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再发性
  • 2篇再发性腹痛
  • 2篇证候
  • 2篇证型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医证
  • 2篇中医证候
  • 2篇中医证型
  • 2篇紫癜
  • 2篇西医
  • 2篇小儿
  • 2篇小儿再发性腹...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螺杆菌

机构

  • 1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李秀兰
  • 3篇吴仙娜
  • 3篇何胜尧
  • 2篇蔡新民
  • 1篇张明珠
  • 1篇阮波
  • 1篇袁惠康
  • 1篇曹美珠
  • 1篇徐俊鸿
  • 1篇麦柳冰
  • 1篇梁刚文
  • 1篇蔡小青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耐受性。方法 60例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5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每分输出量(CO)(5.61±0.73)L/min、每搏输出量(SV)(76.20±2.80)ml/次、左室射血分数(LVEF)(53.80±0.34)%、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51.70±2.40)mm均优于对照组CO(5.08±0.62)L/min、SV(68.30±2.30)ml/次、LVEF(39.70±0.44)%、LVIDd(43.70±2.3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
邱思婕李秀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
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疳积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疳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加用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AB、IGF-1和HGB治疗后均有好转,且观察组HGB、PAB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IGF-1和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联用妈咪爱治疗小儿疳积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AB、IGF-1和HGB水平,促进提升患者脾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李秀兰彭天托何胜尧吴仙娜曹美珠曾林林
关键词:小儿疳积疳积散临床疗效
眩晕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治疗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对眩晕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眩晕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治规律,为中医药诊治眩晕提供依据。  方法:本课题在中医药诊治眩晕研究进展基础上,运用SPSS19.0对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四...
李秀兰
关键词:眩晕住院患者中医药诊治中医辨证
消炎生肌散辅助治疗溃疡期褥疮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消炎生肌散辅助治疗溃疡期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消炎生肌散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及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70.00%、96.00%,对照组42.00%、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创面评分及肉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炎生肌散辅助治疗溃疡期褥疮疗效较好。
彭天托李秀兰彭君强郭奕萍曾胜田
关键词:溃疡期褥疮对照治疗观察
关刺针法配合超声波治疗气滞血瘀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观察关刺针法配合超声波治疗气滞血瘀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气滞血瘀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刺针法联合超声波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Kujala量表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主动屈膝活动度(AROM)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Kujal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Kujala评分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AROM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AROM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为81.40%(35/4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刺针法配合超声波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李秀兰袁惠康罗树雄陈龙安薛爱国刘玉冰
关键词:超声波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气滞血瘀型
自拟消癜冲剂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探讨活血祛瘀法治疗HSP的作用机理。方法:60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2组:中西医结合组(31例)和西医组(29例)。中西医结合组治疗上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癜汤",西医组则以西医治疗,不加用任何中药治疗。共观察2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症状、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4%优于对照组62%(P<0.01),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数量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癜冲剂结合西医治疗能明显地改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和部分凝血指标,且安全,值得推广。
何胜尧吴仙娜蔡新民麦柳冰蔡小青徐俊鸿梁刚文李秀兰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高凝状态
从《临证指南医案》初步探讨叶天士肝系病证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肝系病证的处方用药特色,初步探索叶氏治疗肝系病证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丰富中医中药治疗肝系病证的理论和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以199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
李秀兰
关键词:中医医案用药规律学术思想
文献传递
疏肝调神针法联合耳穴揿针在腰椎间盘术前焦虑患者情绪与睡眠改善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法联合耳穴揿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焦虑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收治的120例拟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术前采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观察组(60例)术前采用疏肝调神针法联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两组焦虑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术前焦虑量表(PAS-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HAMA、PAS-7、PSQI评分,血清ACTH、CORT、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5-HT、5-HIAA、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联合耳穴揿针可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和神经递质平衡,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袁佩雯阮波李秀兰罗树雄
关键词:术前焦虑
小儿再生性腹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 A P)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亦为临床诊治难题。文献研究表明,RA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 pylori,H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通...
李秀兰
关键词:小儿再发性腹痛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证型
文献传递
小儿再发性腹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亦为临床诊治难题。文献研究表明,RA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
李秀兰
关键词:再发性腹痛幽门螺杆菌中医证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