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牙周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牙周炎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我国牙周炎发病率为70%~90%。现代观点认为,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素为菌斑,宿主对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的免疫应答反应也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重要因素^([1])。
- 邹浩冬杨飞张莞嫣王拓吴艳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牙周炎受体信号通路炎性细胞因子
- 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分析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0月抽取南充市下辖3个区、1个县级市各1所幼儿园共4所幼儿园,对抽中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1026名学龄前儿童开展研究,男童占51.6%,年龄3~6岁,平均(4.1±1.4)岁。开始刷牙年龄以<3岁为主,占67.6%。共检出龋齿学龄前儿童341例,患龋率为33.2%。共检出龋齿527颗,上、下乳磨牙龋齿243颗,占46.1%;上、下乳切牙龋齿195颗,占37.0%;上、下乳尖牙龋齿89颗,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361)、甜食食用频次>6次/周(OR=2.951)、开始刷牙年龄≥3岁(OR=1.674)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高,经常餐后漱口(OR=0.824)、早晚刷牙(OR=0.424)、经常使用含氟牙膏(OR=0.410)、定期口腔检查(OR=0.692)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低。结论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普遍存在,其受到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督促其建立良好的饮食及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 王拓李璐任世鹏邵华英吴艳
- 关键词:龋齿学龄前儿童饮食习惯口腔保健行为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诱导口腔缺损软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被引量:15
- 2016年
- 背景:口腔种植术区软组织量不足可能对创面愈合和后期美学修复带来不利影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能促进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愈合进程,但目前尚缺乏深入探讨其促进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动物实验。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和胶原生物膜修复新西兰兔硬腭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将5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每只实验兔均于硬腭前部中份,分别距上颌后排门齿、左右硬腭黏膜边缘2 mm处以直径为5 mm的组织环切钻制备圆形软组织全层缺损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胶原膜组分别于缺损处植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和胶原生物膜,空白对照组创面不予任何处理。在术后3,7,14,21,28,56 d对创面进行大体观察并作创面愈合率分析;术区取材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术区炎性反应、血管生成和胶原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1)创面愈合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且无明显瘢痕形成。术后3 d各组的创面愈合率无显著差异。术后7 d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创面愈合率大于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2)炎性反应:术后3,7 d,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炎性反应均小于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4,21,28,56 d,3组炎症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新生血管评价以CD31平均吸光度值分析:术后7,14,21 d,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CD31平均吸光度值高于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4)胶原纤维形成以平均吸光度值分析:术后7 d,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高于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4 d,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21,28,56 d,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低于其他2组(P<0.05)。结果证
- 王拓杨琴秋董露肖琼陈红亮孙勇钟科
- 关键词:创伤愈合硬腭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胶原膜
- 血液提取物诱导软组织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目前,种植义齿是口腔临床中牙列缺损的主要修复方式。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骨整合不再是权衡种植成功率高的唯一标准。因为软组织缺损直接影响种植义齿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因此,软组织美学成为当今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1984年,Assoian等[1]发现了第1代血液提取物——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它是自体外周血通过梯度离心得到的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2],
- 王拓付冬梅钟科孙勇
- 关键词:软组织
- 仙灵骨葆对犬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含量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对犬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犬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进行种植体周围炎造模,再分为A组与B组(各10只),A组仙灵骨葆胶囊灌胃(基点),观察并且记录4周以后对犬种植体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及龈沟液量情况,检测基点、1周、4周、8周、12周时检测种植体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含量。结果实验组种植体的PI、PD、GI、龈沟液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基点时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含量在1周、4周、8周、12周等不同时点时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含量在基点、1周、4周、8周、12周等不同时点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含量在基点、1周、4周、8周、12周等不同时点时在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含量在4周时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到12周基本与对照组水平接近,B组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含量在8周时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到12周时仍然高于A组及对照组。结论仙灵骨葆可有助于降低犬种植体龈沟液中IL-1α、IL-1β、IL-10、IL-17水平的表达,对炎性反应有一定抑制效果。
- 王拓谢强邵华英江帆
- 关键词:仙灵骨葆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7
- 两种印模材料制取中性区全口义齿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对比两种印模材料(金玛克藻酸盐、GC精彩注射A型硅橡胶)用于制作中性区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无牙牙合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两种印模材料按照中性区义齿制作的标准流程,为同一患者制作两幅中性区全口义齿,分别戴用4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设计调查问卷,评价两种义齿的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差异,通过咀嚼效率检查比较两组义齿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种中性区义齿的患者满意度较高,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旧义齿(P<0.05);两种中性区义齿的咀嚼效率吸光度值无统计学差异,也高于旧义齿(P<0.05);医师满意度调查中总体满意度、印模材料操作时间和中性区印模获取难度的满意度,硅橡胶组高于金玛克藻酸盐组(P<0.05),印模材料流动性、中性区印模制取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两种材料制作的中性区义齿临床效果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硅橡胶印模材料在中性区技术方面的应用更有优势,且操作简单,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唐婉容杨姣姣李璐王拓
- 关键词:印模材料全口义齿临床疗效
- DNMT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DNMT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GEPIA2数据库分析泛癌中DNMT1表达情况;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人口腔上皮角化细胞HO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SC3、SAS中DNMT1的表达水平;采用shRNA慢病毒敲低HSC3、SAS细胞中DNMT1并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sh DNMT1转染效率;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敲低DNMT1对HSC3、SAS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DNMT1对HSC3、SAS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与HOK相比,HSC3、SAS细胞中DN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高(P<0.05);敲低DNMT1后,HSC3、SAS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降低(P<0.05)。结论:DNMT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高表达,且可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邹浩冬杨飞张莞嫣王拓邱亚吴艳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DNMT1增殖迁移
- 两种血小板浓缩物修复兔硬腭软组织缺损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血小板浓缩物修复兔硬腭软组织缺损的形态学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于兔硬腭前部中份制备软组织缺损模型,缺损区分别植入自体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膜(A组)、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B组)或不做任何处理(C组),分别于术后3、7、11、15、21、28 d行形态学观察,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 (1)形态学观察:术后7 d内,A组和B组创面炎性反应轻微,A组更优,C组炎症反应明显。术后15 d,A组和B组无显著差异,创面黏膜上皮覆盖完整,均无组织凹陷,无瘢痕形成;C组在愈合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组织凹陷,有瘢痕组织形成。(2)创面愈合率:术后3 d,3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11 d,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APRF、PRF均能减轻创伤区域的炎症反应,减少瘢痕形成,加速创面愈合。
- 何婷婷王拓陈红亮孙勇
- 关键词:血小板浓缩物软组织缺损形态学观察创面愈合率
- miR-9/Beclin1信号轴在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3顺铂耐药表型形成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下调miR-9表达在口腔鳞癌Tca83细胞对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口腔鳞癌亲本细胞株Tca83及耐药细胞株Tca83^(DDP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Tca83细胞和Tca83^(DDPR)细胞miR-9和Beclin1 mRNA的表达。分别沉默Tca83细胞中miR-9和Beclin1的表达,设置Tca83细胞空白对照(CTL)组、miR-9 inhibitor组、si-NC1组、miR-9 inhibitor+si-Beclin1组、si-NC2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DP对上述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耐药指数(RI)。采用GFP荧光法观察自噬泡形成。Western blotting检测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Ⅱ)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9与Beclin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Tca83细胞比较,Tca83^(DDPR)细胞miR-9表达量(0.79±0.08)降低,而Beclin1表达量(1.27±0.1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9 inhibitor组和miR-9 inhibitor+si-Beclin1组Tca83细胞中miR-9的表达量分别为0.39±0.05和0.37±0.04,明显低于CTL组、si-NC1组、si-NC2组(P<0.05)。miR-9 inhibitor+si-Beclin1组Tca83细胞中Beclin1表达量为0.45±0.06,低于CTL组、si-NC1组、miR-9 inhibitor组、si-NC2组(P<0.05)。MTT法检测,DDP对Tca83细胞和Tca83^(DDPR)细胞IC_(50)分别为27.19μg/ml和475.69μg/ml。Tca83^(DDPR)细胞的RI为17.50。DDP对miR-9 inhibitor组Tca83细胞IC_(50)为284.53μg/ml。miR-9 inhibitor组Tca83细胞的RI为10.46。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Beclin1是miR-9的下游靶基因。Tca83^(DDPR)细胞自噬泡形成率高于Tca83细胞(P<0.05)。miR-9 inhibitor组Tca83细胞自噬泡形成率明显高于CTL组Tca83细胞(P<0.05)。而miR-9 inhibitor+si-Beclin1组Tca83细胞自噬泡形成率明显减少,与miR-9 inhibito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9 inhibitor组Tca83细胞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量为0.79±0.15和0.41±0.10,高于CTL组和si-NC1组(P<0.05)。miR-9 inhibitor+si-Beclin1组Tca83细胞Beclin
- 李璐王拓邵华英江帆
- 关键词:MIR-9BECLIN1顺铂耐药性
-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对瘢痕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修复兔硬腭软组织缺损中对瘢痕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于APRF组的兔硬腭软组织缺损处植入自体APRF膜,空白对照组缺损处自然愈合。建模后3、7、14、21、28 d观察术区瘢痕形成情况,通过Masson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羟脯氨酸及2种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定量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空白对照组缺损在实验结束时自行愈合,但瘢痕明显;(2)建模后3、7、14、21、28 d标本的大体观察、Masson染色、ELISA均显示APRF组在胶原合成与降解方面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促进软组织愈合中的胶原合成与降解方面能力较优,能够较好地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
- 王拓黄书丹
- 关键词:瘢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