沟发育,侵蚀切割、溯源侵蚀作用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强...
- 李佩佩
-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