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莉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燕麦
  • 5篇饲草
  • 5篇小麦
  • 5篇胁迫
  • 5篇粮饲兼用
  • 5篇兼用
  • 4篇冬小麦
  • 4篇草地
  • 3篇燕麦品种
  • 3篇植物
  • 3篇种子
  • 2篇性状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植物群落结构
  • 2篇沙化
  • 2篇生理响应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19篇西南民族大学
  • 9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青海省畜牧兽...
  • 3篇青海大学
  • 1篇全国畜牧总站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28篇田莉华
  • 17篇周青平
  • 13篇陈有军
  • 8篇陈仕勇
  • 7篇沈禹颖
  • 5篇刘渊博
  • 4篇张清平
  • 4篇肖雪君
  • 4篇柏晓玲
  • 3篇王丹丹
  • 3篇王沛
  • 3篇蒋海亮
  • 3篇杜忠
  • 2篇颜红波
  • 2篇梁国玲
  • 2篇刘文辉
  • 2篇赵景学
  • 2篇孙建
  • 1篇卢素锦
  • 1篇麦贤敏

传媒

  • 4篇草业学报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草业科学
  • 2篇草地学报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草业与畜牧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燕麦品种田间倒伏性状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红原高寒地区,分析了燕麦(Avena sativa L.)倒伏与品种、株高、单株干重、茎秆强度、茎粗、第一茎节间长、第一茎节间干重、穗位高及根系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定7个燕麦品种均在孕穗期出现部分倒伏,花期倒伏率最大;燕麦品种抗倒伏能力为林纳>青燕1号>青海444>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甜燕麦>青引3号莜麦;其中单株重、第一茎节间干重是影响燕麦倒伏的主要因子(P<0.01),株高和穗位高对燕麦倒伏影响次之(P<0.05)。研究认为在燕麦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适当放宽对株高的限制,重点选育单株干重大、基部第一茎节间干重大的品种。
陈有军周青平孙建田莉华
关键词:燕麦茎秆特性抗倒伏
六份乡土牧草苗期干旱胁迫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研究不同乡土牧草材料的苗期植株的抗旱性差异,对筛选干旱区高抗性乡土牧草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6份乡土披碱草属(Elymus L.)牧草的苗期植株为研究材料,进行连续干旱胁迫试验,并测定第0 d、5 d、10 d的脯氨酸、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膜透性,最后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持续,6份实验材料叶绿素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丙二醛、脯氨酸、细胞膜含量或透性呈显著性增加趋势(P<0.05).综合评定抗旱性强弱的顺序为:圆柱披碱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麦宾草>披碱草>短芒老芒麦.
陈有军周青平孙建田莉华
关键词:披碱草属牧草干旱胁迫抗旱性
青燕1号燕麦新品种的核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试验采用染色体压片法对‘青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Qingyan NO.1’)新品种的核型进行研究,明确其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特征,为该品种的分类提供细胞学研究基础。结果表明:‘青燕1号’燕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核型公式2n=6x=20m+22sm(4SAT),其7号和17号染色体分别含有2个随体,染色体长度比为2.3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百分比为42.8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25%,核型属"2B型"。
梁国玲周青平耿帆田莉华颜红波陈有军陈仕勇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
草地蝗虫发生原因及可持续管理对策被引量:28
2010年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草地蝗虫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实现草地蝗虫的可持续管理对策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概述。认为全球气候温暖化、干旱化以及区域性气候异常,食物资源,种间种内竞争,环境因子以及草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等是导致草地蝗虫数量动态变化以及可能引发蝗虫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基于生态安全、经济有效和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管理草地蝗虫的指导方针。最后,将强化蝗虫发生机理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积极探索草地管理措施在调节蝗虫数量中发挥作用,尝试草地蝗虫管理新的方法和技术,扩大生物防治范围和力度并确立新型化学防治技术作为实现草地蝗虫可持续管理的主要措施。
孙涛赵景学田莉华刘志云龙瑞军
关键词:草地蝗虫管理对策生物防治
不同浓度微生物复合肥对燕麦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筛选可提高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发芽及生长的微生物复合肥溶液浓度,用不同浓度(0、2.5%、5%、10%)的微生物复合肥溶液处理种子,观察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微生物复合肥溶液处理后,燕麦种子出苗速度和出苗整齐程度均较好,且低浓度(2.5%)复合肥溶液可促进种子发芽,发芽率比对照(0)提高了21个百分点,而高浓度(10%)明显抑制种子发芽,发芽率相比对照降低了25个百分点,处理后的种子病变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9-47个百分点。5%浓度下,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长、叶宽达到最大(P〈0.05),分别为39.61、10.30cm、2.87cm,比对照增加了5.00%、27.70%和11.50%;各指标在7.5%时与对照差异不大,在10%浓度下的株高、根长及根数量比对照增加了18.30%、12.30%、35.00%。综合来看,低浓度(2.5%-5%)的微生物复合肥溶液利于燕麦出苗,高浓度(10%)微生物肥利于燕麦苗期生长。
肖雪君周青平田莉华陈有军陈仕勇柏晓玲
关键词:微生物复合肥燕麦种子发芽
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分析被引量:86
2015年
为探明不同燕麦品种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8份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了高产燕麦的性状特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燕麦品种的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存在差异,青燕1号和林纳的饲草和籽粒产量最高,草莜1号和青莜2号饲草和籽粒产量最低;2)聚类分析可将8种燕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表现较差的加燕2号、青引2号、草莜1号和青莜2号,第二类为综合表现较好的林纳、青燕1号、尼央和青永久887,其饲草和籽粒产量较第一类燕麦可分别提高12.8%和14.2%;3)两类燕麦的饲草产量均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带稃种子长度和宽度显著正相关,与茎直径、穗粒数、空铃数、籽粒容重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燕麦的饲草产量同其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对比较稳定;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直径对两类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茎直径和带稃种子宽度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显著且系数较大。与第一类燕麦品种相比较,茎直径对第二类燕麦饲草和籽粒产量的负向作用系数较小,而种子宽度的正向作用系数较大,是其高产的内在原因。因此,茎直径和种子宽度可作为燕麦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周青平颜红波梁国玲贾志峰刘文辉田莉华陈有军陈仕勇
关键词:性状聚类分析
模拟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生产力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2024年
以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了5年增温处理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生产力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增温处理后群落高度显著增加69.80%,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24.81%、14.51%和3.7%,增温后的群落盖度与生产力无显著变化.分析群落功能群组成发现,增温后禾本科植物平均高度、盖度和重要值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89.26%、162.03%和89.47%;莎草科植物平均高度和重要值分别显著增加40.01%和40.63%,盖度无显著变化;杂类草植物平均高度显著增加33.27%,但盖度和重要值分别显著降低52.95%和38%.相关性分析表明增温处理后,禾本科植物生产力与群落高度显著正相关,杂类草生产力与群落高度、土壤速效磷显著负相关,与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以及土壤pH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5年增温处理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对群落生产力和土壤理化特征(除pH外)未产生显著影响.
赵文学薛国敏吴忌吉使阿微田莉华
关键词: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土壤理化因子生产力
不同品种冬小麦再生生长对刈割干扰的响应被引量:9
2014年
为探究不同熟性冬小麦品种库源分配对刈割的响应,在温室控制条件下,选取陇东地区常用的中熟(‘宁麦5号’和‘陇育4号’)和晚熟(‘西峰27号’和‘陇育1号’)冬小麦品种,测定不同品种冬小麦不刈割(对照)以及分蘖期刈割(留茬2 cm)后再生生长早期叶面积指数,花期和成熟期的物质分配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冬小麦刈割再生后的叶面积指数、光合产物分配均有所不同。刈割后再生生长早期,4个品种叶面积指数较未刈割均显著下降;再生至花期中熟品种‘宁麦5号’和‘陇育4号’的叶面积指数仍显著降低27%和17%,晚熟品种‘西峰27号’略降低6%,‘陇育1号’则上升7%。中熟品种‘宁麦5号’和‘陇育4号’再生至花期地上生物量降低18%和11%,晚熟品种‘陇育1号’上升13%;各品种再生至花期地下生物量较未刈割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中熟品种的下降幅度小于晚熟品种,但晚熟品种在成熟期出现增加趋势,‘陇育1号’显著增加26%。再生至花期中熟品种各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降低,而晚熟品种‘陇育1号’各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2%~12%。可见晚熟品种‘陇育1号’再生至花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物质向叶、穗分配增加,资源再分配、源库协调能力强,为后期籽粒产量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较中熟品种更适于在分蘖期利用青饲草、成熟期收获籽粒的利用方式。
王丹丹田莉华沈禹颖刘渊博
关键词:粮饲兼用叶面积指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刈割冬小麦
油菜━冬小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的粮饲兼用性能被引量:10
2014年
为探究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轮作下冬小麦的粮饲兼用性能,在黄土高原塬区,对油菜后茬冬小麦(BW)和休闲后冬小麦(FW)系统中冬小麦‘陇育216’分别进行冬季刈割(Cut1)、春季刈割(Cut2)和不刈割(Uncut)处理,测定了冬小麦生育期水分状况、刈割所得饲草产量和品质以及收获期籽粒产量等。结果表明,1)BW轮作条件下,两次刈割处理下所得饲草产量均高于FW,但处理间饲草的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BW轮作条件下,Cut2所得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Cut1(P<0.01),且Cut1和Cut2所得饲草粗蛋白含量均高于20%,相对饲喂价值高于151%,但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不能满足家畜的日常需求。2)与FW相比,BW轮作条件下的冬小麦籽粒产量均减少,尤其Cut2导致显著减产20.9%(P<0.05),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减少;BW系统中,Cut1和Cut2籽粒产量均低于Uncut,但无显著差异,且Cut1减产程度大于Cut2。油菜-冬小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粮饲兼用可提供大量优质饲草,而籽粒减产不显著,增加了系统产出,且冬小麦作为饲草利用最佳时间为春季。
刘渊博田莉华张清平沈禹颖
关键词:轮作粮饲兼用营养价值
燕麦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4
2016年
在0、12、36、60 h不同时间梯度下,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青引1号、青引2号、青引3号莜麦、青海甜燕麦、青海444、青燕1号和林纳)进行连续低温(5℃)胁迫,比较其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与低温胁迫前(0 h)相比,低温处理后(12、36和60 h)7个燕麦品种幼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各燕麦品种幼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低温胁迫初期(0-12 h)显著增加(P<0.05)并达到最大值;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其含量开始下降。7个燕麦品种抗寒能力依次表现为青引3号莜麦>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林纳>青燕1号>青海444>青引1号。
柏晓玲周青平陈有军田莉华陈仕勇肖雪君
关键词: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寒性主成分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